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的儉樸和孫子的譏諷

歷史上宋武帝劉裕,就是辛棄疾筆下的“寄奴”,稱得上是一位有為的皇帝。史家對他評價甚高,李贄稱其為“定亂代興”的皇帝。尤其可貴的是,劉裕儘管貴為皇帝,卻不忘自己出身貧寒,時時保持儉樸之風。正所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劉裕生前節約,死後卻因此而被孫子嘲笑。

“帝素貧,時人莫能知。”年輕時的劉裕落魄到靠給人砍柴種地做雜工,閒時打漁和賣草鞋為生,有時為貼補家用還去賭博樗蒲(就是“搖色子”)。淪落到此,自然遭人看輕,受盡了白眼。等到他發跡後,減輕徭役,還地於民,養民生息,儘量減少百姓的負擔。最後為“元嘉之治”打下了基礎。

同時,劉裕生活上也是一如既往的儉樸。《宋書》記載:“上清簡寡慾,。。。尤簡易,常著連齒木履,好出神虎門逍遙,左右從者不過十餘人。”

劉裕不僅自己崇尚節儉,也希望子孫們能夠保持這種家風,為此特地在宮裡留了一間屋子存放自己當年使用過的農具,給後人以鞭策;還把以前砍蘆葦時妻子給他縫製的破麻衣交給長女劉興弟(後封會稽長公主),告訴她說:“後世若有驕奢不節者,可以此衣亦之。”

劉裕稱帝三年後病死,他的長子劉義符繼位為宋少帝。劉義符統治期間,信任群小,遊宴無度,不遵父規,不理朝政。史書記載其“興造千計,費用萬端,幣藏空虛,人力彈盡……穿池築觀,朝成暮毀,徵發工匠,疲極非民”。僅僅過了三年,嘚瑟過頭的劉義符就被輔政大臣廢黜。

接替劉義符的劉義隆是劉裕的第三個兒子,倒是繼承了老爹的基因,他一次走到老爹存放農具的屋子裡,看到那些破爛兒十分好奇,問是什麼東西。當隨從告訴他劉裕的安排後,劉義隆面露愧色。所以生恬也很儉樸,為了勸課農桑,他親自還在宮內養蠶。並且遵守劉裕的教誨,時常教育幾個弟弟:“聲樂嬉遊,不宜令過;蒲酒漁措,一切勿為。”只不過,他的一幫弟弟卻把他的話當作耳邊風,生活“奢侈無度”,“崇飾倚麗,費用殷廣”。

後來,他的弟弟劉義康謀反事敗,參與人員被關進監牢,其中就有會稽長公主劉興弟的兒子徐湛之。得到訊息的劉興弟拿著劉裕留下的破麻衣進宮,聲淚俱下的指責弟弟忘了本。劉義隆看著這件滿是補丁的麻衣,百感交集,不僅放了外甥徐湛之,還發誓絕不殺害弟弟劉義康。

在劉義隆治理下,南朝宋的國勢達到鼎盛階段,歷史上稱為“元嘉之治”。

等劉義隆遇刺身死後,他的兒子劉駿即位。劉駿打小聰慧,文武全才。《南史》記載劉駿:“少機穎,神明爽發,讀書七行俱下,雄決愛武,長於騎射。”十來歲就坐鎮一方,並且多有建樹,登上皇位後削藩平亂、打壓豪強、賑濟窮困、減免賦租,剛開始完全是一副“中興明主”的形象。

但隨著年歲漸長,劉駿開始居傲自滿,沉溺於享樂,生活奢靡,大興土木。史書記載其“犬馬餘菽粟,土木衣繡綈”,“紫極諸殿,雕欒綺節,珠窗網戶,嬖女倖臣,賜傾府藏”。當他寵愛的殷淑儀去世後,劉駿更是無心理事,經常率群臣去祭祀憑弔。某日,劉駿又來到殷淑儀墓前祭拜愛妃,他見秦郡太守劉厚德滿面愁容,於是揶揄他道:“卿哭愛妃,若悲慟當有厚賞。”話音剛落,那劉厚德立馬嚎啕大哭,只哭得天地變色,日月昏慘。劉駿見劉厚德如此悲慟,於是心生感動。他果然不食前言,當場將劉厚德提升為豫州刺史。

他在國家財用不足時,就在官員身上打主意,規定刺史任滿還郡要交“獻奉”錢。他還將原來的郡縣守令六年任期改為三年,以榨取更多的“獻奉”錢。於是,地方官為交這筆錢,貪汙搜刮也更厲害,吏治越加敗壞。

後來,劉駿又要重新修建宮殿,在拆除劉裕以前的居所時,看到陳列的農具,床頭有土鄣,壁上掛葛燈籠、麻繩拂。隨從們見狀紛紛上前讚美劉裕的美德,結果劉駿卻不屑的嘲諷道:“一個破種地的,能有這些東西已經太奢侈了”。

孫子如此,可惜了劉裕的一番苦心。

到了下一代劉子業身上,所作所為更是讓人啼笑皆非,後續專門講講一代暴君劉子業。

劉裕的儉樸和孫子的譏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