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世間有多少浮躁,都有人把春天裝在心裡

不管世間有多少浮躁,都有人把春天裝在心裡

不管世間多浮躁,都把春天裝在心裡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這是韓愈的《晚春》,被收在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的古詩單元裡。課本中雖然有解讀,但很多老師講的時候還是感覺詩意有點亂,不好講。

課本中的解讀是這樣的:

這是一首寫暮春的詩。這時節百花盛開,萬紫千紅,花木像是知道春將歸去,所以特別珍惜這最後的美好時光,爭芳鬥豔,盡情舒展生命的本色。連那些“無才思”的楊花榆莢,也都在紛紛飄落,如雪花般盡情飛舞。在詩人筆下,花草樹木彷彿都有情思,有個性,成了精靈。面對即將離去的春天,無論是華麗的歌唱,還是樸實的表演,都會令人感動。誦讀時想一想,詩人對楊花榆莢的揶揄,是不是更深層次的讚許呢?這首詩以擬人化的手法,輕靈的語言,從花草樹木的角度寫對春天的留戀,讀起來饒有趣味。

不得不說,老師們感覺上的亂,正是這個解讀帶來的。解讀的亂主要有三處:

1、前面說花木“珍惜這最後的美好時光,爭芳鬥豔,盡情舒展生命的本色”,後面卻說楊花榆莢是“飄落”。“飄落”與“舒展生命的本色”是有衝突的,“飄落”並無“舒展”感,更有一種“飄零”感。而用“連……也……”的句式將“楊花榆莢”與前面的“花木”銜接起來,說明“舒展生命本色”的意味應該是前後一致的。同理,“飄落”這個詞,也與後面的“樸實的表演”形成衝突。如果這裡的“飄落”改成“飄飛”,這裡的亂應該可以消除了。

2、前半截對楊花榆莢的解讀,用了“盡情飛舞”、“樸實表演”這樣的表達,給人感覺是這楊花榆莢雖然自身條件不足以爭奇鬥豔,但還是很珍惜這美好春光,願意舒展自己生命本色的,看起來這是一種正面的讚頌。但緊跟著提出誦讀時想一想:“詩人對楊花榆莢的揶揄,是不是更深層次的讚許”。從正面讚頌忽然轉為“揶揄”,這就有點亂了。

3、解讀的最後說這首詩的情感,是“從花草樹木的角度寫對春天的留戀”,但前面對花木的定位是“盡情舒展生命的本色”,這看起來並沒有多少“留戀”的意思,反倒給人感覺是在抓住最後的機會瘋一把,沒心沒肺的樣子。這種“舒展”說是“熱愛”勉強能沾邊,說“留戀”就遠了點。這也有點亂。

不管世間有多少浮躁,都有人把春天裝在心裡

春天的美,總是引人矚目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亂,大約是堆砌“古人解讀”造成的。

這首詩歷來並無定解,大多是從技術上將其歸為“奇趣小品”一類,而這種歸類,也大約是因為韓愈被定位為“奇險詩派的開派人物”的緣故,並不見得是從詩歌的內部情意出發的。

歷來認定此詩有“揶揄”的依據,是“無才思”三字。前提是,草樹們知道春天將要離開,都想把春留住,於是使出渾身解數來“鬥芳菲”,這時楊樹榆莢也來湊熱鬧,可笑它們只懂得“漫天做雪飛”,跟“芳菲”比起來差遠了。這樣,“揶揄”的意思就出來了。

但語文課本中的這個解讀既要說這些草木們是“舒展生命的本色”,又要說它們在“留戀春天”,還得帶上“揶揄”一說,著實理不順。

這段解讀中提出的“詩人對楊花榆莢的揶揄,是不是更深層次的讚許呢”,暗示了這是以揶揄的方式來讚許。讚許什麼呢?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周嘯天先生有個答案:

詩人拈出“楊花榆莢”未必只是揶揄,其中應有憐惜之意的。尤當看到,“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避短用長,爭鳴爭放,為“晚春”添色,這勇氣豈不可愛?

周嘯天先生這個答案怎麼來的呢?他是從韓愈的寫作觀來推斷的:韓愈除了自己在群芳鬥豔的元和詩壇獨樹一幟外,還極力稱揚詩風奇僻瘦硬的孟郊、賈島,這二人當時不為人重視,屬於詩壇別調,正是“楊花榆莢”。所以周先生認為韓愈對“楊花榆莢”是既鼓勵“無才思”者敢於創造,又“愛而知其醜”,故嘲戲半假半真、亦莊亦諧。

周先生說的不無道理,估計課本上提示學生想想“深層的讚許”,也是這個意思。但是,這樣的解讀若結合這首詩的詩意來講,還是有點亂,感覺韓愈的這個情感對接不上詩中的“惜春之情”。所以周先生最後解釋道:

詩人並非存心託諷,而是觀楊花飛舞而忽有所觸,隨寄一點幽默的情趣。

就是想幽默一下,跟詩情詩意本身沒啥關係。

這種解釋的勉強,是因為“以人讀詩”造成的,其邏輯基礎是“什麼人寫什麼詩”。但問題是,歷史上對人的評價來自於各種文史資料的整合,往往是符號化的,現實中的人卻複雜得多,每個人都是個多面體,不同心境、不同環境之下,說出來的話可能大相徑庭,所以這個邏輯基礎本身並不牢靠。

理順一首詩,還是從詩本身的內容來探究更靠譜。我更喜歡“以詩讀人”,即使是同一個詩人,在其不同的詩裡看出來的卻是不同的人,詩人其實是多面的,感覺這樣的詩人更真實,更有趣,更像個現實中的朋友。

不管世間有多少浮躁,都有人把春天裝在心裡

每個人眼裡都有一個不同的春天

這個“無才思”是否就是揶揄呢?

這首詩標題叫《晚春》,出自“遊城南十六首”,寫的是遊城南這一天的所見所感。“晚春”就是春末了,春天將要歸去,產生惜春之情是順理成章的。

這首詩的兩類主人公,一類是“鬥芳菲”的草樹,一類是“作雪飛”的楊樹榆莢,兩者看起來不是同道中人,而是明顯的對比關係。問題來了:這首詩表達了誰的“惜春之情”?或者說,作者的惜春之情,主要透過誰表達出來的?

那就要看對誰的描寫有“惜春”的感覺。惜,現在通常理解成珍惜,但過去更側重於表現哀憐之情,《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惜,痛也。“惜春”的感覺,是為春天將要消逝而哀痛,是對春的依依惜別之情。依依惜別中的惜,就是捨不得分別的那種憂傷。

“百般紅紫鬥芳菲”的草樹們憂傷嗎?看不出來的。一個“鬥”字,寫出了它們“百般紅紫”的目的所在,它們在比誰更香,誰更豔麗,它們的心思不在“春”,而在於如何讓自己的芳菲充分彰顯。但單看這兩句,並沒有明確的感情色彩,要結合後兩句來分析。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這是把飄飛的楊花榆莢比喻成漫天飛雪。

楊花榆莢並不是花。

楊花是指柳絮,是柳樹的種子,被一團白色的茸毛包裹著,在晚春時節隨風飄揚。

榆莢是指榆錢兒,“莢,草實也”,榆莢也就是榆樹的種子,長得像古代串起來的麻錢兒,也是晚春時節就紛紛離枝了。韓愈在這個“遊城南十六首”中有一首《題於賓客莊》,前兩句是“榆莢車前蓋地皮,薔薇蘸水筍穿籬”,你看,詩人出遊那一天,榆莢已經“蓋地皮”,落得滿地都是了。

把楊花榆莢比作飛雪,固然是美,但與把飛雪比作花的美是不一樣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雪的寒意被春花的暖意替代了,這是溫暖希望之美。但若把春花比冬雪,暖意被寒意替代,不知不覺間憂傷之情就瀰漫開來了。楊花榆莢不是花,是種子,是比花多了一顆心的“飛花”,這一顆心,是春給的。現在春將逝去,它們帶著這顆心“漫天作雪飛”,去追著春的背影送別。

它們前赴後繼地無聲追隨,將自己生命中的最後一場舞蹈獻給春天,這是真情告白,是難捨難分,是苦別,是“惜春”。

再結合前兩句來看這個“無才思”,原來,所謂才思,就是“鬥芳菲”的才思,就是草樹們為了這種“鬥”而大肆鋪張開來的“百般紅紫”,這些,楊花榆莢是沒有的。

楊花榆莢不會在花群裡互相攀比勾心鬥角,不會藉著晚春最後的機會炫耀自己,不會把對春的送別變成一場狂歡的喜宴,它們只懂得春天的恩惠,面對無法更改的春逝,它們只能帶著悲傷的心且舞且泣,它們漫天飄飛的身影都是那麼溼漉漉的,“漫天作雪飛”。

所以,“無才思”並不是對楊花榆莢的揶揄,而是對“鬥芳菲”們的諷刺,是對楊花榆莢的樸實、真誠、純情的讚頌:世人雖然多把“才思”用在趨炎附勢、弄權謀術上,只想藉助春風搔首弄姿、揚名立萬,但仍然會有人把春天裝在心裡,眼看著春光漸逝,春色漸老,不由得內心無比悲痛,只願全心追隨。

從此,那些柳樹榆樹們再怎麼努力地枝繁葉茂,都是空心的了。

不管世間有多少浮躁,都有人把春天裝在心裡

有迎春來的,就有送春歸的

如果結合“遊城南十六首”整體來看,詩人的這種“惜春”之悲也是情理之中的。其中有一首《贈張十八助教》,寫了這次出遊的背景:

喜君眸子重清明,攜手城南歷舊遊。忽見孟生題竹處,想看淚落不能收。

張十八是指張籍,此前張籍害了眼病,很嚴重,還專門為此寫了一首《眼患》:“三年患眼今年校,免與風光便隔生。昨日韓家後園裡,看花猶似未分明。”好友的眼睛重見清明,韓愈特別為他高興,於是跟他一起到城南故地重遊。這裡的“孟生”是指孟郊,幾年前孟郊曾與韓愈、張籍一起遊城南,而今韓愈與張籍再次來到此地,看見孟郊當年的“題竹處”,想到孟郊已經去世兩年多了,當下悲從中來,淚雨滂沱。韓愈與孟郊應該是友情深厚的,他倆曾在元和元年聯手合作了一首奇詩《城南聯句》,長達一千五六百字,在當時引起過轟動。雖然年齡差了十幾歲,但志同道合,意趣相投,現在生死兩隔,再無重見之日,這不也是一種“春逝”嗎?

“遊城南十六首”裡還有一首《落花》:

已分將身著地飛,那羞踐踏損光暉。無端又被春風誤,吹落西家不得歸。

這大意是說,落花著地之後,都已經這樣了,哪裡還能為被踐踏而害羞呢?難道還覺得自己的光彩受損了?但即使是在這種被隨意踐踏的悲慘境地下,還雪上加霜,莫名奇妙地被一陣春風誤導,吹落到西邊那家去了,再也沒法回到故里。

這首詩的心境很是悲涼。韓愈一輩子,八次科考六回失敗五度降職,卻始終對朝廷滿懷誠摯之心,即便遭了貶,一聽說君王納諫,便滿懷信心直言奉上,結果怎麼樣呢?只落得個得罪權貴再次受貶,看上去再也難以迴歸了。詩人也終於看得明白,那個廣納賢言的美好年代已經不見了,自己才學高深,一心要報效朝廷、建功立業,卻不得不在憂國憂民中哀嘆。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對“春逝”的感傷呢?

如果滿世界的熱鬧都是別人的,而自己只能陷在無數消逝的悲傷中不可自拔,看見楊樹榆莢“漫天作雪飛”的時候,未嘗不覺得那是滿天縞素、物我同悲。但不論悲傷多麼大,也不論浮躁世相如何“鬥芳菲”,那些默默地把春天裝在心裡的人,都讓我們肅然起敬。

不管世間有多少浮躁,都有人把春天裝在心裡

心裡裝著春天,春天就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