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是鐵器廣泛使用時代!

鐵器使用在什麼時候

西漢是鐵器廣泛使用時代,是鐵器逐漸取替銅器的時代。因此在手工業各行業中,鐵的冶煉和鐵器製造業較為興旺發達。早在西漢以前,我國各地到處已有鐵礦發現,並逐漸進入開採冶煉鑄造時期。據《山海經》記載:“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十。”鐵的蘊藏十分豐富。這個數字的得出雖有些誇張,不甚確實,卻可以反映出人們對鐵礦的積極探索和開發。西漢前期,除官府經營冶鐵業外,尚允許私人冶鑄。在產鐵的郡國設有鐵官,主管官營冶鐵業,利用大批刑徒、士卒開礦鼓鑄,既用來滿足官府需用,又通過出售,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途徑。此外,一些豪強鉅富為了追逐更大利潤,廣為獲取錢財,也積極經營冶鐵業。據《漢書·食貨志》和《史記·貨殖列傳》記載,漢武帝時的卓王孫,自其祖於秦時徙至蜀郡臨邛(今四川邛崍)後,“即鐵山鼓鑄”,至卓王孫時,卓氏已成為擁有童僕800人,財傾滇蜀,富擬人君的大冶鐵業主;大農丞孔僅在進入官場以前,是南陽有名的大冶鐵業主,“家致數千金”;魯之丙氏,也以冶鐵起家,“富至鉅萬”。

西漢是鐵器廣泛使用時代!

此外,各地一些小冶鐵業主,閤家協力,千方百計提高產品質量,“務為善器”,親到街巷或田間銷售不使治鐵業得到發展,也促進了農業和其他手工業的發展。漢武帝元封年間,開始對冶鐵業實行國家壟斷政策,將其作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禁止私人經營冶鐵業。但是,國家壟斷冶鐵業後,大多數鐵官是些不懂冶鐵技術,不會經營管理的官僚,所生產的鐵器質量差、價格高,不受顧客歡迎,嚴重滯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治鐵業的自由發展。據考古資料印證,西漢時的冶鐵業,其規模已相當宏大技術也很先進。在河南鞏義鐵生溝漢代治鐵遺址中,曾清理出治鐵爐址11座,備址16座。其中鍊鐵豎爐8座,炒鋼爐1座,煅爐1座,退火爐1座,烘範窯11座,排窯5座。

西漢是鐵器廣泛使用時代!

因此可以斷定這是一處冶煉與鑄造相結合的鐵及鐵器的生產基地。火爐可以將鐵中所含的碳脫掉,煉成優質脫碳鋼和韌性較的鑄鐵。在河南鄭州古滎鎮等漢代冶鐵遺址中,發現了橢圓形豎爐,鍊鐵時可擴大容積,提高溫度,具有較強的科學效能在世界鍊鐵科技史上居領先地位。歐洲各國在14世紀才掌握鍊鐵技術,19世紀中葉才使用橢圓形鍊鐵爐,較我國漢代將近晚兩千年。

西漢是鐵器廣泛使用時代!

漢冶鐵技術的提高,鐵的品種不斷增多,質量也隨之提高,已由春秋戰國時只能生產含碳量高的白口鐵,過渡到可以生產含碳量低、脆性小、適合鍛造器物的灰口鐵及麻口鐵,並生產出熟鐵和低碳鋼。考古資料證明,西漢時,在塊煉滲碳鋼的基礎上,發明了炒鋼法鍊鋼技術,即先將生鐵熔化或基本熔化後,不斷進行翻炒攪拌,利用空氣中的氧,將鐵中的碳氧化掉,從而獲得低碳鋼或中碳鋼,甚至可以煉成含碳量為0。1%以下的熟鐵。此種炒鋼技術,16世紀以後歐洲人才開始應用到目前,我國各地先後出土了大量西漢鐵器遺物,一座遺址中往往出土數百件鐵器,其中農具佔絕對多數,有鏵、饅鏟、鍬、鍤、耙、鋤、鐮、犁鏡等。其次是手工工具,有斧、鑿、錛、錘、刀鍥、鑽等。再次是兵器、車馬具和生活用具,有車轄、車鐧、鎧甲、劍、鏃、刀、釜、釘、帶鉤、燈盤、鏈、齒輪等。

西漢是鐵器廣泛使用時代!

人們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無不使用鐵製器具,到處都可見到鐵的應用,反映出西漢冶鐵業大發展的盛況製陶業。西漢的製陶業,一方面,繼續滿足人們對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以及人死後各種陶器陪葬的需要,故對陶器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西漢的陶器已迅速向建築與生產用材上發展,致有秦磚漢瓦之說。除了房屋建築上廣泛使用磚瓦之外,有些墓室也用磚砌築,使古代磚室墓進入盛行時期。在冶金生產中,仍用陶製坩堝鍊銅鍊鐵等。正由於生產和生活上廣泛需要,使西漢製陶技術不斷有新的進步與發展。據考古資料驗證,漢武帝時已能生產鉛釉陶器,用作隨葬器,陝西、河南的一些漢墓中,均有鉛釉陶器發現。這種陶器的燒製,大體上是用黏土先製成陶胎,以鉛粉化合物作為主要溶劑,銅粉和鐵粉作呈色劑,將此三種粉用水調合磨細,塗於陶胎上,乾燥後燒製。當窯溫燒到700℃以上時,開始氧化,其中銅粉呈翠綠色,鉛粉呈銀白色,鐵粉呈黃褐色和棕紅色而且各色互相交融,渾然一體,格外光潤豔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