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陶淵明: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儘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濤聲依舊,只要我們消除執念,便可寂靜安然。

願每個人在紛呈世相中不會迷失荒徑,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白落梅

在這個快餐化的時代,我們常常不能知道自己內心的真正想法,不能跟隨內心的聲音走,也不得不隨著主流大眾的腳步前行,可是,主流就一定是對的嗎?大眾就不會有錯嗎?

於是,人們開始反思,也開始尋找。他們開始有意無意地避開車馬喧囂,想要追求所謂自由與自我。然而,這就是真正的自由嗎?這就是所謂的平靜嗎?

陶淵明: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說起這個,我總是能想到陶淵明。

作為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鍾嶸《詩品》)。

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他的田園詩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闢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在他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汙濁現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因為有實際勞動經驗,所以他的詩中洋溢著勞動者的喜悅,表現出只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

白落梅所說:“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我個人認為,是很適合陶淵明的。我們以他的《飲酒其五》為例,來看看屬於陶淵明的“平靜”。

陶淵明: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出名,其實大部分靠的是後面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句,其實,要我說,我卻最喜歡前面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我雖寄居在這汙濁喧鬧的人世間,卻因為我沒有世俗往來,也就避免了車馬往來的喧鬧聲。你問我為什麼能這樣?大概因為只要自己的內心足夠清靜平靜,遠遠超脫於世俗,那麼即便居住於喧鬧之地,也好像住在偏僻之處一樣。

陶淵明: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這種“遠”與“靜”的境界是“本我”戰勝“超我”後才可能出現的。

“心遠”並不僅僅是因為“地偏”,最關鍵的恐怕還是陶淵明

在心靈上的真正忘世,倘若心為物役,塵根未了,則即使身處“無車馬喧”的偏地,也仍然會為凡事俗情所羈絆,

像唐朝王維輩那樣像模像樣地隱居終南,但他心裡圖的依然是那條加官晉爵的捷徑。

在王維身上,“本我”僅僅是追求“超我”的一種手段。而陶淵明則完全不同,他的“超我”已然被排斥在心靈之外,“本我”即生命的本真已呈現出一種完完全全的展開狀態。

這個時候,不管形體在田園還是在鬧市,“心遠地自偏”,這種澄明無礙、自由自在的心靈使萬物都展現出寧靜悠遠的情韻

陶淵明: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現代社會快餐式的生活使得我們每個人都浮躁不堪,大多數普通人已經很難靜下心來,全心全意地去完成一件事了。我們開始只追求結果而不看過程,我們學會了享受功成名就的喜悅,而忽視了努力的喜悅。

我們執著於流於表面的虛假,而忽視內心真正的含義,忽視生活的真諦。就像網友說的,我們只是在生存,而非生活!是啊,我們,好像在進步的同時把自由和快樂弄丟了。

白落梅說: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嘗試著靜下心來,認真做一件事吧!比如,看一本書、聽一首歌、愛一個人……慢慢生活,在每一天平凡的日子裡,尋找屬於的“平靜”。

陶淵明: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資料參考:《陳志剛:對生命本真狀態的真切體念 ——《結廬在人境》意象剖析》

完。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何不秉燭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