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研製5年, 定型前夕下馬, 我們為何會放棄“亞洲第一炮”呢?

亞洲第一炮

1986年時,我國開始研製FGT-203牽引炮

,當年我國對於這款火炮的期待可以說是相當巨大,直接奔著研製一款在威力、射程上超越美蘇所有現役牽引炮的目的去設計,因此FGT-203牽引炮也被稱為“

亞洲第一炮

”。

辛苦研製5年, 定型前夕下馬, 我們為何會放棄“亞洲第一炮”呢?

FGT-203牽引炮的研究背景是當時的中美蜜月期,因此我國得以邀請到著名法裔加拿大火炮工程師

傑拉爾德·文森特·布林

來華指導該火炮的研究設計。

在定位上,FGT-203牽引炮是一款

直接裝備到集團軍的“超級大炮”

這款大炮的口徑達到了203毫米,射程在40~50公里左右。使用炮彈彈頭戰鬥部為101公斤,且加裝了溫壓高爆彈頭,毀傷面積比同級別的普通炮彈大很多

這樣一枚炮彈打過去,半個足球場都得被炸個坑。

辛苦研製5年, 定型前夕下馬, 我們為何會放棄“亞洲第一炮”呢?

在研究進度上,這款火炮也是非常順利。幫助中國研製它的設計師傑拉爾德非常有才,他曾研製過著名的“巴比倫嬰兒”。後來傑拉爾德幫助薩達姆研製火炮,最終被人暗殺。

時至今日,國際上主流觀點都是美國,或以色列方面害怕傑拉爾德幫助薩達姆威脅到自身,才派遣殺手暗殺了他。

有了這樣的人才加持,再加上中國從抗美援朝後就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懼症”,對於火炮異常上心,所以FGT-203型火炮繼續研製下去,服役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辛苦研製5年, 定型前夕下馬, 我們為何會放棄“亞洲第一炮”呢?

從這款火炮從有樣炮到1991年10月,我國對其進行了

8輪設計測試

,效果不俗。

可以說到1991年10月的時候,這款火炮距離服役已經沒多遠了,但就在1991年的年底,這款火炮卻緊急下馬。在5年的研製後,我國放棄了這款亞洲第一炮。

FGT-203牽引炮的缺陷

FGT-203型火炮下馬並非是技術上的原因,而是走錯了方向。

這款火炮最大的劣勢在於機動性差

,FGT-203牽引炮高達203毫米的口徑帶來了巨大的體積,最終使得FGT-203的全重(含牽引)達到了16噸。

辛苦研製5年, 定型前夕下馬, 我們為何會放棄“亞洲第一炮”呢?

這個重量就會帶來“怎麼運”的問題,如果是在城市中這款火炮還能透過公路運輸。但問題是FGT-203火炮是一款野戰火炮,16噸的重量會直接壓進地裡。如果再下一場雨,道路泥濘,那FGT-203火炮根本就無法運輸。

設計團隊也考慮過將其設計成自行火炮,但發現自行款的FGT-203全重28噸,這可比一般的重型卡車都重。

另外這款炮為了保證正常轉彎,用了一根長達3。5米的牽引杆,而這根牽引杆又讓FGT-203的機動問題更進一步,在狹窄道路上更難轉彎。

辛苦研製5年, 定型前夕下馬, 我們為何會放棄“亞洲第一炮”呢?

除了重量上的問題,

FGT-203型火炮還有射擊效率上的問題

這款火炮操控起來非常複雜,因此最大射速只有每分鐘2發。如果是155毫米口徑牽引炮,那最大射速能達到6發左右。

雖然FGT-203炮威力巨大,但要論射擊效率來說卻遠遠不如155毫米口徑火炮。我們以毀傷面積計算,假設FGT-203炮一炮下去能毀傷1個籃球場大小的面積,155毫米口徑牽引炮是它的一半,為0。5個籃球場。

辛苦研製5年, 定型前夕下馬, 我們為何會放棄“亞洲第一炮”呢?

那麼在5分鐘的轟炸之後,FGT-203炮最多能毀傷10個籃球場大小的面積,但155毫米口徑火炮能毀傷30個籃球場大小的面積,毀傷面積遠遠高於FGT-203炮。

在野戰環境下,更大的毀傷面積能覆蓋更大的戰場,能帶來更大的優勢。

海灣戰爭和現代化戰場

其實FGT-203炮下馬還可能與一個事件有關,那就是

海灣戰爭

海灣戰爭於1991年2月份結束,FGT-203牽引炮在1991年底下馬,很難說這裡面沒有什麼聯絡。而

海灣戰爭也向全世界展示了軍隊資訊化以及現代化的作用

辛苦研製5年, 定型前夕下馬, 我們為何會放棄“亞洲第一炮”呢?

在這場戰爭中,給人的最大印象就是

在海灣戰爭之前,幾十萬大軍參與的戰爭少說要打好幾年的時間,但海灣戰爭一個月就解決了。在具體的戰術層面美軍也非常快,各項軍事行動都是率先快速摧毀敵人的指揮體系,然後才開始對伊拉克方實施轟炸。

因此在海灣戰爭後,各國在發展軍事力量時都在追求“快”。像炮兵這類兵種,在21世紀後都追求“打了就跑”。甚至現在有炮兵開炮後幾分鐘內不撤走,就會遭到敵方火力反擊的說法。

辛苦研製5年, 定型前夕下馬, 我們為何會放棄“亞洲第一炮”呢?

因此在現代化的軍事體系中,FGT-203炮這類雖然威力巨大,但機動性較差的火炮非常吃虧。再加上其極低的射速,使得FGT-203炮在戰場上起到的作用更小。

如果FGT-203炮投入戰場,總不可能花幾十分鐘佈置後射那麼一兩發炮彈就立馬退走,然後又花幾十分鐘佈置。

總體來看,

FGT-203在設計思路上有點像二戰德國研製的古斯塔夫列車炮

火炮死堆威力和射程,雖然其部分方面的效能能超出同時代的其它火炮,但卻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缺陷,讓其不適合在實戰中使用。

因此FGT-203牽引炮雖然是“亞洲第一炮”,但面對日新月異的資訊化和現代化戰場,它也只能無奈下馬。

辛苦研製5年, 定型前夕下馬, 我們為何會放棄“亞洲第一炮”呢?

現在的中國軍隊更傾向於

具備超遠射程的自行火炮

比如說大名鼎鼎的PHL-191火炮,火炮發射裝置直接裝在底盤上。不僅在用特製炮彈時射程達到了數百公里,而且開完炮後隨時都能跑,甚至能一邊跑一邊開炮。

辛苦研製5年, 定型前夕下馬, 我們為何會放棄“亞洲第一炮”呢?

巨大的射程使得PHL-191能直接在敵人火炮射程之外打擊敵人,而其機動性也大大提升了自己的生存能力。

從美俄現役的各種主力大口徑火炮中,也不難看出大家都很看重火炮的機動性,都在發展自行火炮,所以像FGT-203這類火炮只能說走錯了路,我們放棄“亞洲第一炮”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