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革新派巨人康有為,是怎樣使維新思想深入人心的?

時務報宣傳了什麼思想

前言

當時極為閉塞的知識界,打開了一扇瞭解西方的窗戶,對開通人們的思想,增長人們的知識,引導人們學習西方,宣維新思想,打破“萬馬齊暗”的沉政治空氣,都有著積極作用。雖然從《萬國公報》到《中外紀》,是維新派報刊的草創時期,顯得十分幼雅、原始,與後來的《時務報》等不可同日而語。但沒有當初的《中外紀聞》,就不會有後來的《時務報》和許多報館的出現。

入會動機互岐,不可避免要內部給爭

強學會成分複雜,隊伍不純,主要有如下三個派系:一是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麥孟華,他們是強學會的發起者,政治上的設計者、倡導者和實際執行者,忠實履行強學會求國家富強的宗旨。汪大整、王鵬運等是他們的同情者和支持者。二是帝黨:陳熾、沈曾植、文廷式、沈曾桐等,他們是維新派的同盟者,基本同意維新派提出的強學會宗旨,主要是想聯合維新派以壯大帝黨的勢力,利用維新派的活動能量、社會影響、新學知識和變法才幹,透過某些改革與後黨爭奪實權,他們的後臺是翁同和。

維新派也想利用帝黨的支援以開展維新運動,並透過帝黨開啟紫禁城的大門,以實現說服光緒帝實行變法的理想。

強學會是維新派和帝黨的第一次合作,也是維新派和帝黨相結合的產物和標誌。三是投機官僚和政客:張孝謙、丁立鉤、成博、張仲,袁世凱、徐世昌等,他們參加強學會是政治投機,作為升官發財的終南捷徑,入會後爭權奪利,對會務毫無建樹,只起破壞瓦解作用。此外,還有些會員依違於各派勢力之間,見風轉舵。利益相左,政見各異,入會動機互岐,不可避免要內部給爭。這種鬥命早在備過程中已經開始,並貫穿幹強學會的始終,愈演愈烈。

初期鬥爭有四個回合,在開始籌備成立學會時,維新派主張以強學會為會名,參加等備的人“憚會之名,欲避之,而代以他字,謂有其實不必唯其名也”。

晚清時期,革新派巨人康有為,是怎樣使維新思想深入人心的?

▲袁世凱 畫像

其實這不是單的會名問題,而是反映該會的宗旨和性質的原則問題,也是敢不敢沖決封建專制政治羅網的問題,康有為抱定“將以破除數百年之網羅,而開此後之途徑”的目的,“斷斷持之,不肯遷就”,最後才保住了強學會的會名,這是第一個回合。當康梁草擬了強學會的序文和章程與大家共商時,強學會鮮明的政治主張,嚇壞了投機者張孝謙、丁立鉤之流,深怕引火燒身,一再反對,康有為敘述這件事的經過說:“丁、張畏,數議未定,吾欲事成,亦遷回而從之”。

經過了幾次討價還價,雙方都做了一些讓步才算勉強透過,這是第二個回合。然而彼此的政見分,並未因此消除。

在具體籌備開辦圖書館和強學書局時,康有為要把圖書館作為宣傳維新思想的基地,開拓人們的文化科學知識;把強學書局辦成翻譯介紹西方書籍,開通人們思想的出版機構。張孝謙、丁立等“斷斷挑別”,要辦成書店,售書賺錢,“藉以漁利”。康有為當面予以駁斥:“今日此舉,以義倡天下之土,若以義始,而以利終,何以見天下乎”?鬧得“舉座不歡”。這是第三個回合。不,因《萬國公報》受到頑固派的攻擊,為除去他們的限中釘,這是第四個回合。

康有為在京期間,張率謙之流尚有所,還能對他們的誤言行進行批評鬥爭,這時期的鬥爭,主要在維新派和投機官像之進行,鬥爭的焦點是強學會的宗旨題。

晚清時期,革新派巨人康有為,是怎樣使維新思想深入人心的?

▲《萬國公報》

康有為走後,只剩梁啟超孤立無,除具體從事報務外,不能有所作為。帝黨就成了投機者把持權力的主要障的,鬥爭轉為主要在帝黨與投機者之間進行,焦點是爭強學會的領導權。張孝拉進成博、張仲炘,壯大自己的力量,加緊權活動。康有為曾以此為教訓,沉痛指出:“從來意見不合,是以害事”,“蓋會事甫盛,而衰敗即萌焉”。強學會的創辦為後黨所不容,李鴻章因捐金入會被拒,惱差成怒,當時奉命出使俄國,臨行咬牙切齒揚言:“若輩與我過不去,我歸,看他們尚做得成官麼?”

趁李鴻章“赴陵差”之機,“欲藉此以興大獄”,指使其兒女親家御史楊崇伊,於1896年1月20日上折彈強學會“私立會黨”,“植黨營私”,請嚴禁。

上論著都察院査明封禁。當天中張孝謙得到訊息,得魂落魄,一面立即“速遷”,一面“往合肥李鴻章獻好”。丁立鉤至“泣下”,想趕緊將書籍繳還同文館,成、張種等“紛紛”。有沈曾植、啟超、楊銳、汪大、王鵬運等人主張具呈力爭。翁同和有意挽回,密奏說:“教育人才,自強之本,未可阻使天下心”。1月29日,李鴻章回京,翁往見,“合力扶持”。連日來有陳其璋上折請開學堂,文廷式請編洋務書,

尤其是2月5日御史胡孚宸上《官書局有益人オ,請飭籌議,以時局折》,指出強學書局“所儲藏講習者,首在列聖之訓及各種政書,所需費用皆系捐資集股,絕無迫索情事,所刻章程,尚無疵謬”。

晚清時期,革新派巨人康有為,是怎樣使維新思想深入人心的?

▲李鴻章 畫像

並說:“此日多一讀書之士,即他日多一報國之人,收效似非淺鮮”,請將強學會改設官書局。於是光緒帝令強學會改為官書局,派孫家鼐管理。強學會將改為官書局的訊息傳出以後,強學會內的投機者又鑽出來進行新的政治投機,“群奔走於管學大臣,圖差事而已”。把官書局當作“升官發財之捷徑,趨之若羶,而明者反置於閒,或引去,或屏跡於門”。如原來強學會的主要領導人陳熾、沈曾植均不再參與事,原來負責辦報的梁啟超也被排擠出局外。所刊行《書局報》與《官書局彙報》,變成官辦出版機關,“凡有關時政、否人物者,概不登載”。

“終難掃除朝貴氣息,所刊局報,多系詞,閣抄格言,最為可笑”。官書局“已盡失開(強學)會之本旨,僅存其上海強學會和《強學報》

外觀而已”

上海強學會和《強學報》

康有為離京南下,10月29日抵上海,想繼京師之後在滬創辦強學會。於是前往江寧(南京)遊說署兩江總督張之洞。住20餘張同意在開強學會,款500兩,撥公款1000兩,充辦會經費。日與“日一,每至11月下,康有為偕梁鼎、黃紹箕等返滬,等備上海強學會,設會所於跑馬場西頭的王家沙一號。12月初他撰寫了《上海強學會序》,以張之洞的名義先後登載於《申報》、《中外紀聞》和《強學報》。康在序文中說:“挽世變在人オ,成人才在學術,講學術在合群,累合什百之群,不如合千萬之群,其成就尤速,轉移尤巨也。”

“嘗考泰西所以富強之由,皆由學會講求之カ”,要開風氣成人オ,應天子側席之意,濟中國之變,就要從開學會做起。

晚清時期,革新派巨人康有為,是怎樣使維新思想深入人心的?

▲《強學報》

揭示了該會的愛國性質,同時提出目前要辦四件事,即譯印圖書、刊佈報紙、開大書藏(圖書館)、開博物院。此外視集款多寡,還將“立學堂以教人,即在其地舉行”。入會條件是“品行心術端正明白”,“不論名位學業,但有志講求,概予延納”。同時指出,入會後“倘別存意見,或誕妄挾私,及奇立異,或作奸犯科,致招物議”即由“公議辭退”。

為了開博物院,“合萬國之器物以啟心思”,康有為以千餘金購買大批。為了創辦《強學報》,從廣州調來徐勤及何樹相任主筆1月12日《學報》創刊號問世。

它是上海強學會的機關報,五日刊,共只出8期。從《本局告白》可知《強學探》的宗旨,是“專以發明強學之意為主”。內容以論說為主,要目有《開設報館議》、《孔子紀年說》、《論會即荀子群學之議》、《段以尊孔子議》、《變法當知本原說》、《論回部諸何以削弱》、《欲正人心先修法度說》等。《強學報》具有鮮明的政治觀點,著力宣傳康有為的變法思想,比《中外紀聞》上海強學會內部也充滿著矛盾和鬥爭,

主要是以康有為為首有更強的戰鬥性。維新派和以張之為首的洋務派的鬥爭,這是走洋務路線,還是走資產階級改革的維新路線的政治鬥爭。

晚清時期,革新派巨人康有為,是怎樣使維新思想深入人心的?

▲《中外紀聞》

早在商談成立上海強學會之初,他們之間的分歧和鬥爭,已在孔子改制題上表現出來,張之洞堅決反對康有為的孔子改制理論,“頻勸勿言此學”,並派梁去勸說,提出只要放棄孔子改制說,一定“供養”其活動費用。康堅決拒絕說:“孔子改制,大道也,豈為一兩江總督供養易之哉?”。因此孔子改制問題就成為雙方分歧的焦點,雙方都認為這是一個原則問題,各不相讓。

他們之所以能“合作”創立上海強學會,是各有自己的打算。張之洞企圖利用康有為的社會影響和號召力,以及辦學會的才,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

他過低估計康有為政治上的堅定性,滿以為憑藉他的政治權力,經濟“供養”,可以逐步制服康,使他改弦易轍,放棄。孔子改制論,放資產階級改革路線,加上派親信掌操學會領導權、將可以控制上海強學會,使之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和政治鬥爭工具。為達到這個目的,他一方面派心腹梁、黃紹箕等入隨康赴滬籌辦,加以監督、控,一方面利用康要回廣東為母親祝壽的機會,提出在上海、廣州各辦一個強學會,調他在湖北的舊僚汪年去“主滬會”“康主粵,汪主滬”。

然而,他的如意算盤並不如意康有為只是想利用張之洞的權勢和資助把學會辦成,卻不肯在政治路線上讓步。

維新運動廣泛深入發展的象徵

當張之洞發覺康有為難以制服,所辦學會完全違揹他的政治路線時,他們便從同床異夢走向反目成仇。張之洞以論學不合背盟,電來屬勿辦”,康有為則以“會章大行,不能中止”回敬,使張之洞承認。此時康有為利用他所掌握的領導權,在他離滬之前,未徵得張之洞的同意,即調來徐勤、何樹齡辦《強學報》。十ー年”之前,同時發表了《孔子紀年說》,鼓吹採用孔子紀年。使“見者以為自改正朔,必有異志”,“會中一二俗土聞之,則舌汗下色變,懼禍將及己,汲汲請除名,:是不奉今王之正朔也”,這可是個滅族的大罪名,非同小可。

同時違反清政府的規定,擅自公佈未經公開的“廷寄”,即光緒帝內發各省將軍督撫議行十四項新政的上諭,此上諭遭到後黨的壓制,已不予實行。

晚清時期,革新派巨人康有為,是怎樣使維新思想深入人心的?

▲康有為 畫像

他們卻把它公諸於世,並附短論稱頌之為“三百年《康南海自編年》,特”中國自之基,臣民講求事之本”。能夠“破去拘之見,光大新之命,化行風被,人人可以昌言新法”,藉以大宣揚維新變法。此外,《強學報》還大力宣傳孔子改制論和開議院等主張。這一切都與張之洞的政治主張背道而馳,引起“江寧震動”。維新派自行其是,根本沒有把這位赫赫有名的封大吏放在限裡。梁也致信康有為,指責他“借局以行其經學”,並表示“登報除名停辦”。

京師強學會査封訊息傳來,張之洞趁勢也在1月26日令人致電上海各報館,聲稱:“自強學會報章未經同人商議,遽行發刻,內有廷寄及孔子卒後一條,皆不合。

現時各人星散,此報不刊,此會不辦。”悍然宣佈解散強學會,停辦《強學報》時康有為已回到廣州,接到梁鼎棻要登報除名停辦的覆電,知道事態嚴重,但還想竭力挽回,於1月26日致書何樹齡、徐勤說:“彼有不辦之心,我有必辦之意”,要他們“忍辱負重”電請黃遵憲出面“力持”,爭取不停辦。並決定親自去滬、寧面商,旋獲悉已登報停辦,和京師強學會被封的耗,知已無法挽回,才未啟程赴滬。京師和上海兩強學會員創辦不久即遭扼殺,但它的意義和作用是巨大的。

首先,具有破舊習創新風的開創意義。學會衝破封建專制統治者不準集會社的禁令,和士人不國政的傳統觀念。

公然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性質的學會,宣揚組織學會是救國的正義行為,是使國家富強的根本措施,公開號召人們參加學會,對社會起了極大的震動作用。新生事物的出現,迅速改變著人們的傳統觀念,開創了新風氣。正如康有為所說:“自強學會開後,海內移風,紛紛開會,各國屬目”。梁啟超也說“自是學會之風遍天下,一年之間,設會百數,學者不復以此為大戒矣。乙未丙申以後,先生所欲開之學風,漸蔭芽浸潤於全國矣”。“強學會雖封禁,然自此以往,風氣開,已有不可壓抑之勢”。一個強會被封禁,卻有數十個學會繼之而興起。

梁啟超充分肯定了強學會的歷史作用說:“此幼稚之強學會,能戰勝數千年舊習慣,而一新當時耳目,具革新中國社會之功,實亦不可輕視之也”。

晚清時期,革新派巨人康有為,是怎樣使維新思想深入人心的?

▲梁啟超 畫像

其次,思想啟蒙作用。強學會創辦後,大力宣傳維新思想,大大提高了人們的認識,起了巨大的思想啟蒙作用。開兩年以來,支那人士之識見論,頗有異於日,從前自自大,自居於中國,而人為夷之心,多有悟非者。先覺之士,世之徒,臂抗論,大聲疾呼,所在多有”。再次,推動維新運動的發展。強學會是維新派組織的第一個吹維新變法的學會,它與過去某些封建士大夫的集會結社有著本質的區別。強學會“冀輸入世界之知識於我國民,且於講學之外,謀政治之改”

,它不僅是一個學術團體,而且首先是一個政治團體,是為宣傳維新思想,推進變法運動而設的。它的出現,以及繼之而起的學會、報館林立,本身就是維新運動廣泛深入發展的象徵。

結語

由於它的宣傳,也使維新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逐步造成了非變法不可的社會輿論,促使戊成變法的到來。康有為在保國會的演說中回顧了 維新運動的發展歷程說:“自強學會首倡之,送有官書局、《時務報》之繼起,於是海內繽紛,爭言新學,自此舉始也。”“中國變法自強,殆由於此。”把強學會看作是維新運動的起點,可見它對推進維新運動所起的巨大作用最後,具有深遠的影響。強學會不但有著破除舊習的開創意義,和推進維新運動的現實意義,而且有著深遠的社會政治影響。它然還算不上什麼政黨,但由於它的開創和啟蒙,以及各地學會繼起,創了某些政治上的民主氣氛,為後來革命派、立派政黨和團體的廣泛建立開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