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吳堡石城探舊治

在黃河晉陝大峽谷沿岸,有三座高居坡丘崖臺之上的古城,自北向南分別縱列著“府谷(州)、佳縣(葭蘆)、吳堡”。其中府谷為五代。後唐衛戍邊塞的州治城池,而佳縣與吳堡則是宋代為抵禦西夏侵擾所設定的軍事堡寨。目前三座古城均有儲存完好的城牆(門/樓)以及古建築群落等眾多遺址,風格雄渾,人文深厚,很值得從多角度遊覽探尋。

吳堡縣位於陝西省東北部,隸屬地級榆林市。東隔黃河與山西省呂梁市臨縣、柳林縣相望。全縣總面積420。8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3938人(七普)。縣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627~1204米,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貌落差高峻。農經方面多蠶桑養殖,且特產紅棗。南北朝北魏時期(公元431年),在今吳堡與綏德兩縣地界始設“政和縣”,屬朔方郡;西魏廢帝元年(公元552年)改稱“延陵縣”,屬撫寧郡;隋初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又改名“延福縣”,屬雕陰郡。“政和、延陵、延福”三縣治所均在縣境寇家源鎮楊家塬村(縣城北側約20公里),歷時約500年。唐代屬綏州;五代十國北漢政權依託黃河西岸險要的山崖地形,在此修築堡寨,奠定了現今吳堡老城基礎框架。北宋初年,堡寨被西夏佔據,原建置遂廢。北宋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宋廷再次收復吳堡寨後,劃屬河東路。北宋滅亡矣,陝北及吳堡一帶又被金國佔領。金代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升吳堡寨置吳堡縣,之前的金代天會十五年(公元1137年)即依寨壘砌石頭城廓,而後還多次增高加固,堪贊“銅吳堡”之稱譽。元代屬延安路葭州,清代改屬綏德直隸州,民國為延綏榆道與陝西省第二行政督察區轄域。此行前往探尋的地方,就是吳堡從北漢築寨,到金代升縣,再由民國遷駐的老石城遺址。因涉及政區治所變遷過程,即納入本號關注範圍。

陝北:吳堡石城探舊治

譚其驤版《中國歷史地圖集。清代卷》中的綏德州與所轄吳堡縣要素資訊。當年吳堡縣駐在今治北側約2公里的山崖上。所以便用兩個相同地名緊貼標註。

吳堡石城目前的政區建置屬宋家川鎮城裡村,“城裡”即標引這裡曾經作為縣治故地(也俗稱‘舊吳堡’)。在今石城南門頂端,便立有一塊“城裡村”的地名指向碑。

陝北:吳堡石城探舊治

兩公里的距離,從吳堡縣城(宋家川鎮)步行約1小時就可到達懸居山崖之上的老石城遺址(海拔793米、相對高度約150米)。沿著石城南側的盤山路段緩慢登途,首先由南門進入“城裡”。南門匾額明代刻曰“景陽”,清代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時任知縣倪祥麟利用對石城維修之便,題寫“重巽”。南門溝通新老治所,原城門上方的南燻樓早被拆毀。這裡還建有“甕城”(圖中左側),甕城門匾額明代刻曰“帶礪”,而那位倪知縣卻將重題為了“石城”字樣,已久經風化模糊。這次前去探尋,眼見南門甕城加矗了某建築公司圍擋,看來正在進行修復改造,難道“吳堡石城”今後也要開發為一座“圈地式”景區麼?

陝北:吳堡石城探舊治

吳堡石城遺址為第六批全國文保單位(2006年5月公佈)。文保牌就立在了甕城門口。後側那些工程概況牌,告示著人們古城又將迎來一次新變化。

陝北:吳堡石城探舊治

“甕城”視覺中的南門形態格局,圖中右側坡坎上為關帝廟舊址。

陝北:吳堡石城探舊治

站在高峻的吳堡石城(東城牆段)上瞰觀黃河,遠處是太中銀鐵路的吳堡黃河大橋,另一側已是山西省。在古城隨時都能聽到火車的轟鳴聲,特別是裝載著晉陝礦產資源的萬噸貨列。

陝北:吳堡石城探舊治

現存吳堡石城牆高6-10米,寬2。6-7。5米,佔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城垣依山而建,平面呈不規則橢圓形,城牆蜿蜒,曾築有300餘個垛口,甚顯雄偉。城牆裡外牆面均為石砌,條石拉筋,條石中間黃土夯築,石塊多呈重噸型。吳堡石城雖小,但作為老縣治所,除設定縣衙、捕署、監獄、常平倉等,還有城隍廟、娘娘廟、衙神廟、祖師廟、龍王廟、關帝廟、文廟、七神廟、觀音閣、魁星閣、文昌宮、土地祠、節孝祠、劉猛將軍祠等眾多廟祠,另外還有南壇、北壇、先農壇、興文書院、女校等,各式建築星羅棋佈、錯落有致、佈滿石城,大部分建築為石砌窯洞式,僅有縣衙大堂、二堂、五城門樓、文廟、魁星閣、文昌閣等為磚木結構建築。

陝北:吳堡石城探舊治

位於“城裡”中心的三塊文保牌,從(圖)左到右分別為縣(1982年)、省(1992年)、國(2006年)三級。吳堡石城東鄰黃河為池,西傍溝壑為塹,南銜通行道路下至河岸,北扼咽喉狹道連線後山,久居“銅吳堡、鐵葭州、生鐵鑄的綏德州”俗稱之首,實乃山環水繞、銅牆鐵壁。

陝北:吳堡石城探舊治

位於石城西側的原商業街遺址。吳堡城內有南北縱向通衢大街一條,小巷十餘條,雲集商賈店鋪。舊治曾經的繁華熱鬧,僅剩部分窯洞殘垣見證往昔!

陝北:吳堡石城探舊治

臨靠商業街的石城西門。西門匾額明代刻曰“熙暤”,倪知縣重題曰“明溪”,門頂“威遠樓”早已坍毀。西門對應著黃土塬峁溝壑,山地空間效果為吳堡石城這幾座門中最具明顯的。

陝北:吳堡石城探舊治

從西門沿著牆基走到北門。西門匾額明代刻曰“迎恩”(對應皇城方向),倪知縣重題曰“望澤”,原門頂“北固樓”,結合方位,倒也地如其名。

陝北:吳堡石城探舊治

東門留著最後再去。先到“城裡”的縣衙遺址看看。此衙署由明代初年時任知縣範平仲初建,後任知縣餘安續修增修。清代乾隆年間的時任知縣詹紹德又增築吏舍。最終形成了佔地面積915平方米的建築群落。後遭大規模毀壞,署內磚木結構建築都已不復,唯留存石砌窯洞“五孔一院”。

陝北:吳堡石城探舊治

明清衙署旁邊是從倪知縣時代開始的縣官官邸,從上班到回家,僅有一步之遙。民國時期的吳堡縣政府也駐在這裡。去的時候,官邸院落也正在進行改造,希望可以利用此處平臺,在這裡建設一座科普吳堡石城的展覽館。

陝北:吳堡石城探舊治

吳堡石城東門,矗亙崖璧端,也是這幾座城門中,僅剩輪廓的,但景觀視覺卻是最佳。東門眺觀黃河,臨瞰崖璧,高差感觀明顯,而且東門已屬封閉狀態,原通抵黃河岸邊的道路已被湮沒。西門匾額明代刻曰“觀瀾”(對應黃河流水),倪知縣重題曰“聞濤”(更加文藝化的命名錶達),原門頂築“生聚樓”。

陝北:吳堡石城探舊治

影像背景下的吳堡石城導覽圖,圖中詳細標註了“城裡”老縣治的各處遺蹟點、遊覽點等,值得攻略印象參考,石城的肌理脈絡也由此圖展示了出來。明代弘治《延安府志·卷之八》載稱:“吳堡寨,周圍二里二十步,東鄰黃河為固……”。

陝北:吳堡石城探舊治

《民國時期政區沿革》(鄭寶恆 著)一書中,對“吳堡縣”的詞條介紹。透過這段文字資訊,可以得知吳堡縣治自1936年從石城(城裡村)遷到宋家川后,因涉及時局背景,還在縣境慕家崖、任家溝等幾處村莊裡先後播遷駐紮過,直到1945年再次回遷至宋家川,才逐漸穩定延續至今。

陝北:吳堡石城探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