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江南名山可謂詩書風流,山頂閱盡湖洲勝景

江南自古多山水,極盡柔情與風流。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得益於文人墨客的詩書加持,江南山水秀美的風光與優美的詩文相配合,真是絕妙之致。

比如,位於湖州城南的道場山,是江南名山之一,歷來有詩書名家在此遊覽,並留下詩文。

這座江南名山可謂詩書風流,山頂閱盡湖洲勝景

道場山,舊名雲峰,為天目山尾閭,最高峰海拔210。7米。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湖州,道場山與名城互相成就。明弘治《湖州府志》稱讚:其山“峰巒秀鬱,水石森爽,殊為吳興佳絕,古今遊覽者皆萃焉。”萬曆《湖州府志》把“道場霽曉”列為“吳興八景”之首。“吳興”即為湖州的古稱,明《萬曆湖州府志卷二 。 山川》以近郊景點列為八景,從此便有了“吳興八景”的叫法,這八景依次名為:道場霽曉、蒼弁清秋、西塞晚漁、下菰長煙、龍洞雲歸、橫山暮嵐、南湖雨意、金蓋出雲。

據史料記載:道場山原有仰高、宜晚、望湖、笑月、愛山、伏虎、甘泉、太白、渺渺諸亭,亭貌各異、各有情趣。到清代、九座山亭尚存,以後漸漸荒廢。

作為江南著名佛教聖地,道場山頂建有萬壽禪寺和多寶塔。

這座江南名山可謂詩書風流,山頂閱盡湖洲勝景

萬壽禪寺始建於唐中和年間,素有“五山十剎”之一、浙北第一禪林之稱。從山腳到萬壽寺山門口的通道石板上,每隔一塊即雕有形態各異的荷花、荷葉、蓮、蓮子等圖案。山頂有多寶塔,下有伏虎亭,並有笑月、愛山、仰高、宜晚、望湖諸亭,以及瑤席池、放生池、祈年碑等。

山頂有始建於宋代的多寶塔,八面七層,如筆卓立,又稱文筆塔。古塔已屹立千年,氣勢挺拔,是湖州這座古城的城標之一。若置身塔側,舉目四望,市區盡收眼底,西南群峰羅列,東北曠野無垠,晴明之日太湖隱約可見,令人遐想萬千,心曠神怡。

這座江南名山可謂詩書風流,山頂閱盡湖洲勝景

萬壽禪寺在宋代被列為江南十大名剎之二,被譽為“湖州第一道場”。無數文人墨客前來觀光遊玩。其中宋代蘇軾曾夜遊道場山,寫下《遊道場山何山》一詩,曰:“道場山頂何山麓,上徹雲峰下幽谷。我從山水窟中來,尚愛此山看不足”,被後人所傳誦。王文誥輯注:“﹝查注﹞《釋氏稽古略》:梁乾化二年,湖州道場山,如訥禪師卓庵於山,乘虎遊行。”宋王十朋《遊臥龍山遂用舊韻》:“徧插茱萸憶兄弟,更添北望道場山。”明邢昉《太白山人》詩:“太白之峰安可攀,遠遊未厭辭人間。苕花如雪傷頽顏,千秋突兀道場山。”諸多詩文名篇為道場山增添了不少名氣。

這座江南名山可謂詩書風流,山頂閱盡湖洲勝景

其中,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還專門為蘇州的《遊道場山何山》創作了書法作品,被稱為《道場詩帖》,風格筆法圓熟,秀逸俊美,為視為精品。詩書合璧的名品更是讓道場山聲名遠播。

這座江南名山可謂詩書風流,山頂閱盡湖洲勝景

從城山拾級而上,一路上可以看到山腳下的野花開得正旺,山中的樹木旺盛,林風在耳邊呼呼作響,只是山中比較空曠,一些旅遊設施未修繕完備,因此整體看起來比較荒蕪。對比曾經的輝煌與頂盛,未免覺得如今“冷清”了些。

這座江南名山可謂詩書風流,山頂閱盡湖洲勝景

在山頂俯瞰湖州城,視野開闊爽朗,這山川河流的勝景讓人頓覺胸襟開闊,“蕩胸生層雲”大概就是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