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文物|東漢銅奔馬

看見文物|東漢銅奔馬

銅奔馬,又名“馬踏飛燕”“馬超龍雀”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為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銅奔馬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寬13。1釐米,重7。3千克,造型矯健精美,作昂首嘶鳴,疾足賓士狀,顯示了一種勇往直前的豪情壯志,是中華民族偉大氣質的象徵。

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的瞬間,飛鳥回首驚顧,更增強奔馬急速向前的動勢,全身的著力點集註於超越飛鳥的一足之上,準確地掌握了力學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藝技術水平。

銅奔馬於1983年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96年被國家文物局專家組鑑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展覽的珍貴文物。

銅奔馬是在漢代社會尚馬習俗的影響下產生的具有重要價值的青銅工藝品。馬是漢代社會的重要交通工具、軍事裝備和農業生產畜力。漢朝政府給馬立“口籍”,漢武帝作《天馬歌》,馬在各種場合被神化和奉頌。

漢代社會盛行車馬冥器隨葬,視馬為財富的象徵。漢代的“車馬出行儀仗隊”和“出行圖”在墓葬壁畫和畫像石、畫像磚上是常見題材。銅奔馬別具一格,與其他車馬相互襯托,體現了墓葬隨葬冥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

漢代通西域,設河西四郡,馬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根據河西漢簡的記載:馬被廣泛地用於交通驛站、長城防禦、軍事行動等方面。史料記載,漢武帝曾三次派人到西域求烏孫馬,馬在漢代可謂戰功赫赫,功績卓著。

(圖片來源甘肅博物館)

責編

:楊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