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想做雞了

這首歌又一次在我腦海中迴盪

這周的古菜,又是做雞。

再也不想做雞了

僅僅是在這個欄目裡,我們就已經做過10086回雞了,有

炸雞

炸雞

,還有

燉雞

,還有

烤雞

……

我真的不想再做雞了!!

為了不做雞,這周的蒸雞,我就只說“蒸”,假裝沒看見“雞”,吧。

再也不想做雞了

古代蒸鍋蒸什麼?你猜!

但凡上過學的人,就都認識“蒸”這個字,也知道它的意思。可大部分人並不知道在古代它怎麼講。

《說文解字》中對“蒸”字的解釋是:“析麻中幹也,從艸烝聲”,也就是指剝了皮的麻桿。其它古書中也多有記載,基本都把“蒸”解釋成小柴禾或者小棍子,跟烹飪沒有半毛錢關係。

zhēng

其實,真正表示做飯的字是“烝”。

把字拆開看:下面是四點底,一堆水,中間一個板兒,上面又是一堆水,這不就是燉盅嗎?

再也不想做雞了

燉盅

這麼想的話,說明你中學語文學得不好——四點底的字源根本不是水,而是火。

“火”字一共四劃,把每一劃變形拉平,就成了四點底。“烝”是形聲字,下面是形,上面表聲,這個“丞”字在古代通“拯”,和“烝”讀音的關係一目瞭然。

zhēng

“烝”的意思是火氣上行,非常準確。

對,這字還有一個意思——在古代,娶父兄的妻妾也叫烝。這當然是“上行”的擴充套件用法了,也是古代婚姻繼承製度裡常見的現象,並不是說娶了小媽、大嫂會讓死去的父兄“火氣上行”。

再也不想做雞了

直到秦漢時期,這個表示小草棍的“蒸”字,才在民間使用中兼併了“烝”,成了今天的用法。

中國是“蒸”的發明地。在杭州蕭山的跨湖橋遺址中,專家們發現了最早用於蒸食的器具“甑”(zèng),距今大約7000年,這比其他民族開始蒸食的時間不知早到哪裡去了。

但是,早期的蒸食器具往往比較詭異,比如婦好墓出土的“青銅三聯甗”,三個“蒸箱”的直徑都有30釐米上下,簡直不知道蒸什麼要用這麼大的傢伙。

再也不想做雞了

婦好墓的三聯甗

後來,在殷墟出土品中,也發現了類似的“蒸鍋”,裡面還有沒拿出去的“蒸貨”——

一顆人頭

這才給了專家們一些提示,這些大型蒸具很有可能是用來祭祀的。裡面裝進牲畜甚至人的頭顱,底下用柴禾一燒,金“鍋”紅焰,香氣襲人,最難得是“火氣上行”,白煙四吐……

色香味俱全,儀式感極好,讓人心生敬畏。

此處

再也不想做雞了

蒸著吃,口感滑嫩超健康

在中國的烹飪歷史上,大概除了烤和煮,最先出現的就是蒸了。畢竟煎炒烹炸對於油溫和炊具抗造的要求比較高,遠古時期達不到。

在《禮記》、《周史》中都明確記載“黃帝烹穀(谷)為粥,蒸穀為飯”,把蒸的發明人齊刷刷指向了黃帝。事實上當然不可能,我相信一個陶匠開發蒸鍋的可能性比黃帝大多了。

再也不想做雞了

春秋早期的四蛇飾甗

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

到了周朝,蒸就是常見的烹飪方法了。《孟子》中有“陽貨矙孔子之亡也,而饋孔子蒸豚”。聽聽,蒸全豬,聽著就貴。

再到漢朝,不僅蒸變得十分普遍,連蒸餾器都有了。這幾年超熱的“海昏候墓”出土的蒸餾器,讓不少專家驚呼“白酒生產史提早千年”。其實這些器具應該和酒無關,主要是用來煉丹熬藥。

再也不想做雞了

海昏侯墓葬出土的青銅“蒸餾器”

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蒸已經是普通百姓都掌握的普通烹飪方法了。像《齊民要術》中就記載了幾十種風味各異、手法完善的蒸食,比如你們熟悉的蒸羊羔蒸熊掌……

為啥中國人對蒸這樣熱衷呢?

再也不想做雞了

因為蒸有其他烹飪方法不能代替的優點。

首先,蒸省事兒……堆在一塊,點上火就可以走了,而且可以大批次製作。像農村婚喪嫁娶酒席,菜都以蒸為主,大魚大肉往籠屜裡一放,摞上一大串,八大碗九大件,一擺一大桌。要是一個個炒菜,五十個廚師都盯不上吃的速度。

再也不想做雞了

可以說是人山人海的酒席

第二,蒸菜能最大程度保持食材的色香味型,尤其是外型。對於一些鬆脆軟嫩的食材,一煮一炒就爛了,而蒸就能原樣不動。

第三,蒸菜的時候,蒸籠裡始終保持極高的溼度,食材在烹飪過程中是完全不用擔心失水的,所以蒸出來的東西格外細嫩爽滑。

再也不想做雞了

日式茶碗蒸

圖片來自:123rf

。com

。cn

再也不想做雞了

豉汁蒸魚

圖片來自:123rf

。com

。cn

第四,對於今人來說,蒸菜少油少鹽,容易消化,老少皆宜,非常健康。

唯一的缺點是,對於老信這種好吃er,吃蒸的食物在口感味道上不大過癮,還是不健康的吃著爽……

再也不想做雞了

不健康食品,使我快樂

蒸法很多,各有講究

別看蒸就一個字,其實也有很多講究。從手法上就有清蒸、粉蒸、扣蒸、封蒸、隔水燉等等,對於不同的食材,不同的味道,也要採用不同的手法。

清蒸最最常見——把該蒸的放好了,點火就行。一般是細嫩部位,大火快蒸,求其原味原樣。當然,鍋裡放倆紅薯也算清蒸。

再也不想做雞了

清蒸大閘蟹

粉蒸是裹米粉之類的裹料後再蒸,像粉蒸肉、粉蒸排骨等等。這類菜都是老硬厚的食材,需要醃漬甚至預處理,蒸的時間也要長,求其軟爛。

再也不想做雞了

粉蒸肉

扣蒸就是像扣肉那樣,不必多說,主要是突出排列整齊的形式感。

再也不想做雞了

梅菜扣肉

圖片來自:全景網

封蒸就是把食材用荷葉、錫紙、保鮮膜等等封上再蒸,以求汁水充足。這種菜比較講究,一般不是家中能做的。比如粵菜中的九制陳皮花雕雞、瑤柱八珍、蘇菜中的火腿酥腰之類。

最值得一提的是隔水燉,這真是老祖宗們的偉大發明。隔水燉除了燉燕窩、雞蛋之類,廚藝上多是做湯的方法。做湯直接煮不就好了?為什麼要像化學實驗的“水浴加熱”一樣,隔水烹製或者直接把容器放在蒸箱裡蒸?

再也不想做雞了

燕窩一般都是隔水燉的

別看就差這一層容器,那可是差得多。水煮的湯,雖然理論上也是100℃,但是持續加熱會讓一些分子實際超過100℃,沸騰也會帶來分子結構的變化,還會帶走一些揮發性的香氣物質。

隔水燉別看也是100℃,但不會超過100℃——多餘的能量都讓下面的沸水消耗了,所以絕不沸騰,始終平靜如水(廢話,就是水)。

再也不想做雞了

隔水燉

這樣的好處,就是湯色極清,一眼見底。一位高階蘇廚曾經跟我說,好湯必須隔水,只要它滾一個開,湯就完全變渾,賣相全無了。

中國人對吃的極致追求,真是沒誰了。

再也不想做雞了

今天

我們就一起來學做蒸雞吧!

再也不想做雞了

ZHENG JI

蒸 雞

再也不想做雞了

再也不想做雞了

圖片來自:《祖宗的食譜》2019年周曆

原料:

雛雞1只,蔥30克,紅椒10克,小茴香碎5克,黃醬20克,鹽5克

步驟:

1。雛雞洗淨後去內臟,瀝水備用

2。將黃醬、鹽、小茴香碎在雞表面塗抹均勻,撒蔥段、紅椒段醃製2小時

3。將雞和佐料一同放入深盤中,上鍋蒸40分鐘

4。將蒸好的雞取出,手撕去除大骨骼後,再撒鹽和蔥段

5。將雞再上鍋蒸40分鐘,出鍋即成

撰文 | 信浮沉

微信

編輯 | 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