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山丹發現“八叉鹿”,體大力強,愛食鹽鹼,為此甚至會啃地皮

祁連山國家公園是我國首批設立的國家公園之一,佔地面積廣,生態系統型別多樣,有森林、草原、溼地、荒漠等等,能滿足不同型別物種的棲息需求。

祁連山地跨甘肅、青海兩省,地理位置特殊,獨特的氣候環境造就了獨特的生態系統,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種類和數量眾多,包括雪豹、馬麝、白唇鹿在內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就多達15種。

根據調查觀測,獸類有69種、鳥類有206種,是我國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甘肅山丹發現“八叉鹿”,體大力強,愛食鹽鹼,為此甚至會啃地皮

在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山丹境內的大黃山自然保護站禁牧區,近日出現了八叉鹿的身影,當地群眾發現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八叉鹿在林間覓食,看見有人便變得警惕了起來,時不時抬起頭進行觀望。

這些年來,得益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成效,山丹縣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地改善,野生動物的種群不斷擴大。

其實不僅僅是八叉鹿,岩羊、猞猁、雪雞等野生動物被人們目擊到的機率也在不斷提高。

甘肅山丹發現“八叉鹿”,體大力強,愛食鹽鹼,為此甚至會啃地皮

雄獸頭上長角,獸角有分叉,最多為八

八叉鹿是我國民間的叫法,其學名叫“白臀鹿”,是馬鹿的川西亞種,因其臀部長有顯眼的白色毛髮,與身上其他部位的毛髮形成鮮明的對比,因此得名。

而“八叉鹿”這一名字則來源於其獸角特徵。八叉鹿性二態明顯,雄獸頭上長角,獸角有分叉,一般為六叉,最多八叉,所以就被稱為“八叉鹿”,而雌獸則沒有明顯的獸角。

其實無論是哪個名字,都是根據其外在特徵而取的,所以從名字上,就可知道這一物種最典型的特徵。

八叉鹿身體呈深褐色,兩側及背部會長出一些白色的斑點,但不是太明顯,稍遠一點就看不太清楚了。

在不同的季節,八叉鹿身上的毛色會呈現出一些差異,冬季會更淺一些,這一特徵,其實在很多動物身上都有發現,不僅限於食草動物,比如猞猁,冬季的毛色就比夏季更加灰白,主要考慮為是對環境的適應性。

八叉鹿是一種大型鹿類,成年之後體重能達150-200千克,體大力強的,雄獸憑藉巨角,甚至敢反抗金錢豹、雪豹等掠食者。

甘肅山丹發現“八叉鹿”,體大力強,愛食鹽鹼,為此甚至會啃地皮

愛食鹽鹼,為此甚至會對著地皮啃

馬鹿的習性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而八叉鹿就是馬鹿的一種。它們主要以青草、灌木的綠葉、嫩枝條為食,在不同的季節,會採取不同的採食模式。

冬季時,它們主要在山谷林間活動,而到了夏季,會往更高的山上走。到了早春季節,八叉鹿就會變得更愛舔食鹽鹼,一些富含鹽鹼的岩石、地皮,就會經常被八叉鹿光顧,為此它們甚至還會對著地皮啃,將鹼泥吃進肚子裡去。

科學家們認為,八叉鹿之所以會這麼愛舔食鹽鹼,可能跟繁殖等季節性生理節律,或冬季缺鹽有關。

八叉鹿主要在白天活動,尤其是黎明的前後,它們的活動會變得更加頻繁。它們的食譜很廣泛,以草本、灌木為主,能取食的植物種類高達數百種。

通常來說,它們喜歡在植被長勢良好的地區活動,但如果食物匱乏,八叉鹿也能在蘆葦草地、荒漠或農田等地區活動。

雖然它們會根據季節的不同而經常變換生活環境,但並不像非洲的有蹄類動物一樣,進行大規模長距離遷徙,八叉鹿一般不作遠距離遷徙。它們選擇棲息環境,主要會考慮食物、水源及隱蔽性。

甘肅山丹發現“八叉鹿”,體大力強,愛食鹽鹼,為此甚至會啃地皮

生性機警,常結伴活動,進食時會輪流放哨

八叉鹿主要棲身在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灌叢或草甸林地邊緣,尤其喜歡灌叢、草地環境,因為這些地區,不僅植被豐富,食物條件佳,而且有利於隱藏。

八叉鹿生性機警,它具有很強的嗅覺和聽覺能力,周圍環境細微的異常,都能被它們察覺到。一旦感知到危險,它們會迅速逃跑。

八叉鹿有很強的行動能力,即便是在亂石遍佈的裸岩地帶,也能如履平地般,將捕食者甩在身後。

多數八叉鹿都過著群居的生活,經常結伴行動,形成小群,但成年的雄獸則更傾向於離群獨居。

在自然界裡,八叉鹿雖然體型大,但天敵卻眾多,有熊、雪豹、金錢豹、豺、狼,甚至是猞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它們必須保持足夠的警惕,才能躲避危險。

甘肅山丹發現“八叉鹿”,體大力強,愛食鹽鹼,為此甚至會啃地皮

群居使得它們具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在進食時,會設立“放哨”的角色,群成員輪流放哨,站在高處四處張望,一旦察覺異樣,會馬上發出警告,提醒同伴。

因為八叉鹿的鹿茸名貴,產量很高,所以早先它們曾被大量獵殺,導致種群數量銳減,一度瀕危。

而今我國已有多個保護區含有八叉鹿的重要棲息地,比如祁連山、類烏旗保護區等等,它們在這些地方,能得到很好地保護,種群數量也在不斷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