藿香正氣散《中醫治法與方劑》

藿香正氣散(《大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藿香

10g

紫蘇

10g

白芷

10g

桔梗

10g

陳皮

10g

厚朴

12g

大腹皮

15g

半夏

12g

白朮

10g

茯苓

15g

甘草

3g

【用法】作丸劑、散劑、湯劑均可。

【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溼滯,惡寒發熱,頭重脹痛,胸膈痞悶,嘔吐洩瀉,苔膩脈濡。

【證析】此為風寒外感,溼滯內停機理。見於兩種情況:

①平素脾胃虛弱,一遇外感風寒,阻礙津氣執行,從脾胃輸出水津之路受阻,遂致脾不運溼,溼濁內停,或清濁相干而吐瀉交作,成為表裡同病。

②並無表證,純由飲食不慎引起脾運障礙,津氣升降失常而呈痞脹嘔瀉。所有證象都是脾胃納運升降失常,溼凝氣阻的客觀反映,前者先有津氣出入受阻而後引起升降失調,後者純屬升降失常機理。

【病機】外感風寒,內傷溼滯。

【治法】芳香化溼,升清降濁法。

【方義】此證無論外感內傷,最終都是中焦運化失職,溼凝氣阻,升降失調。治宜醒脾化溼,恢復脾運,疏暢氣機,利其升降,開洩腠理,通其出入,使脾運健而津氣行,升降復而吐瀉止,表裡和而諸證愈。本方是芳香化溼,利氣行津,升清降濁,扶正祛邪,表裡同治數法的合用。藿香辛溫,理氣和中,闢穢止嘔,外散表邪,內化溼濁,表裡同治且兼調氣行津,作用最為全面,故是方中主藥。紫蘇、白芷、桔梗開宣肺氣,散寒利膈,有表證則助藿香疏解表邪,無表證則助藿香宣化溼濁;厚朴、大腹皮、陳皮、半夏燥溼運脾,利氣行水,助之以疏裡滯;紫蘇白芷、陳皮、厚朴的芳香性味,亦有助於芳化溼濁,醒脾利氣,以上八藥共呈醒脾化溼,調氣行津之效。溼濁與不正之氣傷人,皆由中氣不足,故以茯苓、白朮、甘草健脾去溼,扶助正氣為佐。

方中有藿香、紫蘇、白芷等藥解表,亦有半夏、厚朴、大腹皮等藥疏裡,體現了表裡兩解法。有紫蘇、白芷、桔梗等藥升發清陽,亦有茯苓、半夏、大腹皮等藥降洩濁陰,體現了升清降濁法。有紫蘇、白芷、桔梗等藥辛開肺氣於上焦,厚朴、陳皮、半夏等藥燥溼芳化於中焦,亦有茯苓、大腹皮淡滲利溼於下焦,體現了三焦同治法。有藿香、紫蘇、白芷等藥芳香化溼,消除病因,恢復功能,疏通津氣以祛邪,複用茯苓、白朮、甘草等藥健運脾胃以扶正,又體現了扶正祛邪法。如此配伍,面面俱到,使表裡同治則寒熱脹滿可除;脾功恢復,升降復常,則嘔吐洩瀉可止;邪氣去則正自安,正氣復則邪自卻,故對上述證候頗為適宜。

【應用】本方功專宣化溼濁,疏暢氣機,調理胃腸功能,是治寒溼困脾,溼凝氣阻的有效名方。兼表證者可用,不兼表證者亦常用。本方選藥兼顧表裡上下,有芳化、燥溼、淡滲之功,根據表裡寒熱化裁,可以用於三焦津凝氣阻各種證侯。

【化裁】

1。

一加減正氣散

《溫病條辨》

藿香梗

6g

,厚朴

9g

,茯苓

6g

,陳皮

3g

,杏仁

6g

,神曲

5g

,麥芽

5g

,綿茵陳

6g

,大腹皮

3g

水煎服。治三焦溼鬱,升降失司,脘連腹脹,大便不爽。體現宣化中焦溼濁,疏利三焦氣機之法。治療三焦氣滯的大便不爽有效。

2。

二加減正氣散

《溫病條辨》

藿香梗

9g

,厚朴

6g

,廣陳皮

6g

,茯苓皮

9g

,防己

9g

,大黃豆卷

6g

,通草

5g

,薏苡仁

9g

水煎服。治溼鬱三焦,脘悶便溏,身痛舌白等證。為化溼理氣,宣通腠理之法。

3。

三加減正氣散

《溫病條辨》

藿香

9g

,厚朴

9g

,廣陳皮

5g

,茯苓皮

9g

,杏仁

9g

,滑石

15g

水煎服。治穢溼著裡,舌黃脘悶,氣機不宣,久則釀熱之證,為理氣化溼,兼以洩熱之法。

4。

四加減正氣散

《溫病條辦》

藿香

8g

,厚朴

6g

,廣陳皮

5g

,茯苓

9g

,草果

3g

,山楂

15g

,神曲

6g

水煎服。治穢溼著裡,邪阻氣分,舌白滑,脈右緩之證。體現溫化寒溼法則。

5。

五加減正氣散

《溫病條辦》

藿香

6g

,厚朴

6g

,陳皮

5g

,茯苓

9g

,蒼朮

6g

,大腹皮

5g

,谷芽

3g

治穢溼著裡,脘悶便洩之證。體現運脾燥溼法則

上述五個加減正氣散均有脘悶或脘脹的溼凝氣阻證象,故五方均以藿香、厚朴、陳皮、茯苓為基礎,暢氣醒脾,芳化淡滲。然5

方亦有獨特見證,故在藿香、厚朴、陳皮、茯苓之外,根據不同的見證,選用了不同的藥物。

一加減正氣散方以脘連腹脹,大便不爽為主證,知為焦溼鬱,影響氣機升降失調,故加杏仁宣降上焦,神曲、麥芽疏導中焦,茵陳、大腹皮通調下焦,俾氣機通暢,升降復常,則脘連腹脹與大便不爽之證自除。二加減正氣散方以脘悶便溏,身痛舌白為主證,為溼鬱三焦,痺阻腠理之象,故配防己、薏苡仁通痺,治療身痛,大豆黃卷、通草利小便以實大便。三加減正氣散方以舌黃脘悶為主證,知為穢溼著裡,影響氣機不宜,日久化熱,故加杏仁開宣肺氣,滑石清利溼熱。四加減正氣散方以舌苔白滑為主證,為穢溼阻於氣分的寒溼,故加辛熱的草果,芳香化溼,溫運脾陽;山楂、神曲消積導滯,促進運化。五加減正氣散方以脘悶便洩為主證,由於便洩,知其穢濁較甚,故加蒼朮燥溼,大腹皮寬脹,谷芽升發胃氣。以上五方說明處方用藥需藥隨證而變化,方隨證而加減。

【歌括】

藿香正氣大腹蘇,甘桔陳芩術樸俱,

夏芷同施十一味,寒溼中阻此能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