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私生子,孔子真的不知道自己姓啥。肯定不姓孔

作為私生子,孔子真的不知道自己姓啥。肯定不姓孔

阿元

孔子姓啥,他自己也不知道。

為啥捏?他是個私生子。

關於孔子是不是私生子,有篇文章是這麼說的。孔子是不是私生子,只有他媽知道,甚至連他媽也未必知道——孔子那個時代沒有親子鑑定。

這不是句笑話,復旦大學教授朱維錚就明確表示:“孔子原來是私生子”是司馬遷說的。問題是,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而司馬遷生於公元前145年,中間相差四百年,司馬遷怎麼就知道孔子是私生子呢?

但孔子和司馬遷相差四百多年,可比現在的某些專家學者,和孔子差的年頭多多了。所以相比之下,還是以寫信史著稱的司馬遷的說法更讓人信任。

在《孔子世家》中,司馬遷明確指出,孔子是“野合”而生出的一個私生子和被遺棄兒。

據說這一事實是司馬遷實地訪察孔子家鄉後,瞭解到的情況,並記錄在《史記》中:“紇與顏氏女禱於尼丘野合而生孔子。”

這個野合,當然是在沒有任何媒灼之言的情況下,兩個人對上眼之後,所產生的人本性的衝動。野合的地點在尼丘山,產物就是孔子這個野孩子。

在遠古社會,人類社會上風氣相當的開放,每年在春天舉辦野外情人節大party,參加的主要是男女青年,和現在的相親大會差不多。晚會上,哪個女的看上男的了,可以一起共渡良宵,其宏大場面相當於現在的海天盛宴。但古時候比現在要公平,海天盛宴你沒個千八百萬的肯定進不去,古代的情人節Party誰都可以去。孔子,就是他老媽參加情人節Party時,和他老爸看對眼了,生出來的,是私生子。

當時,野合沒有啥丟人的,是人們一種正常的社交活動。私生子也沒有啥丟人的,當時不知其父,只知其母的人多了去了。

春秋時楚國名相鬥谷於菟,也是其父親鬥伯比在雲夢與一個姑娘野合而生的私生子,也沒有人因為這個就看不起他,人家還當了楚國的令伊,名揚天下。還有漢武帝時代的,也可以說是古代中國對外戰爭中最偉大的兩個將軍,衛青和霍去病,也都是私生子。也沒有人因為這事說過什麼,這個身份也不能掩蓋他們的偉大。

這種情人節party的傳統和性愛無關,是為了人類種族更好地延續。遠古社會交通不便,地廣人稀。很多部落長年看不到個外人,近親結婚的結果就是人越來越傻。

咋整?在春天舉辦情人節,各地的人交匯在一起,解決部落內的近親結婚問題。

因為當時的男女關係太亂,婚姻出現後,丈夫往往搞不清第一個孩子是不是自己的,所以當時社會時常出現“殺嬰”現象,就是殺掉長子。結婚以後,因為搞不清是誰的孩子,第一個嬰兒常常被老公殺死,在祭祀上使用,既取悅了神靈又解決了丈夫可能戴綠帽子的苦惱。這種現象不僅中國有,外國也一樣,在《聖經》上就有殺長子來取悅上帝的故事。

但對於晉以後的儒家而言,聖人孔子是野合生出來的,是私生子,太丟人了,咋辦呢?編故事。說孔子的老爸叔梁紇(he),老婆給生了九個姑娘,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又整了個妾,生個兒子叫孟皮,腳有問題,還不行。於是又娶了顏氏,人家是領了結婚證的,生下了孔子。

(《孔子家語》:叔梁紇娶魯之施氏,生九女,無子。有一妾,生男曰孟皮,病足,為廢人。乃求婚於顏氏。顏氏姬姓,與孔氏家同在陬邑尼丘山麓,相距近,素相知。顏氏季女名徵在,許配叔梁紇,生孔子。)

這麼一編,私生子的問題解決了,孔子形象duang的高大起來。

這種說法雖然把孔子的出身給整平乎了,但卻是瞎編的。原因很簡單,你幾百年後的人,不可能比司馬遷對歷史研究的更明白。何況司馬遷是特別推崇孔子的人(認為孔子“可謂至聖矣”),都認為孔子是私生子了,說明這應該是個基本的事實。

而你仔細看《史記》,實際上已經把孔子是私生子的事,說的特別明白了。除了說孔子是野合生出來的之外,還有一句話是:丘生而叔梁紇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魯東,由是孔子疑其父墓處,母諱之也。

意思是說孔子一生下來,他老爸就死了,埋葬在防山。防山在魯國的東邊,(孔子出生的陬邑在東南,兩個地方相距挺老遠),所以孔子大一點之後,總是懷疑老爸埋的地方不對,他老媽對這件事忌諱很深,從來不和他說是咋回事。

如果,咱們說是如果。如果孔子的老媽是叔梁紇的正牌夫人,有證的,那麼孔子就是孔家嫡長子(孟皮是妾生的,是庶子)。每年的掃墓(不知道那個時候有沒有)、祭祀(這個肯定有)等等事宜,孔子肯定是應該參與的。但從孔子連自個兒老爸的墳在哪裡都找不著來看,說明孔子壓根沒有得到這個嫡長子的身份。

這麼說吧,如果孔子不是私生子,他必然知道老爹的墳在哪裡,年節、忌日啥的一定要祭祀的,否則就是不孝。

孔子是聖人,不可能不孝,所以他不知道老爸的墳,無法祭祀的現實,說明他是私生子。

再有,當孔子去參加季氏宴會的時候,陽虎認為孔子不是士(這肯定也是當時的魯國人通常的看法,否則孔子早急眼了,寫上八萬字的文章來和他辯論。)也證明了叔梁紇沒有認孔子這個兒子,否則孔子至少應該有士人的身份。

這麼說的理由是,根據《左傳》的記載,孔子的老爸叔梁紇是個貴族,是大夫,還有自己的封地。貴族的後代應該是貴族,最起碼也應該是士人。而大家不認為孔子是士,也就是不認可他的父親是叔梁紇。換種說法是,孔子是叔梁紇的私生子,所以叔梁紇的一切,孔子都沒有繼承權。

也是因為孔子確實是私生子,所以孔子也沒有資格繼承老爸的封地,他老爸的工資也不會交給他老媽,孔子只能和老媽一起過“貧也賤”的悲慘日子。否則以叔梁紇大夫的身份,就算死的早,也總會有些遺產留給孔丘母子,讓他們能維持正常的生活。

正是因為孔子是私生子,所以他也沒有繼承到老爸的姓,自己姓啥,誰也不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

但孔子是有大志向的人,聖人的基因讓他渴望出人頭地。再說了,像孔子這樣的庶人,除非是在特殊情況下,是當不了官的。咋辦呢?孔子想到的是給自個兒一個身份,具體作法就是把他的父母合葬。意思是你看我父母都死而同穴了,你還能不承認我是叔梁紇的後人,是貴族的後代,具有士的身份嗎?

按《史記·索隱》的說法,孔子的老爸叔梁紇的大老婆沒有孩子,只有九個女兒。叔梁紇生前曾納一妾生一子名孟皮,此為叔梁紇之庶子,亦即孔子之異母兄。孟皮自幼因病壞足(應是患過小兒麻痺症)。根據《周禮》,非正妻的妾所生子,都稱“庶子”,並且都沒有貴族身份的爵位繼承權。所以,同樣作為“外庶子”的孔子,也就是連庶子都不如的私生子,在父親亡故後,孔子有權利認為自己,與庶子孟皮在身份上是平等的。而且孟皮因為是小老婆生的庶子,所以也沒有貴族身份,道又走不利索,當然沒有辦法和身高九尺的孔子爭,肯定打不過。於是司馬遷寫到:郰人輓父之母誨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就是說有個馬車駕駛員的老媽告訴孔子,你老爸埋在哪裡。由此可知孔子當時社會地位如何低下,交往的只能是社會底層人物。

孔子把父母合葬在一起之後,為了能讓別人都知道這墳裡埋的是誰,好證明孔子是貴族後代,是有士的資格的。孔子不惜違反他最為推崇的禮,在墓上起了個大土堆。

至於他自己找的藉口,說什麼自己要東西南北到處亂走,為了將來好找,而做個記號,純是信口開河、撒謊撂屁。那個時候的孔子,整天忙的是在魯國找工作,根本沒有一點周遊列國的意思。當然了,這個時候的孔子一點名氣也沒有,周遊列國的最大後果,就是餓死在半道上。

事實是,孔子把父母合葬是十七歲左右的事情,到他34歲到周首都鎬京遊學,17年中孔子一直沒有離開魯國。

孔子34歲離開魯國後,僅僅在三年後,在他37歲的時候,又回到了魯國,一呆就是21年,直到55歲才真正踏上週遊列國之路。

所以有人說孔子是神仙是有道理的,人家在十七歲的時候就能算出來,到三十多歲和五十多歲的時候,自個兒到外出跑官要官,要東奔西走,所以怕找不著父母下葬的地方,哪怕違禮,也必須給父母起墳頭。

說到這裡,大家就明白孔子為啥要在違禮的情況下,給老爸老媽修個四尺高的墳頭了。這不是因為孝順,更不是怕自個兒找不著,而是生怕別人看不到。如果孔子按當時的禮,把父母合葬之後,沒有一個明顯的標誌,那還有誰能知道里頭埋的是,大夫叔梁紇和他的老婆呢?這對證明孔子有貴族身份毫無意義。而且要面子的孔子,也不好意思跟祥林嫂似的,逮著誰跟誰說自個兒真的是叔梁紇的兒子。所以他把父母之墓修到四尺高,估計還立塊特大號的墓碑,註明這是孔子老爸,大夫叔梁紇和老婆的合葬墓,從而證明自己身份的高貴。

話說回來,孔子給老爸老媽修個墳,雖然咋說都是違禮的,但效果確實是嘎嘎地好。就在他透過修墳告訴大家,自己是有身份的人之後,他的地位有所改變。魯大夫孟釐子就跟自己的兒子說:“孔丘,是聖人之後啊,將來的前途不得了的,你得把他溜住了,肯定讓你名揚四海。”(《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年十七,魯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誡其嗣懿子曰:“孔丘,聖人之後……”)孔子因此有了第一批學生,收到了第一批肉乾,也讓自個兒的生活上了檔次,起碼有肉可以吃。

那麼為啥孔子把老爸老媽合葬,立馬就成為聖人之後了呢?這是因為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商王朝創始人,古代中國聖人之一,商湯的後代。商湯姓子,所以孔子本應該叫子丘子仲尼,尊稱為子子。子子念順口了,就成了仔仔。但孔子不姓子,原因卻不是因為子姓不好聽。

商王朝被周武王滅掉之後,王室的後裔武庚在周公姬旦攝政的時候,又起兵造反。武庚失敗後,周公姬旦為了安撫商朝的貴族及王室後裔,封商紂王的庶兄、貴族微子啟為宋公,建立了宋國。微子啟有個後代叫子嘉,字孔父,人稱孔父嘉。孔父嘉官當的挺大,是宋國的兵馬大元帥,大司馬。孔父嘉(不姓孔,全稱應該是姓子,名嘉,字孔父,當時人們尊稱他為孔父嘉。)官當的大,老婆也娶的漂亮,是當時宋國最美麗的女人。

但女人是禍水,越漂亮禍害人的能力越高的說法,要了孔父嘉的命。當時宋國的國務卿,太宰華督,看到孔父嘉的老婆,驚為天人,發誓要整回家當小老婆。正好當時的宋殤公特別喜歡打仗,在位十年打了十一仗,老百姓苦不堪言。華督就把宋殤公窮兵贖武,整的百姓民不聊生的責任,栽到了兵馬大元帥孔父嘉的頭上。用這個藉口把孔父嘉給殺了,搶了他的老婆。

好在孔父嘉的兒子,子木金父(姓子,名木,字金父)逃了出來,跑到了魯國的陬邑定居。應該是怕宋國的追殺,老祖宗的子姓,也不敢要了,孔父嘉的氏(大家族分家後,區分於原家族的,給自己的新姓)直接姓木。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就是孔父嘉的五世孫。

因為孔子老爸孔叔梁紇是聖人商湯的後代,所以孔子透過把老爸老媽合葬,成功讓自己認祖歸宗之後,也以聖人的後代自居。

這絕不是埋汰孔子。在把老爸老媽合葬之前,孔子是庶人,窮小子一個,根本沒人把他放在眼裡。所以事情的真相應該是,孔子把老爹老孃合葬之後,跟祥林嫂差不多,見人就嘮,我是貴族後代,是有士人身份的,是聖人之後。估計還花錢僱水軍為自己造勢,孔子是士人,是聖人之後的微博、微信滿天飛。謊言說的多了,變成了真理,孔子終於在魯國成為名人,引發了眾多關注。

之所以說孔子是聖人之後,是士人的說法是謊言,是因為古代中國對身份的要求特別嚴格。嫡子,也就是大老婆或者平妻生生的孩子,有身份和繼承權;庶子,也就是妾以下的小老婆生的孩子,一般不能參加祖廟的祭祀和承襲父祖的地位。查了一下,春秋時期的族譜,上邊只有嫡子的名字,和庶子沒有關係。周王室的許多庶子雖然有封地,但只能以封地為姓,姬姓和他們沒有關係。

庶子的地位已經如此低下,私生子就更不用說了。不僅沒有姓氏、身份、財產的繼承權,連生活費都不給一毛錢。所以孔子稱自己是士人,是聖人之後,純粹是瞎扯蛋。而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老爹早死,而且沒有嫡子。唯一的庶子孟皮還是個廢人,所以才叫孔子抓住機會把父母合葬,讓他號稱得以繼承叔梁紇貴族身份(貴族之後,士人身份)和姓氏。

為啥說孔子是號稱,而不是真正得到了老爸叔梁紇的貴族身份呢?因為當時主流社會並不承認。

孔子給老爸老媽合葬之後,覺得自己有貴族身份了,腰上還系看孝帶子呢,聽說魯國的當權派季氏舉辦招待酒會,饗士。宴請有文化的人,也就是士子。這裡的饗,就是用酒食招待的意思(饗,鄉人飲酒也。——《說文》)。孔子聽說有這等好事,顛顛兒地去了。季氏的奴才(家臣),把門的陽虎不讓他進,說我們這是招待高階人士的地方,你算個啥東西,也想往裡混?楞是把孔子給趕出去了。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要絰,季氏饗士,孔子與往。陽虎絀曰:‘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孔子由是退。”)

不被承認咋辦?孔子的辦法是給自己整個姓。

當時的人們,並不像現在這樣把姓當回事。孔子的家族是商湯的後裔,理論上都應該姓子(商湯是子姓)。周王朝的諸侯之一,宋的創始人微子有很多種稱號,微子啟、宋微子等等,但沒有一個是帶有他的姓,也就是子姓的。

孔子家族向上數六代,姓名中也沒有加子姓的。他們分別是孔父嘉、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紇。

孔子的孔姓,就是從其中最有名的孔父嘉哪裡整來的。

但孔子給自個兒整的姓,也就是孔姓,相當的不標準。

為啥呢?

咱們說了,孔子把自個兒整成孔姓,是從他的六世主孔父嘉那裡來的。為啥要選孔父嘉呢?因為他官當的挺大,是宋國的兵馬大元帥,大司馬。更重要的,孔父嘉因為漂亮老婆被殺,名氣賊老大。

但孔父嘉雖然叫孔父嘉,但人家真的不姓孔。孔子可能是那個時候年紀小,文化水不夠,以為孔父嘉名字的第一個字肯定是姓,估計絕大多數人,也是這麼認為的。

這個真不對。

咱們說過,孔父嘉姓啥呢?姓子。

孔父嘉是商湯的後代,商湯姓子,所以孔父嘉姓子。

但孔父嘉又不能姓子。如果孔父嘉姓子了,孔子的孔姓哪裡來的呢?

為了讓孔聖人不犯錯誤,新的理論誕生了。

這個理論就是:因為孔父嘉的先輩是宋國公室成員,傳到孔父嘉時,“五世親盡,別為公族”,不能再延用先輩的姓氏了,只能另起新氏。(一說先祖的氏是“公孫”)於是孔父嘉這一房便直接用他的字,作為新的氏。

那時男子的名號,或稱氏,或稱名,或稱字,並無一定之規。孔父嘉以後,後幾世子孫如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紇,稱呼中都不加氏。

等到了孔子的時候,把孔父嘉的字,當成了自己的姓,於是孔姓橫空出世。

這種說法狗屁不通。

首先孔父嘉的子是孔父,不是孔。如果孔子用孔父嘉的字,當自己姓氏的話,應該是孔父。偉大的孔聖人,應該叫孔父子。

孔父子,感覺好奇怪的樣子。

而且孔子姓孔父也不中。為啥呢?按歷史記載的說法,孔父嘉之所以不用子姓,是因為“五世親盡,別為公族”,不能再延用先輩的氏了,只能另起新氏。

那麼孔子是孔父嘉的幾代孫呢?六代!既然孔子和孔父嘉之間已經超過了五代,那麼孔父嘉的姓氏,孔子也不能用了。所以,孔子不管是姓孔,還是姓孔父,都是錯的。

就是因為孔子沒文化,起碼是十七歲的時候沒文化,讓古代中國的姓氏文化,發生巨大改變。

古代“氏”與“姓”不同。“姓”代表“女所生”,原本從母系。發展到春秋時期,“氏所以別貴賤,姓所以別婚姻”。

那時男子的名號,或稱氏,或稱名,或稱字,並無一定之規。孔父嘉以後,後幾世子孫如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紇,稱呼中都不管是姓還是氏,啥都沒有。

而把姓或者說姓氏固定下來,是從孔子開始的。

由於後來孔子成了聖人,名聞天下,他的後世便將這種,把姓氏放在名字前邊做法,沿用下來。如孔子的兒子叫孔鯉,孫子叫孔伋,曾孫叫孔白,等等,以彰顯與孔子的血緣關係。

所以,你不僅不知道孔子姓啥,屈原姓啥,你也未必知道。

但屈原肯定不姓屈。

當然更重要的,是孔子自己姓啥,他真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