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寫的《鬼谷子》到底說了些什麼?(下部)

鬼谷子是春秋戰國時代人,師出於道家,但又是縱橫家,兵家的祖師爺,他的精明之處就在於,對當時諸子百家中各門派思想文化都能精通,他的著作《鬼谷子》不但受到世人的研究和稱讚,最重要的是這本著作表面上是談論當時的君王之間的遊說,縱橫捭闔之道,識人用人的兵家謀略,但時至今日,古為今用仍有很多深刻道理,並可以借鑑,因此用在外交軍事,為人處事,職場用人管人,都能舉一反三,得以應用。故此筆者摘錄了《鬼谷子》7-12章部分經典語句與大家共享。《鬼谷子》本是十四章,但傳到今天只有十二章。

鬼谷子寫的《鬼谷子》到底說了些什麼?(下部)

第七章揣篇

1、“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量權不審:不知強弱輕重之稱。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

句解:以往那些善於治理天下的人,總是要先仔細審視洞察天下的發展大趨勢以及各國具體實力情況,如果不知道各國的權勢和虛實,並且分析不準確就不能對各國的實情有所掌握,也就無法瞭解各國暗中的動作和天下時局發展的變化。

2、“故計國事者、則當審權量。說人主,則當審揣情。謀慮情慾必出於此,乃可貴、乃可賤、乃可重、乃可輕、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敗、其數一也”。

句解:因此一個謀劃大事的人就必須認真審視觀察天下各種形勢變化,要想說服他國君主,就要全面的揣摩他的實際想法,他的喜歡興趣,長處或短處,所有的詳密謀劃都要遵循這個原則,才能夠得心應手的處理或對付各種情況和人物,或尊敬他,或輕視他,或重視他,或忽視他,也可給予利益,也可給予傷害,也可成全他,也可敗壞他,所使用的謀略就是“揣摩”這個道理。

鬼谷子寫的《鬼谷子》到底說了些什麼?(下部)

第八章 摩

1、“摩者揣之術也,內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隱;微摩之以其所欲、測而探之、內符必應;其應也必有為之。故微而去之,是謂塞窖,匿端,隱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無患;摩之在此符之在彼,從而應之事無不可”。

句解:“摩”就是揣摩、揣情的一種謀劃,“內符”就是所要揣摩的物件,在進行揣摩對方時一定要有方法還要做到隱秘,適當的“摩”並按其所好進行觀察,這樣其內部實情就會透過“內符”而展現出一些細微的反應,這時就要適時加以堵塞、隱避、或消除痕跡,或表面進行偽裝而隱藏實情,只有這樣才能不知不覺中把事情做成功而又不留下後患,“摩”的作用就是在促使對方發生“內符”,只要做到兩者使用得當也就沒有辦不成功的事了。

2、“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靜也、正者直也、喜者悅也、怒者動也、名者發也、行者成也、廉者潔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諂也,故聖人所獨用者,眾人皆有之”。

句解:善用“揣摩”計謀的人有很多方式方法:有用和平的方式,有用正義譴責的方式,有用投其所好的方式,有有憤怒施壓的方式,有用名望壓制的方式,有用暴行逼迫的方式,有用廉潔說服的方式,有用信義說服的方式,有用利益誘惑的方式,有用謙卑說服的方式,因此效果用法也不一,和平得到安靜,正義就要剛直,喜好得到喜悅,憤怒就會激動,名望就要聲譽,暴行就要施壓,廉潔就要清明,信義就是求取,利益就是需求,謙卑就會委屈,所以聖人的揣摩之術只要加以學習眾人也是能夠運用的。

3、“故謀必欲周密,必擇其所與通者說也。故曰或結而無隙也,夫事成必合於數,故曰道數與時相偶者也,說者聽必合於情、故曰情合者聽”。

句解:善於謀略必須做到周全慎密,選擇與對方能夠溝通的物件,要想把事情做成功又沒有空子讓人鑽,就要按照事先確定的謀略方案才能取得圓滿成功,還要講究適當的方式方法,與事物發展規律以及時機都要相配合好,說服別人就要做到話出有情有理,只有這樣別人才會相信你,才會聽取你的意見。

鬼谷子寫的《鬼谷子》到底說了些什麼?(下部)

第九章 權

1、“說者說之也、說之者資之也、飾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損也、應對者利辭也、利辭者輕論也、成義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驗也、難言者卻論也、卻論者釣幾也、佞言者諂而幹忠,諛言者博而幹智,平言者決而幹勇,戚言者權而幹信,靜言者反而幹勝,先意承欲者諂也,繁稱文辭者博也,策選進謀者權也,縱舍不疑者決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句解:說客就是勸說別人,勸說別人也就是幫助別人,說服人的言辭過於修飾就是假話,言過於實是有利也有害,在辯論中進退應對言辭過於犀利,其實也是一種輕浮的表現,真正有正義合理的言辭,是能夠去偽求真的,闡明真偽才能符合事實,指責的言語,就是反對的言論,會引起對方隱藏的更加細緻,花言巧語都是假忠諂媚,用不實言詞來巴結奉承人,都是帶著面具的假智慧只想取得虛名,言語平淡真誠果斷而獲得勇的名聲,為人分憂之言是一種計謀只為獲得信任,修飾的善言自己雖然不足但可指出別人的不足從而取勝,過於巴結奉承就是諂媚,過於虛浮就是吹噓,過於慎密謀略就是權變,哪怕失敗都能不猶豫就是果斷,自己不足而總是責備他人就是造反。

2、“故口者幾關也,所以關閉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窺間奸邪;故曰參調而應利道而動、故繁言而不亂翱翔而不迷、變易而不危者睹要得理”。

句解:所有言語都是出自於口,因此口就是開啟或關閉一個人意願的開關,耳朵和眼睛都是用來幫助人的思維。可用來發覺奸惡的計謀,因此人的口、耳、目應當協調以致思維清晰明理,才能使人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所以再複雜的事情言語表達都不得紊亂,對答應辯自如而不慌亂,言辭表達形式千變萬化而不危險,最重要的就是把握技巧懂得規律。

3、“人之情出言則欲聽,舉事則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從其所長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

句解:人之間交流和說服都是希望能被接受,都想把事情辦成功,所以再聰明的人也有短處,哪怕愚蠢之人也有長處可用,儘量不要用自己短處,而要用他人長處,這樣就不會遇到困境,說到別人長處時就要發揮他的長處,說到對方的短處時就避開他的短處。

4、“故曰辭言有五:曰病,曰怨,曰憂,曰怒,曰喜;故曰:病者感衰氣而不神也,怨者腸絕而無主也,憂者閉塞而不洩也,怒者妄動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無要也,此五者精則用之,利則行之;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拙者言依於辯,與辯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過者言依於銳,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

句解:總之世間說服人的言辭有五種:病言,怨言,憂言,怒言,喜言。病言就是如同生病之人一樣言語精氣不足,怨言主是沒有主見的言辭,憂言就是擔心洩露心機的言辭,怒言就是生氣而草率的言辭,喜言就是無關緊要沒有重點的言辭,這五種言辭掌握要領都好運用於實踐當中,所以與聰明人交流要顯得知識淵博,與愚笨人交流就要善辯,與善辯的人交流就要抓住重點要害,與高貴之人交流就要顯出自己氣勢,與富人交流就要顯出自己高雅,與貧窮的人交流就要說明利益,與地位低下的人交流就要謙卑一點,與勇敢之人交流就要果斷,與有範過錯的人交流就要敏銳,這些都是平時言談交流的要領,但很多人卻違背這個規律。

鬼谷子寫的《鬼谷子》到底說了些什麼?(下部)

第十章 謀

1、“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於古之所從”。

句解:凡是一個能言善辯有謀略的人都懂得一個規則,就是先一定要清晰明瞭對方的內部實情,再來確定三儀,三儀也就是上中下三策,時常三策會相鋪相成,只有這樣才會有出奇制勝的謀略,自古這些奇謀都是所向無敵。

2、“夫仁人輕貨不可誘以利,可使出費。勇士輕難不可懼以患,可使據危。智者達於數明於理,不可欺以不誠,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

句解:對於品德良好的正人君子大多都會輕視財物利益,所以不要用錢財來引誘他,否則會適得其反,對於勇士自然就不會害怕困難,所以就不要用困難來嚇唬他,反而他會據死守護危地,對於智慧明理的人就不要假裝誠信來欺騙他,而是用信義道理來相待,從而輔助他們建功立業,這就是真正的仁人,勇士,智者三才。

3、“故外親而內疏者說內,內親而外疏者說外;故因其疑以變之,因其見以然之。因其說以要之,因其勢以成之。因其惡以權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證之、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

句解:對於表面親切而內心疏遠的人進行說服時就要從攻心著手,對於內心親近而表面疏遠的人就要從外部著手,所以要根據對方的疑問來調整自己方法,觀察對方的表現來判斷是否得當,觀察對方的言詞來加以總結要領,根據對方的形勢變化來加以調整,根據對方的缺點來進行權衡,根據對方可能造成的傷害來加以防範,揣摩之後給予威脅,抬高之後給予撼動,削弱之後加以幫扶,符驗之後施以驗合,擁護之後給以阻止,擾亂之後加以迷惑,這就是真正的計謀。

鬼谷子寫的《鬼谷子》到底說了些什麼?(下部)

第十一章 決

1、“為人凡決物,必託於疑者,善其用福。惡其有患,害至於誘也,終無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則不受也,奇之所託;若有利於善者,隱託於惡;則不受矣,致疏遠;故其有使失利,其有使離害者,此事之失”。

句解:大多為別人做決策時,別人都是有疑難問題,誰都希望遇到有利的事情而不希望遇上禍患或是被別人誘騙,在作出決斷時肯定會有一方得利,而別一方就會有損失而不接受,這就要講究謀略,本來做決策都是有利於決策者,如果有隱含著不利的因素,決策都也不會接受這種現實,因此彼此關係也會疏遠,如其這樣對做決策者就是不利了,甚至遇到禍患,這就是做決策的失誤。

鬼谷子寫的《鬼谷子》到底說了些什麼?(下部)

第十二章 符 言

1、“安徐正靜,其柔節先定;善予而不靜,虛心平意,以待傾損;有主位“。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者,則無不見。以天下之耳聽者,則無不聞。以天下之心慮者,則無不知;輻輳並進,則明不可塞,有主明”。

句解:一個人如果能做到安祥、從容、正直、沉靜,可以肯定他的修養和組織能力是處處有益處的,既能給人帶來好處而自己確與世無爭,心平氣和的面對世事紛爭,並等待世事轉機和變化,這才是上善之人,人的眼睛貴在於有遠見,耳朵在於敏銳,思想在於智慧,作為人君就要用天下人的眼睛來看事情,就沒有什麼看不到,用天下人的耳朵來聽聲音,就沒有什麼聲音聽不見,用全天下人的心思來考慮事情就沒什麼事情不知道了,要是天下人心相聚就如同車輪一樣同步前行,就可以明察一切世事,自然天下就會太平。

2、“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後,熒惑之處安在?有主問”。

句解:天時、地利、人和,四面八方,上下左右,如果對這些心中都沒有定數的方向,你將何以生息,這是一個君王該發出的問題嗎。

3、“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千里之外隱微之中,是謂洞;天下奸,莫不暗變更;有主恭,循名而為,實安而完。名實相生,反相為情;故曰:名當則生於實,實生於理,理生於名實之德。德生於和,和生於當,有主名”。

句解:“千里眼”、“順風耳”、“樹明”雖在千里之外隱藏於渺茫之處,卻有如此功能,這就是洞察的“洞”,天下一切邪惡奸詐之人都是在暗中變化,一個明君就要象千里眼,順風耳一樣,遵循規律按實際去做,才能安全完好,名與實要相符,又要合情合理,因此名必務於實,實來自於理,理是在名實相符的道德之中,而道德在於和諧,和諧源於做事適中,這就是名與實要相符的道理。

(因筆者學識淺薄,而《鬼谷子》這部著作內容精深,對於言辭註解如有不妥不準確之處,還望高人賢者給予指正和賜教,請在評論區留下您的指導,本人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