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超1400年

巴郡是什麼意思

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與湖南省相對應,湖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北接河南。該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2020年,湖北省下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共有26個縣級市、35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常住人口5927萬人。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超1400年

其中,就巴東縣來說,人口超40萬,隸屬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中上游兩岸,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東北部。東連宜昌市興山縣、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南接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鶴峰縣,西交建始縣、重慶市巫山縣 ,北靠神農架林區。總面積3351。6平方千米。在歷史上,巴東縣這一建制始於隋朝時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首先,巴東縣隸屬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地形狹長,西高東低,南北起伏。東西寬(最窄處)10。3千米,南北長(水平距)135千米。地形地貌特點:地表崎嶇,山巒起伏,峽谷幽深,溝壑縱橫,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高海拔3005米,最大相對高差2938。2米。地表平均坡度28。6度,其中25度以上的高山佔總面積的66%,地形以山地為主;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佔面積的37。09%,800-1200米以上的中山區佔33。07%。巴東縣位於亞熱帶季風區,溫暖多雨,溼熱多霧,四季分明。光、熱、水分佈垂直差異明顯,形成各種不同的山地型小氣候。海拔升高100米,氣候平均下降0。62℃,無霜期減少5~7天。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超1400年

就巴東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於巴國的疆域。巴國,周朝時期位處今西南、長江上游地區的一個姬姓的周王族諸侯國,子爵。戰國初期,巴國的疆域“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及黔涪。”其疆域之遼闊,概括了四川盆地東部、湖北恩施等地區。到了戰國中期,秦國消滅了巴國,今湖北省巴東縣一帶成為秦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一帶屬巴郡這一建制。東漢建安六年(201年),改固陵郡置。劉璋分巴郡置巴東屬國。建安末,劉備改為涪陵郡,該地區屬之。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超1400年

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巴東縣一帶成為蜀漢的疆域。晉朝時期,該地區屬魚復縣。隋開皇初,廢郡。大業,改信州為巴東郡。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正式在該地區設立巴東縣。由此,就巴東縣這一建制,始於隋朝時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歸州,轄秭歸、巴東二縣。天寶元年(742年),改置巴東郡。乾元年(758年),復置歸州。宋代,仍名歸州,巴東縣屬之。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為歸州路,隸湖廣行中書省,十六年(1280年)降為州,巴東縣屬之。明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廢歸州置秭歸縣,巴東縣隸夷陵州。十三年(1380年),復置歸州,轄興山、巴東二縣。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超1400年

最後,清朝順治五年(1648年),改“夷陵”為“彝陵”。 雍正七年(1729年),升歸州為直隸州,轄長陽、興山、巴東、恩施四縣及容美、龍潭19個土司。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為宜昌府,改彝陵縣為東湖縣,隸屬荊宜施道。歸州降為縣級州,巴東縣隸宜昌府。到了1914年,巴東縣隸屬於荊南道。1928年,巴東縣直屬於湖北省。1970年,巴東縣屬恩施地區。1983年,巴東縣屬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巴東縣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如今,巴東縣隸屬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截至2019年底,巴東縣戶籍總人口48。8萬,其中常住人口43。12萬,城鎮化率40。3%。那麼,問題來了,對於巴東縣,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