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文字塑造了人類、知識、文明和歷史

​沒有記憶就沒有智慧,我們所擁有的知識,大部分都是靠記憶得來的。

——坤鵬論

坤鵬論:文字塑造了人類、知識、文明和歷史

坤鵬論從來沒有想到一個資訊熵會讓自己寫出如此多的學習分享。

更沒有想到,它令我學到了太多太多,也思考了太多太多。

在這眾多的學習和思考中,有一個關鍵問題——文字!

我們總是對習以為常的當成理所當然。

可是,往往這些才是最根本、最難懂的知識。

文字亦如此。

今天的分享主要源於坤鵬論閱讀的幾本書中關於文字的知識,以及自己的思考。

一、語言開啟人類進化的歷史飛躍

2004年12月,《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英國劍橋大學史前以及人類進化學教授保爾·梅樂斯的研究報告。

他透過研究發現,語言能力是現代人成為地球文明主宰的最強武器。

正是現代人的語言技能,使其在3。5萬年前取代了強大的競爭對手——渾身長毛、體型壯碩的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

坤鵬論:文字塑造了人類、知識、文明和歷史

還記得之前那部動畫片《瘋狂原始人》嗎?

那蠢萌的咕嚕一家就是尼人,而那個與尼人美女談戀愛的Guy,就是智人(又稱晚期智人,是現代人類的祖先)。

梅樂斯認為,從考古遺蹟中可以發現,後舊石器文化凸顯了“現代”文明的基本特徵。

比如:精雕細琢的骨器、石珠、個人裝飾物以及抽象和具象的原始巖洞壁畫。

這些無不表明著智人擁有更發達的交流技巧。

如果沒有這種複雜的語言能力,以及相應發達的大腦結構,是不可能創造出那些器物的。

而且,對現存於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的研究發現,他們同樣掌握了此類複雜的語言技巧。

也就是,無論是澳洲土著,還是北極的愛斯基摩人,都擁有同等水平的語法。

紐約大學考古學家蘭德爾·懷特透過研究也證明,早期人類長達20萬年沒有在工具製造上有過明顯進步,一直到了3。5萬年前,人類才開始掌握現在已知的語言和文化,並由此開始了歷史性的進化飛躍。

智人大約在3。5萬~4萬年前抵達並遍佈整個歐洲。

此前,歐洲的霸主是尼人,他們已經進化了20萬年,併成功地適應了寒冷的冰河氣候。

但是,就在智人到達後,他們卻出乎意料地退出了歷史。

科學家推斷,其中重要原因在於尼人由於喉管不夠長,無法發出多樣的母音。

這造成他們只擁有一些基本的語言形式,例如沒有時態和虛擬從句,甚至可能沒有複雜句等。

結果,尼人雖然是優秀的獵手,工具製造也很熟練。

但是,他們卻無法制造藝術品以及個人裝飾物。

因為,這些物品依賴於表象能力,而語言溝通是激發創造性想象力的源泉。

梅樂斯的結論是:正是語言障礙阻止了尼人完成自我進化的飛躍,最終倒在了進化之路上,被造物主淘汰出局。

與尼人鮮明對比的是,智人擁有語言,所以具有互相溝通的能力,可以分享食物源的資訊,並能更有效地從事狩獵、採集和打製石器等合作活動。

特別是當時的氣候環境極為惡劣,地球正處於第四紀冰期中期,歐洲就是個不毛之地。

而尼人消失的時間,恰逢這個歐洲氣溫的劇烈變化的階段,當時的氣溫變化平均下來是在8℃上下劇烈擺動。

想想看,這是平均而言,裡面有著大量的極端溫差。

智人的語言優勢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們不僅能更好地協作,還可以發展出針對性的新技術和新發明。

回憶一下《瘋狂原始人》中那個小夥Guy,他有著超凡的創造力和革新思想,幫助咕嚕一家躲過了重重困難,途中他還發明瞭很多“高科技”產品,並讓他們知道了原來生活需要“用腦子”,走路需要“鞋子”……

正是基於新技術、發明能力以及複雜的語言,智人比尼人更迅速地適應了氣候的嚴峻挑戰,渡過了漫長的嚴冬。

那麼,人類的語言到底誕生在什麼時候?

遺傳學、考古學、古生物學等學科的證據顯示,語言出現於中石器時代智人誕生的時刻,地點就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某處。

而語言學家有著不同的答案,並更具說服力。

比如:伯克利加州大學的語言學家約翰娜·尼科爾斯,透過統計學方法估算現代語言演進所需要的時間。

她認為有聲語言的出現,至少應在10萬年以前。

二、文字的力量之大,無法估量!

“我為他們發明了最精深的科學數學,

為他們發明了排列字母的技術,這是繆斯諸藝的創造之母,

各種事情的記憶基礎,各種藝術的孕育和庇護。”

這是古希臘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所作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中的一段。

提到普羅米修斯,人們都認為他贈送給人類最寶貴的禮物是火種。

但是,與字母表相比,到底誰更寶貴,真的很難定論。

坤鵬論:文字塑造了人類、知識、文明和歷史

毋庸置疑的是,字母表是所有資訊科技中的奠基性技術。

在前面坤鵬論討論了很多關於文字的事情。

可是,仔細一想,其實我們對於更重要的文字卻知之甚少。

人的知識是怎麼來呢?

埃斯庫羅斯在《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中寫道:

“記憶是一切智慧之母!”(Memory is the mother of all wisdom。)

確實,沒有記憶就沒有智慧。

我們所擁有的知識,大部分都是靠記憶得來的。

我們用符號儲存記憶,借後人追尋。

讓他們可以站在我們的記憶上繼續攀登新的高度。

正因為有了文字,人類才有了複用和回憶的可能。

正因為有了文字,所謂的歷史才成其為歷史。

正因為有了文字,過去才能夠稱為過去,全靠文字來記錄軌跡。

正因為有了文字,從文字和講故事中誕生了文學,可以說,文字的歷史就是文學的歷史。

如果文字從來不曾存在,如果故事只能口頭傳頌而從未以文字記載,我們將會失去什麼?

——我們對歷史浮浮沉沉的理解,將會混亂不堪,截然不同。甚至歷史會成為某些人手中的玩具,隨他們的利益而被捏來捏去。

——大部分的哲學和政治思想將根本不會來到這個世界,因為不會有促使它們誕生的作品。

——幾乎所有的宗教信仰都將連同它們賴以表達的經文手稿一同消失。

“文字並不只是為了愛書者而存在的,從它幾千年前與世界打了第一個照面開始,文字一直在塑造和影響地球上大部分人的生活。”

客觀講,文字是一門技術,是將語言表達成符號系統的技術。

而且,它是一個一旦掌握就無法去除的技術,完全會被內化,成為我們的一個本能。

這種本能就是看到一個詞,就會產生關於這個詞的感受。

文字的出現,

一個人可以向眾多人說話;

不僅可以穿越地域;

還能夠穿越時空;

死者可以向生者說話;

生者可以向未生者說話。

小說家塞繆爾·巴特勒說過:“書寫符號的作用範圍可以在時間和空間上無限延續,在其作用範圍內,人們可以相互溝通思想;它賦予寫作者的思想以生命,這種生命僅受墨水、紙張和讀者的存續時間的限制,而免於寫作者是肉體存續時間的限制。”

文字是人工記憶的工具,力量之大無法估量。

如果說語言開啟人類進化的歷史飛躍,文字的誕生以及產生的力量,更難以估量。

記憶產生知識。

文字儲存記憶。

知識帶來力量。

那麼,文字也給現代社會帶來了力量。

用文字傳播知識可以做到更準確、更大量和更詳盡。

在地域上可以做到傳播得更遠,在時間上可以做到傳播得更久。

就像《槍炮、病菌與鋼鐵》中寫到的:“文字和武器、病菌和集中統一的行政組織並駕齊驅,成為一種現代征服手段。”

“雖然在統一文字之前也可以用其他手段來傳播,但文字使傳播變得更容易、更詳盡、更準確、更能取信於人。”

坤鵬論之前介紹過,人類的口語中所需要的詞彙量,基本都只要幾千字,但是換到書面詞彙,其數量將遠遠超出。

以最廣泛使用的英語為例,權威的說法是它的書面詞彙量是70多萬,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幾千個的速度持續增長。

這些不斷新增的詞彙,大部分代表著人類的新知、新覺、新悟。

坤鵬論:文字塑造了人類、知識、文明和歷史

三、誰發明了人類最早的文字?

但是,到底是誰發明了人類最早的文字?

有人這樣說道:從來“沒有人能夠坐下來然後宣佈:‘現在,我即將成為能夠書寫的第一人。’”

文字既然具有如此壓倒一切的價值,為什麼只有某些民族產生了文字,其他民族則沒有產生文字呢?

這些問題雖然各有說法,但沒有誰能壓倒一切地成為權威解釋。

歷史上,只有幾次是人們完全靠自己發明出書寫系統的。

國際學者一般認為人類文字的源頭是“2+2”:

兩個確定的獨立發明文字的案例是:

公元前3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楔形文字;

公元前600年的墨西哥印第安人——瑪雅文字。

兩個基本確定但仍存疑的獨立發明文字的案例是:

公元前3000年前的埃及文字(現代學者認為,它是思想傳播的結果,源於蘇美爾);

不遲於公元前1300年的中國文字(絕大多數學者認為是獨立發明的)。

除此之外,所有其他民族都可能是透過借用和改造其他文字,或至少受到現有書寫系統的啟發才發明出了自己的文字。

請閉目思索,讓你不借鑑、不參考地獨立創造出一種文字,你一定會發現,從頭開始發明一套書寫系統,其困難程度巨大到難以想象。

最早的文字創造者必須擬定一些在我們今天看來是理所當然的基本規則,比如:

從一連串的聲音中分解出語言單位;

從不同人不同的音量、高音、語速、強調、詞語組合、個人發音習慣中發現相同的音或言語單位;

決定哪些變化是需要理會的,哪些是不需要的;

設計出用符號來代表語音的方法……

實話說,即使是現在,科學家們也很難理解,最早的文字創造者是如何在沒有任何樣板作為指導,甚至是參考的情況下,解決了所有這些問題。

也因為無法考證,難以復現,人類才有了普羅米修斯發明字母表,倉頡造字等神話傳說。

而且,從古人的記載中,祖先早早就意識到文字的重要性。

《淮南子·本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解釋說:頡有四目,仰觀天象。因儷烏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他們都說,倉頡造字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聽到鬼哭魂嚎。

這就是倉頡造字成功驚天地泣鬼神的傳說,因為漢字的出現,洩露了大自然的許多“天機”。

四、字母表的誕生

1.漢字

現在所有文字中,漢字是人類歷史演化出來的最豐富,也是最複雜的文字系統。

它符號集最龐大,單個符號的資訊熵高,含義也最豐富。

學者們認為,漢字形成系統文字是公元前16世紀的商朝。

考古證實,在商朝早期,中國文明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徵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現。

坤鵬論:文字塑造了人類、知識、文明和歷史

傳說倉頡造字秉承的是——萬事萬物都有其特徵,抓住特徵,畫出影象,大家都能認識,這就是字。

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做了一系列很牛的事,其中之一就是“書同文”。

“罷其不與秦文合者”,讓李斯創制出秦書小篆,統一了文字字形。

接著,程邈刪繁就簡,繼續簡化出了隸書。

隸書是漢字字型的分水嶺,完全去除了漢字中圖畫的影子,是漢字方塊字形的確立者。

漢字的相關故事,大家最少也能知其一二,坤鵬論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2.字母表的歷史

和漢字相對的另一個極端是字母文字,使用一個符號代表一種最基礎的聲音。

字母文字是所有文字系統中最簡化、最具顛覆性的東西。

今天大部分民族使用的書寫系統是字母表。

字母表在歷史上只被發明過一次。

所有已知的字母表,無論是今天在使用的,還是被考古發掘出來的泥板和石塊上的,歷史上的和現行的幾百種字母,追根溯源,它們全都來自同一個祖先——現代敘利亞到西奈半島這個地區內說閃語(閃米特人的語言)的人。

1781年,德國人種學家、民族學家奧古斯特·路德維希·馮·施洛澤,提出了閃米特人(即閃族人)這一概念。

《聖經》中先知諾亞的長子閃一般被認為是閃族命名的來源。

《古蘭經》中也認為,閃族人與阿拉伯人同源同支。

閃米特人是一個民族集合的概念,包括了無數分支和地方語言,語言被合稱為閃語。

在當今世界,阿拉伯人、猶太人及敘利亞人都是閃米特人。

西亞北非的大多數原住民,多數具備閃族血統。

閃米特人還有個特點,就是人類的宗教之祖,先是猶太教,公元前後又從中誕生基督教,到了公元七世紀吸收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教義,並結合地方的一神教,建立伊斯蘭教。

閃米特族系的宗教特徵,主要是先知預言,他們的特點就是信仰。

大約出現在公元前1700至1500年間,閃米特人創造了一種精簡版本的符號系統,由22個符號組成。

最早的字母,是東閃米特人(現代分類稱之為閃米特北支)使用的一種早期的象形文字的組合。

這種字母文字在閃米特民族中的一支——腓尼基人(Phoenicians)那裡發展成熟並得以發揚光大。

坤鵬論:文字塑造了人類、知識、文明和歷史

公元前1000年左右又有其它四種字母,由腓尼基字母發展而來:

西閃米特人南支(現代分類稱之為閃米特南支)所使用的字母;

迦南字母;

阿拉米字母;

希臘字母。

而羅馬字母(拉丁字母),大約在公元前500年從希臘字母中衍生出來。

截止到2015年,所有的西歐語言(包括愛爾蘭語,荷蘭語,法語,德語等)都使用該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流傳最廣的字母體系。

希臘字母的另一支則演變出西裡爾字母,並廣泛被斯拉夫民族所使用,比如俄羅斯語、烏克蘭語、保加利亞語就使用這種字母書寫。

另外,阿拉米文也非常值得說一說,因為它對世界文明,特別是歐洲文明相當重要。

該文大約誕生於公元前850年。

當時世界文明中心之一是西亞,所以阿拉米文字就像如今的英語一樣,全球通用。

印度和波斯都曾使用過阿拉米字母,並在某些階段將之定為官方語言。

大概1000年後,也就是公元前後,希臘、羅馬帝國崛起,阿拉米文字和語言開始勢微。

如今的阿拉伯文的前身就是阿拉米文,並取而代之,它的興盛與伊斯蘭教聯絡在一起。

就像坤鵬論在《看懂今天的科學 要從亞里士多德說起……》提到過的,公元7世紀,西亞文明隨著伊斯蘭教再次輝煌。

阿拉伯知識分子大量翻譯了古典希臘著作,為保留傳承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

隨後的中世紀時期,歐洲又從阿拉伯文明中翻揀出昨日輝煌,然後有所謂“文藝復興”,其威直達現代文明。

歐洲文明兩次崛起都接受了來自西亞文明的哺育,而且都是透過文字來實現的這一目的。

除阿拉伯文之外,蒙古語、維吾爾語等語言所使用的字母體系皆源出於阿拉米字母。

字母表有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本來它最好要能為語言的每一個基本的音(音素)提供一個獨一無二的符號(稱為字母)。

但是,實際上大多數字母表只有20或30個左右的字母,而大多數語言的音素又多於它們的字母表中的字母。

因此,大多數用字母書寫的語言,包括英語,不得不給同一個字母規定幾個不同的音素,並把字母組合來代表某些音素,比如:英語中兩個字母的組合sh和th等。

五、寫在最後

前面,坤鵬論提到了“記憶是一切智慧之母!”

計算機中的記憶體叫Memory,記憶體用來儲存資料。

那麼,在計算機的世界裡這句名言應該為:

“資料是一切智慧之母!”

計算機比人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它的“記憶”(收集資料的過程)需要的時間很短,遠遠比人需要的時間短。

人工智慧的連線主義派也由此堅信著,如果計算機能夠復刻人類的學習過程,那麼機器學習比人更強大就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可是,我們連文字是如何誕生的都還沒搞明白呢!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資訊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8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2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