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拾壹」-“穀神”與“玄牝”看似虛無,卻又蘊藏妙用

元牝是什麼

今天我們先暫停“《春秋》學”的學習,進入每週一篇的《道德經》內容,這一篇是“王庶文講壇”針對道德經講解的第十一篇,也是《道德經》第六章。

這一篇的內容承接上文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原文引用如下: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道德經·拾壹」-“穀神”與“玄牝”看似虛無,卻又蘊藏妙用

穀神與玄牝

這一段的重點在於“穀神”與“玄牝”,要先將這兩個概念弄懂了,這段內容才能解釋通常。

“穀神”的“谷”就山谷,山谷在古代是一種極其神奇的存在,這種神奇我們今天知道本質上是一種自然現象。

山谷大致分為兩類:一類山谷容易產生回聲;另外一類山谷則能夠加速聲音資訊的傳遞;全在空氣對不對流的問題上,這些事情在先民眼中完全是有神仙在裡面起到作用的原因。

然而老子在這裡借用先人對“穀神”的理解,是在說明山谷能夠產生如此神奇,根本原因在於山谷是中空的。也正是這種空而無物,才能看似虛無,卻又蘊藏妙用。

「道德經·拾壹」-“穀神”與“玄牝”看似虛無,卻又蘊藏妙用

接下來便是“玄牝”,“玄”的意思是根本、根源、元始的意思。“元”是萬物初始的那一刻,是極其細微的代名詞。“牝”在中國上古的文字中,是母性,是雌性生殖的文雅代名詞。與之相對的是“牡”,指的就是男性與男性生殖。

有著這層理解“玄牝”就不難理解了,

代表的就是初始的那個“門”,那個力量來源

,就好比大海里的“海眼”,“海眼”雖小卻是源源不斷的湧出,成為大海和江河的來源;在人身體上“會陰”部分就是人體生命源泉的“玄牝”。

瞭解了這兩個詞,我們就可以大致理解本章的涵義了,

是要體會虛空境界,中空無物,才能感應世間萬物的無限妙用。“穀神”的虛空妙用,恰當的描述了天地萬物本源的根本,取一個代名詞就叫做“玄牝”,在整個虛空中,正是因為有了“玄牝”的存在,所以才能有生生不息,延綿不絕的力量。

「道德經·拾壹」-“穀神”與“玄牝”看似虛無,卻又蘊藏妙用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接下來我們要注意一個“若”字,這個字與佛學中的“如”字都是用於描述表相的形容詞,代表的是在虛無中發生的妙用,好像綿綿不絕的存在,但是又沒有一個實質的東西,這個內容中國人似乎都不難理解。

接下來老子又提出一個觀點“用之不勤”,與之相反的就是“過度使用”,用久了、用長了、經常用這與“綿綿若存”的道理就是完全的相反的了。那麼什麼是“用之不勤”呢?

若能虛懷若谷,照見心緒波動的起滅處,不渴求也不拒絕任何阻力或者助力,順氣自然就是“用之不勤”,該用的時候就用,不該用的時候就不用。

這一章節老子告訴了我們一個現實生活中的深刻道理:

凡事必須要有度。適度是一個人的基本修養,否則自身的“玄牝”將會被慾望填滿,不但不能夠綿綿若存,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反而會傷害人的心智與機理。

「道德經·拾壹」-“穀神”與“玄牝”看似虛無,卻又蘊藏妙用

後世的蛻變

後世的神仙家們,正是基於以上原理從本我出發,從修煉的角度重新詮釋了“穀神”與“玄牝”的關係,

更有甚者將人體的各個器官都安排了一位守護大神,變為“內照形軀”、“守竅存神”的修煉方術,其本質都是“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的適度原則。

其實我們觀察我們的自身,本來就是一個空谷,佛學、道學也用臭皮囊來形容它,

它是生命的工具,並不是生命的所有,只是生命暫時安住的一個地方,要如何才能保證它的不生不滅呢?就要從“用之不勤”上去下功夫。

「道德經·拾壹」-“穀神”與“玄牝”看似虛無,卻又蘊藏妙用

“用之不勤”本質上來說又是一個非常難以把握的“適度”,首先是“用”,必須要“用”才能體現其價值,“用”與“不勤”的界限在哪裡?

這是道家另外一番說法了叫做“火候”,每個人的臨界值都不一樣,所以修煉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神仙家離我們普通百姓太遠,我們只要記住他的現實意義即可,畢竟我們都是在紅塵中摸爬滾打的人,想要超凡脫俗除了自身意願意外,更需要的是大機緣的輔助與加持。

「道德經·拾壹」-“穀神”與“玄牝”看似虛無,卻又蘊藏妙用

好了,關於“「道德經·拾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的現實意義”的內容就到此結束吧,今天的內容您只需記住兩點:第一、“穀神與玄牝”描繪的是萬事萬物本源的根本所在;第二、要維持一件事物的“綿綿若存”,必須要做到“用之不勤”。

謝謝賞閱,您的關注是對“王庶文講壇”最大的鼓勵。“王庶文講壇”致力於中西方文化、歷史、美文、詩詞創作,謝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