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死”和“亡”意思一樣,都表示生命終結,內在含義有何不同

明曠而去什麼意思

文·段宏剛

漢語以博大精深聞名於世,“博大”是因為詞彙量非常豐富,同一種意思可以有許多詞彙來表示,並能強化語境效果,“精深”則是說明不同的詞彙能表達出微妙而精確的含義,有助於讀者加深印象,激發形象思維。

比如,表示高興,有眉開眼笑,心花怒放,得意洋洋,歡呼雀躍,手舞足蹈,心曠神怡等詞彙,雖然意思都差不多,但有細微的語境效果。

表示糾結,則有猶豫不決,左右為難,忐忑不安,瞻前顧後,患得患失,等等。

同樣,表示生命終結的詞彙也很多,比如,撒手人寰,鶴歸西天,圓寂,作古,長眠,犧牲,等等。

漢字“死”和“亡”意思一樣,都表示生命終結,內在含義有何不同

若用單字來表示生命完結,則有歿,殤,卒,殪,斃,殂,崩,薨,殞,喪,故,等等。

這些詞彙常常用在不同的物件上以及場合下,讀者看到立馬就能明白逝者的身份、地位、職業,乃至年齡和貢獻,這就是漢語的博大精深之處。

當然,表示生命終結最常用的單個字無疑就是

“死”

“亡”

這兩個字,人們在生活中使用它們的頻率很高。那麼,這兩個字的詞性和用法怎麼區分,它們的內在含義又有什麼不同?

這需要從這兩個字的造字方式上去學找答案。

漢字“死”和“亡”意思一樣,都表示生命終結,內在含義有何不同

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是古人根據世間萬物的造型,以及對一些抽象事物透過形而上的思考,總結出其中的規律,進而創造出甲骨文,成為人們記事、傳遞資訊、表達思想情感的好工具。甲骨文裡邊的每個漢字,都保留了漢字最初的含義,分析甲骨文後,基本上能搞懂這些問題。

“死”字是典型的會意字,在甲骨文裡,“死”字造型是:

一個人跪在一把匕首和一堆骸骨旁邊,似乎在默哀和憑弔,表示生者緬懷已經消失的生命。

從創造出來到現在,“死”字的含義沒有發生變化,幾千年前的古人到現代人,對它的理解都是一樣的。

“亡”字也是典型的會意字,造型是:

一把匕首的刀刃上黏連著幾滴血液,表示“血濺到刀刃”。

這種情況並沒有明確說明生命是否終結,它也可能是受傷了,也有可能是因為恐懼而逃離了,所以,“亡”字的本意是逃離、出走,跟生命消失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漢字“死”和“亡”意思一樣,都表示生命終結,內在含義有何不同

《說文解字》裡解釋得很明確:

亡,逃也。

是第一個對“亡”字含義做出解釋的工具書。

先秦時期的古籍裡,絕大多數沿用了這個意思,尤其在

“國別體史書”

《國語》(也稱《春秋外傳》)裡多次用到,比如,《國語·晉語四》裡說:

晉公子生十七年而亡。

《國語·楚語上》裡說:

子牟有罪而亡。“亡”

字都是

“逃離”

之意。

《國語》的作者相傳是左丘明,跟孔子是同時代人,左丘明根據本時期各國史官的記錄資料,再把這些資料分類整理和加工潤色,創作而成了《國語》。

春秋末期大大小小的國家有100多個,各地的方言不太一樣,同一個字詞,在齊國是一種意思,在晉國、楚國、吳國、楚國可能又是另外的意思。

漢字“死”和“亡”意思一樣,都表示生命終結,內在含義有何不同

《國語·晉語八》裡有一個《叔向賀貧》的故事,講述了韓宣子因為貧窮整天愁眉苦臉,他的好朋友叔向給他分析貧窮的好處,並用真實事例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最後得出結論:在亂世,貧窮可以明哲保身。

叔向是以晉國貴族欒武子、欒桓子、欒懷子祖孫三代的人生遭遇舉例說明的。

爺爺欒武子德才兼備,受人尊敬,並給家族積累下許多財富,但兒子欒桓子不學無術,仗著家族有權有勢而狂妄自大,並且胡作非為,讓周圍人對他恨之入骨,但人們看在欒武子的面子上,不得不對欒桓子隱忍。欒武子死後,沒有人再罩著欒桓子,人們開始對反擊欒桓子,他一個人的罪孽給整個家族帶來了災難。欒懷子因為受到父親欒桓子的連累,只能從晉國逃亡至楚國。

到楚國後不久,欒氏家族就滅亡了。

漢字“死”和“亡”意思一樣,都表示生命終結,內在含義有何不同

為了深化這個故事的啟示作用,《國語·晉語八》裡就把

而離桓之罪,以亡於楚

這句話裡的

“亡”

字,引申為在

“逃亡後毀滅”

的意思,最終形成

滅亡

之意。

自此後,“亡”字便具有了多義性,以“逃離”和“滅亡”最常見。但在一些古籍裡,“亡”字的含義常常含混不清,很容易引起閱讀障礙。

直到1600多年後的北宋初期,《廣韻》一書橫空出世,在《廣韻·陽韻》有這樣一句話:

滅也。

這句話等於是從官方層面正式把“亡”字的含義確定為“滅亡”,並拿出《韓非子·喻老》一文中

“虞君欲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不聽宮之奇,故邦亡身死”

一句來舉證,證明古人早已這樣用過。

《廣韻》又叫《大宋重修廣韻》,是北宋學者陳彭年和丘雍耗時10多年,根據前人的《切韻》、《唐韻》等韻書修訂、擴充而成,是非常重要的韻文字典,極大地提高了韻文寫作者的創作效率。

漢字“死”和“亡”意思一樣,都表示生命終結,內在含義有何不同

從詞性來看,“死”和“亡”並沒有隱含鮮明的感情色彩,它們都屬於中性詞,但在用法上,它們還是有很大區別,主要體現在三點。

其一,“死”字表達的程度更決絕,通常表示絕望,徹底完了。比如說“心死了”,表明某人對某個事物不抱任何希望了。

“亡”字表示某些事情還有一些挽救的餘地。比如說“亡國”,表示國家雖然滅亡了但民眾還在,仍存在復國的希望。

其二,“死”字是口頭語,“亡”字是書面語。

其三,“死”字能表達抽象事物的終結,而“亡”字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