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竅不通也能寫詩?他一個漢字都不會說,卻寫下一首情詩紅遍詩壇

一竅不通怎麼讀

一竅不通也能寫詩?他一個漢字都不會說,卻寫下一首情詩紅遍詩壇

唐詩宋詞的世界是一座用理想澆灌的花園,若想爭奇鬥豔,詩詞歌者就必須對語言擁有爐火純青的深刻造詣,對文字擁有匠心獨運的拆解與再生能力,或如李白般信手拈來,或如杜甫般力透紙背,或如王勃般才思泉湧。然而,假如一位詩人連一個漢字都不會說,一句漢語都說不利索,那麼他能寫出驚豔世人的名篇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這位詩人的名字叫做倉央嘉措。他是一個降生於農奴之家的窮小子,也是一個被捲進權力的遊戲的無辜傀儡,更是一位享譽詩壇的多情浪子,只要你曾經對詩詞裡的愛恨情仇產生過一絲漣漪,那麼就一定讀過他的大作。但不少人或許會疑惑:倉央嘉措竟然不會寫漢字、說漢語?

一竅不通也能寫詩?他一個漢字都不會說,卻寫下一首情詩紅遍詩壇

《情詩摘選》倉央嘉措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四句詩寫於清康熙年間,卻一下子紅遍了中國,至今傳唱不息,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你是否知道詩歌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實際上,倉央嘉措根本沒有接觸過漢語系,他所寫的情詩採用的皆是藏語,這首詩是由晚清著名文學家曾緘先生翻譯過來的。

也就是說,倉央嘉措不懂詩詞格律,也沒有為自己的詩歌字數定下七言,這一切都是曾緘的詩意發揮。一定程度上說,曾緘是利用了倉央嘉措所營造的意境,創造了一首符合漢語規則和風格的美麗情詩。

一竅不通也能寫詩?他一個漢字都不會說,卻寫下一首情詩紅遍詩壇

另一方面,“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一名句,其實是曾緘先生自己的原創。雖然只有這四句廣為流傳,但實際在此之前更有16行詩句之多,所以這最後起到總結作用的兩句詩,其實是曾緘根據倉央嘉措前文詩句而拓展出來的。而且,根據前後兩句的具體意思,我們也可以窺知一二。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若要跟隨自己的內心去追求愛情,那麼今生與佛法的緣分就斷絕了;若要前往空寂的山間去修行,那麼就會傷了她的心。細細品來,這與“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說的其實是一個意思,只不過後兩句是前兩句的延伸和總結罷了。

一竅不通也能寫詩?他一個漢字都不會說,卻寫下一首情詩紅遍詩壇

其實,不光曾緘先生為倉央嘉措翻譯過情詩,劉希武、于道泉、於貞志、莊晶、王沂源等包括印度等國外的多位學者都曾為他詮釋過相思之情,以至於目前的市面上,漢文譯本的倉央嘉措情詩就多達十幾種。這不僅佐證了倉央嘉措不會漢語,需要別人翻譯,更證明了他的詩歌到底有多火,堪稱馳名中外。

倉央嘉措之所以不會漢語,與他的人生際遇是分不開的。他從小生活在農奴家庭之中,交流、書寫使用的都是藏語,但他所信仰的寧瑪派不禁止教徒談情說愛和娶妻生子。直到14歲被突然選為轉世靈童,他由寧瑪派轉入格魯派,從此被禁止再接觸兒女情長,這對情竇初開的倉央嘉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一竅不通也能寫詩?他一個漢字都不會說,卻寫下一首情詩紅遍詩壇

但不論信仰如何,還是入駐布達拉宮,倉央嘉措都沒有離開過藏語區,一生使用的都是藏語。不過格魯派的森嚴教規卻使用他產生了極大的叛逆心理,外加政治上受人擺佈,導致倉央嘉措內心抑鬱苦悶,只好選擇縱情聲色。他時常在夜間偷偷溜出布達拉宮,化名達桑旺波,流連於拉薩街頭的煙花巷裡,醉心於城市繁華的歌舞酒家。

正如他自己所言:“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這是倉央嘉措白天黑夜的兩個不同身份,也是他截然不同的兩種精神樣貌,當然這幾句詩也是翻譯而來的。我們要感嘆倉央嘉措的妙筆生花,同樣也要感謝曾緘曾翻譯家的詩意詮釋,如此我們才能讀到這樣驚才絕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