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幸福:用藥傳奇-川芎,頭痛重用有奇效】

關於治療頭痛證的方藥很多, 但是有一種藥卻是很多名老中醫愛用的,即川芎。我在臨床也愛用,但是用量不同,有用量小的,有用量大的。到底用哪個量有效呢?我的體會是大劑量,30 ~ 50g。療效明顯。有時候簡直真如古人形容的“一劑知,二劑已” “效如桴鼓” 。這方面治療成功的例子很多。現再轉錄兩篇比我更優秀的文章,以供參考。

【案一】

偏頭痛

張某,男,20餘歲,工人。患偏頭痛數年,兩三個月輒一發,發則疼痛難忍,必以頭頻頻用力觸牆,始可稍緩。數年間遍嘗中西藥不效。刻下正值發作,患者不斷以拳擊其頭,坐立不安,呻吟不已,汗下涔涔,脈沉浮,舌質正常,苔薄白,餘無異常。我想頭痛如此劇烈,必因氣血瘀滯,發作時得撞擊而暫舒者,氣血暫得通行故也,通其瘀滯,其痛或可速止。

乃用

《辨證錄》之散偏湯出方。川芎15g、柴胡10g、赤芍12g、香附6g、白芥子6g、郁李仁10g、荊芥、防風各10g、白芷6g、甘草3g。 3劑,每日1劑。

原方川芎用一兩(30g),嫌其過重,故減其半

數日後邂逅於途,彼欣喜告雲:“當天服一煎後,其痛更劇,幾不欲生,一氣之下,乃將3劑藥合為一罐煎之,連服2次,不意其痛若失,目前已無任何不適。”

川芎為血中氣藥,氣味辛溫,善行血中瘀滯,疏通經隧,而一劑用至45g之多,得效又如此之捷,

實閱歷所未及者。我之用大劑量川芎治偏頭痛,即自此案始。偏頭疼多屬實證 ,但有寒熱之辨。

川芎辛溫善走,只可用於寒凝氣滯、氣滯血瘀之證,用於熱證,則不啻火上加油矣。

陰虛有火,陽虛氣弱,用之不當,亦有劫陰耗氣之弊。(《讀書析疑與臨床得失》)

血管性頭痛驗方

血管性頭痛臨床較多見, 我的學友于寶鋒大夫(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中醫科)在王清任活血通竅劑通氣散的基礎上加味而組成顱痛寧煎劑一方,曾經做過5年臨床(及實驗)研究,結果總有效率達96。3%。 我多年來將該方驗之臨床,也基本是屢用屢效,現將他對該病的認識及該方的組成、用法等摘錄有關部分,介紹給大家,供同道們臨床參考。

血管性頭痛是由於發作性血管舒縮功能不穩定,以及某些體液物質暫時性改變所引起的疼痛,其病因尚未明瞭。近年來研究發現,該病與內分泌失調或水鹽代謝障礙,以及精神緊張等因素有關。血漿中5-羥色胺(5-HT) 含量下降,引起腦血管擴張及動脈血管壁內緩激肽的蓄積,使血管壁中痛覺受體的痛閾降低而致疼痛。可見,腦血管擴張及動脈管壁內痛閾降低是血管性頭痛的主要機制。

血管性頭痛屬中醫之頭痛,其病因不外六淫、七情、勞倦所傷,而致臟腑功能失調,產生氣滯、痰濁、血瘀等病理產物,阻於脈絡。由於腦絡痺阻、清竅不利而致頭痛,故投以通竅散結、行氣活血之法,使其腦絡清竅通利則痛自止。

顱痛寧一方取柴胡、香附、川芎組成通氣散,以其通關開竅、行氣解鬱之妙,再加葛根、白芷、蔓荊子、羌活疏風止痛,蓽茇散寒止痛,蟅蟲、全蠍逐瘀息風、通絡止痛。以上諸藥共奏疏風通竅、行氣活血、逐瘀止痛之效。

本研究臨床及實驗結果(本文略之)均提示,顱痛寧能

調節腦血管舒縮功能,明顯改善腦血流,從而起到鎮痛作用

顱痛寧方藥組成及服法: 柴胡20g,香附25g, 川芎50g,葛根50g,蟅蟲20g,全蠍10g, 蔓荊子25g,蓽茇25g,白芷20g,羌活15g。每劑煎取300ml,每次150ml,每日2次,早、晚分服。7日為1個療程。據病情可連續服用3~5個療程。

注: 臨床應用時一定要結合具體患者情況靈活加減。

關於治療血管性頭痛的補充, 在《血管性頭痛一驗方》中,介紹了我的學友于寶鋒所研製的顱痛寧煎劑。其實,在臨床上還有一個方也為我所常用,那就是

散偏湯

該方出自

清代陳士鐸的《辨證錄》,其組成為川芎(30g)、 白芍(20g) 、白芷(10g)、白芥子(5g)、柴胡(10g)、制香附(10g)、郁李仁(10g)、生甘草(5g)。(注: 括弧內為我所常用的劑量,僅供參考)

體會:

散偏湯因方中之川芎能上行頭目,下行血海,為治療頭痛之要藥。走而不守,性善疏通,為血中氣藥,不僅能化瘀通絡、止痛,且因其具辛香走竄之性,加之有白芍潤養,以及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氣,還有白芷、白芥子亦有辛散作用,故能疏通氣之鬱滯,而調整血行之不暢,因此非常適合於因憂思惱怒、氣鬱不舒、血行不暢致瘀痰內生、阻滯腦絡所引發的血管性頭痛。

因其方中合有芍藥甘草湯,致該方緩急解痙止痛為其所長,故臨床靈活加減用之於神經性頭痛,如三叉神經痛、枕神經痛等,療效也不錯。當然,臨床無論治療血管性頭痛還是神經性頭痛,都要注意

靈活加減,如氣虛,加黃芪;血虛血瘀,加丹參;痛久不愈,加蟲類藥以搜風解痙,如蜈蚣、全蠍等。

總之,要依據患者具體情況斟酌用藥。其實臨床上還有很多方劑都是可用於

血管性頭痛的,如龔廷賢的清上蠲痛湯和王清任的通竅活血湯等,其關鍵還是在於方藥要對證才能有效,即無論選用哪個方劑也要結合具體情況靈活加減才行。

最後再說一下,現在市面上常見的正天丸、複方羊角沖劑,雖然比不上湯藥來得快,但療效也不錯。我家夫人就有血管性頭痛,且常因受風、勞累或睡眠不好時發作,而她嫌服湯藥太苦、 太麻煩,所以這兩樣中成藥就成了我家藥箱裡的常備之品。

【案二】

王某,男,56歲。2012年7月的一天騎電動助力車,因下雨路滑,為了避讓行人緊急剎車被摔下,頭右側著地, 當時就感頭朦不清,十餘分鐘後才站起來,事後除除了外傷疼痛外,認為是跌打損傷, 就用了一些紅花油之 類的外塗用品,內服了一些跌打損傷的藥 ,滿以為過幾天就會好了。

誰知幾天後,外面表皮是不疼了,白天也沒有明顯感覺,但是出現了新問題,每天晚上後半夜開始噩夢紛紜,直至清晨4~ 5點,右側頭痛難忍,無法再睡而醒,起床後持續3~ 4小時轉緩。白天記憶力下降,心情不好。連續近1周,把人折騰得痛苦不堪。

原想是跌打損傷,多吃點活血化瘀的三七、土鱉蟲之類藥就行了,誰知越吃越不管用,這才認真思考起來,看來不是簡單的問題,應是輕微的腦震盪。怎麼辦?曾想用通竅活血湯加減,健腦開竅,活血通瘀,覺得太複雜,不如先用單味藥看看,省事。

分析此證,除了噩夢紛紜、記憶力下降,

突出症狀是頭痛致醒,也是最痛苦之處

,理應“擒賊先擒王”,

抓主症,用治雜病之法,頭痛專藥川芎,大刀 闊斧,單刀直入。於是用川芎顆粒6袋(相當於飲片60g),一次沖服, 服後1小時內頭部脹憋,血壓上升,其後諸證消退,頭腦清醒,再無噩夢頭痛,

真是快捷,一次解決問題。 《古道瘦馬醫案》

按:此案給我的啟示是,對於病證單純,病因簡單,主症突出的,可以考慮抓住一點,不及其餘,重用單方或者專藥,直搗黃龍,也許是一個好方法和快捷有效的思路,臨床上我經常這樣用,常收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