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全球第三, 上班族工資卻滯漲30年?

位列亞洲強國之林的日本有許多享譽國際的大型企業,但在國內卻有一個持續長達30年的問題,就是薪資滯漲。嚴重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一上任就把“漲工資”列為重要國政,本文來談談日本在薪資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GDP全球第三, 上班族工資卻滯漲30年?

首相岸田文雄上任不久後,日本政府就召開會討論要如何鼓勵積極加薪的企業,這背後隱藏的是日本薪資長年停止正增長的窘境。根據OECD統計資料指出,如果把日本平均薪資按照物價水準換算為購買力平價,2020年人均收入為3。8萬美元,數字看起來不錯,但卻只比1990年增加了百分之4,也就是30年來日本薪資呈現一個不動的狀態。如果對照其他國家的經濟表現,會發現日本薪資停滯到底有多嚴重,比起日本可憐的百分之4增長率,這30年來美國的實際購買力平價增長百分之48。如果跟整個經合組織相比,成員國平均增長百分之33,日本身為強國卻大幅落後。最慘的莫過於人均薪資,日本不到美國的6成,而且在2015年還被宿敵韓國超車,人均薪資比韓國少了3400美元。從日媒的街頭訪談可以看出日本民眾有多麼苦惱,像是有家庭年收3。5萬美元的夫婦擔心養不起孩子所以不敢生,還有年收2。6萬美元的單身男,怕存不到錢所以不敢買車。背後的原因都是對未來調薪不抱希望,擔心現在的薪水無法再支撐更多開銷。一對50多歲的夫婦講的更是一針見血,他們說過去20年沒有感覺到薪資調漲,倒是養老保險費用和手機月費一路飆升,這件事情詭異的地方在於把全球GDP排名攤開,日本僅僅輸給美國和中國,如此強大的經濟實力為什麼不能分享到上班族身上呢?

專家認為有多項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日本的總體經濟沒有太大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比1990年到現今的GDP資料,發現美國30年GDP成長3。5倍,中國更誇張增長37倍,而日本呢,雖然總量現今第三名,卻只成長1。5倍,連第四名的德國也比他優秀,成長了2。3倍。從日本自豪的汽車業也能看出餅越來越小,日本汽車製造業在1995年和2000年都是OECD排名第一,但到了2018年卻大幅滑落到第十六名。從這個點可以看出,日本總體經濟這個大水缸裝水的速度緩慢,當然很難有多餘的水能溢位到各位上班族的口袋,那為何日本經濟成長遲緩呢?

這帶出第二個原因就是歷史因素

。在1950年代日本企業員工平均年薪12。8萬日元,1970年代突破100萬日元,1975年就達到200萬日元,之後到了1989年一路上漲到了400萬日元,但從1990年代開始幾乎停止增長,與此同時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經濟泡沫,經濟泡沫是如何危害到薪資的呢?一開始是不動產和股價等資產價格下挫,泡沫破滅的十年間,日本的資產財富足足掉了3年的GDP,受害最深的莫過於金融業,因為日本銀行業握有大量的股票和房產,泡沫破掉導致銀行業財務迅速惡化,不良債權也陸續出現。1996年開始有多間銀行倒閉,此時危機進一步擴大到民間,銀行放款能力弱化之後企業和一般家庭很難取得債務槓桿,整體需求大幅減弱,企業自然難以幫員工加薪,這個角度可以解釋為何日本這麼多享譽國際的大企業卻沒有對經濟帶來正向迴圈。其實日本企業在海外的銷售額是不斷正增長的,過去20年日企海外法人的銷售額增長2。2倍,在中國、歐美等地日本產品還是相當受歡迎,但在日本國內只增長百分之7,內需如此薄弱所以很難幫國內員工調薪。

最後一個原因是企業角度

,當年泡沫破滅後日本企業因為大量解僱和降薪被社會批評,因此後來就算遇到經濟危機,日本企業也會避免把員工炒魷魚或調降薪水,但可想而知企業不會獨立吸收掉這部分成本,所以最聰明的做法就是平常不調薪,把盈餘用來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危機,這種現象到今天也是如此,而且不只是企業這麼想,連員工也是一樣想法,泡沫經濟之後日本的工會就不把調高薪資當做是跟資方交涉的首要目標,而是更重視維持工作機會。換句話說,日本員工寧願平常不調薪,也不希望經濟危機時被解僱。

綜合來說,歷史因素對日本經濟造成的硬傷延續到了今天,總體經濟增長速度緩慢,加上消極保守的職場文化,導致薪資停止增長,直到目前新政府上任也不知道能否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