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悲情謀士,他稱曹操為"明公",卻至死不願輔佐曹操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率大軍圍困下邳城。

呂布站於下邳城上,自知兵力不足,難以防禦,於是向城下的曹操士兵大呼:

"卿曹無相困,我當

自首

明公!"

這意思就是:“你們可不要逼我啊!我……我自己去找明公曹操自白!”

此時站在呂布身邊的陳宮,說了這樣的八個字:

"逆賊曹操,何等明公!"

歷史上的陳宮並未經歷"曹操錯殺呂伯奢"的事件,那又是什麼事讓陳宮如此記恨曹操?

為什麼陳宮以"逆賊"稱呼曹操,卻又說出"何等明公"這樣前後矛盾的話?

要理解這位“悲劇”謀士其人、其話,我們要從192年黃巾之亂的高潮,開始說起。

迎曹入兗州,問鼎天下局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兗州刺史劉岱與青州黃巾軍作戰時戰死

導致兗州權力真空。

兗州急需要一位領導人。

此時,身在兗州的陳宮拿定主意,希望迎羽翼尚未豐滿的曹操進入兗州,並以曹操為新的兗州刺史。

與《三國演義》不同,歷史上的陳宮和曹操

在此之前並無交集

,更沒有發生過與曹操一同出逃後,因曹操錯殺呂伯奢一家而背棄曹操的事情發生。

那麼,陳宮為什麼看上了落魄曹操?

三國最悲情謀士,他稱曹操為

因為曹操很不一般

當時的曹操並沒有多少地盤,手下將多兵少,雖有大志卻無法伸張於天下。

而兗州,是曹操邁向天下的最基礎一步。

缺少地盤的曹操,一定很中意兗州。

於是陳宮憑藉自己的口才成功說服濟北相鮑信,一同迎奉曹操為新任兗州刺史。

而得到兗州的曹操也沒有讓陳宮失望,上任之初,曹操便橫掃兗州周圍的黃巾軍,並同時收降三十萬黃巾軍,兩州人口共百餘萬。

而這三十萬降卒最終被整合為曹操手下的"第一軍":"青州兵"。

這三十萬青州兵一下子補充了曹操原本青黃不接的軍隊,並在天下站穩了腳跟。

曹操征戰天下的基礎,可以說全部來自於陳宮。

陳宮,無疑是曹操的最大功臣。

雖然沒有歷史記載,但根據曹操後來的表現來看,他是很想重用陳宮的。(具體我們最後解釋)

但,陳宮並沒有給曹操這個機會。

叛曹迎呂布,敗守徐州城

興平元年,曹操發兵進攻徐州的陶謙,兩戰徐州。

此時,準備已久的陳宮聯合陳留太守張邈共同叛變曹操,並引呂布進入兗州。

一時間曹操治下數縣城群起響應,共同脫離曹操統治。

曹操的地盤一下子縮減到只剩下“鄄城”和“東阿”、“範縣”兩個縣城。

失去根據地的曹操退無可守,只得引兵退守鄄城。

而陳宮則迎呂布進入兗州,駐守於濮陽。

這就很讓人費解。

為什麼剛剛迎奉曹操的陳宮不出一年便叛變曹操,又迎奉呂布入兗州?

這完全不符合陳宮剛正不阿的性格。

三國最悲情謀士,他稱曹操為

《典略》記載:“剛直烈壯,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線。”

現在普遍的解釋是:因為曹操誅殺了名士:

邊讓。

眾所周知,曹操的祖父“曹騰”是個太監,曹操自己和父親都是被過繼給祖父曹騰的。

因此恃才自傲的邊讓十分不服氣“太監孫子”曹操在兗州的統治,時常貶低曹操。

曹操自然也不客氣,當即下令誅殺邊讓,讓他閉嘴。

於是邊讓死了。

順道兒,帶走了陳宮對曹操的忠心。

陳宮作為兗州聲名遠揚的名士,同為名士的邊讓自然也是陳宮的好朋友。而曹操冷血誅殺好友邊讓的行為,著實讓陳宮心寒。

這時的陳宮才意識到,自己

引曹操入兗州實在是引狼入室。

因此,趁曹操進攻徐州,兗州空虛的這段時間反叛曹操,再合適不過。

當然也有說法是曹操在進攻徐州期間放任士卒屠殺百姓,劫掠財物,大失民心,才導致心繫百姓、性情耿直的陳宮,最終叛變。

我認為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

那趕走曹操後,由誰掌管兗州,又成了新的問題。

陳宮看中了駐守在兗州附近的呂布。

三國最悲情謀士,他稱曹操為

這並不能說是個好的選擇,因為論起反覆無常,呂布比曹操好不到哪去。

而選擇呂布也成為了陳宮最終身死的根本原因。

但陳宮已經沒得選了,曹操手下猛將如雲,征服陶謙拿下徐州根本不成問題,儘早做決斷才是明智之舉。

或是迫於無奈,或是早已傾向於呂布,陳宮最終決定引呂布入兗州,抗拒曹操。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陳宮最終叛變曹操,並佔據兗州,引呂布入兗州駐防,共同抵禦曹操。

而呂布的到來著實讓曹操棘手了一番。因為進攻陶謙,曹操手下兵力已經摺損了一部分。再加上失去兗州,糧草供應不上,此時和呂布軍僵持依然佔不到上風。

在同呂布相持百餘天后,天災也來了。

時年蝗蟲肆虐,百姓吃不上糧食,竟爆發了“人吃人”的慘劇。

百姓都沒糧食吃了,呂布和曹操也好不到哪裡去。

於是雙方放棄僵持,各自退兵。

這一年無疑是曹操最艱難的一年,不僅丟失了根據地,糧草也即將見底。困苦的曹操看不到未來的方向。

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袁紹的使者來見曹操了。

袁紹的使者親切的表示:“您曹操現在是不行了,不如來我主袁紹這裡,倒不至於餓肚子啊!”

走投無路的曹操,決定接受袁紹的建議。

就在收拾行李的時候,程昱勸住了曹操。

理由很簡單:我們去了,就是送死。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袁紹狼子野心,找他幹嘛?

聰明一世的曹操一拍腦袋,對啊!

於是放棄了歸降袁紹的計劃。

曹操決定背水一戰,再戰呂布!

第二年春天,曹操領兵奇襲定陶,隨後三戰呂布、三次擊敗呂布,重新拿下兗州。

這期間,陳宮曾多次為呂布出謀劃策,卻沒有一策被呂布使用。

最終,反叛曹操的張超被迫自殺,張邈則在逃跑途中被部將殺死,並被曹操夷滅三族。

而陳宮則與呂布一同投靠佔據徐州的劉備。

此時陶謙已死,徐州則被禪讓給劉備。

仁慈的劉備接受了呂布。並將呂布視為兄長。

三國最悲情謀士,他稱曹操為

《英雄記》記載:“(呂布)請備於帳中坐婦床上,令婦向拜,酌酒飲食,名備為弟。”

於是引狼入室的故事又一次上演了。

建安元年,呂布趁劉備進攻袁紹的空擋,攻佔下邳。劉備無奈引軍歸還,投降呂布。呂布將劉備派遣到小沛駐守。

同年,呂布決心驅逐劉備,派遣高順、張遼進攻劉備。

這一段我在之前已經在另一篇文章詳細寫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我的上一篇文章。

簡單來說就是,高順率軍擊敗劉備軍,並擊退曹操派遣來支援劉備的夏侯惇。

呂布就此佔領整個徐州。

同時,也引來了劉備和曹操兩人的刀兵。

狼狽不堪的劉備,選擇投靠曹操。而佔據兗州的曹操也將下一個目標定在了駐守下邳的呂布。

新仇、舊恨。曹操準備在徐州徹底了結

而決戰的地點,自然定在了徐州的下邳。

奇謀“犄角策”,寧死不隨曹

曹操此次來勢洶洶,手下部將: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李典各個身經百戰,謀士更有荀彧、荀攸、郭嘉等當世大才,足智多謀。加上兵力差距,這一戰,呂布明顯是劣勢的一方。

不過不要緊,陳宮自有辦法。

陳宮在曹操的主力部隊未至下邳前,便勸說呂布出城駐守,自己與高順則駐守下邳城中,隨機應變。

如果曹操進攻下邳

,呂布則可引兵突襲曹操,形成兩面夾擊之勢。曹操軍隊遠道而來,必不持久,之前一個月內拖住曹軍,並斷其補給,一戰便可擒殺曹操。

如果曹操發現呂布出城據守而進攻呂布,

亦可由高順領兵,或夾擊、或劫曹操大營,斷其糧草。

靈活多變。

此計被稱為:"犄角之勢",進可攻,退可守。

呂布雖然反覆無常,但腦子還是好使的。他當即答應陳宮出城駐守,接受計策。

但呂布的妻子不接受。

呂布之妻深情的對呂布說:“陳宮和高順向來不和,將軍您一出城,恐怕就要和妾身訣別了。”

這話,讓本來完全信任陳宮的呂布,遲疑了。

三國最悲情謀士,他稱曹操為

《英雄記》記載:布妻曰:“孤軍遠出,若一旦有變,妾豈得為將軍妻哉!”

而這一遲疑,最終導致了呂布的覆滅。

曹操可不想給呂布遲疑的時間,他立即集結軍隊,奔襲至下邳,並將下邳圍了個水洩不通。

曹操也清楚自己遠道而來,士兵疲憊,索性放棄攻城,直接圍城,等待呂布自己出城突襲。

陳宮站在下邳城上,望著茫茫多的曹軍,依然再無機會出城據守,"犄角之計"宣告破產。

同時,也宣告了呂布、陳宮必然兵敗的結局。

呂布看著城外的曹軍,大聲對曹軍將士們喊道:

"你們不要苦苦相逼!我自己去向明公(就是曹操)自首!"

而這話,也終於讓積怨已久的陳宮徹底憤怒了。

陳宮說出了我們開頭提到的話。

陳宮大聲呵斥呂布:

"逆賊曹操,何等明公!"

很多人認為這句話結合上下文理解的意思是:“曹操這個逆賊,算什麼明公?你呂奉先就算投降也就是個死!”

但我卻不這麼認為。

因為這句話還可以翻譯成:“曹操這個逆賊,他多英明啊?你投降就有好果子吃了嗎?”

陳宮雖只跟隨過曹操一年,但卻深知,曹操其人:

英明,卻詭譎。

兵敗之後的自己和呂布,或許也只有死路一條。

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

在曹操圍城百日後,其將領:侯成、宋憲、魏續率眾投降曹操,

並將陳宮綁縛

,獻給曹操。

不久之後,下邳城破,呂布也被曹操生擒。

被綁縛的陳宮和呂布被帶到曹操的面前。

此時的曹操,還沒有動殺心。

於是曹操和陳宮聊起了往事。

曹操頗為調皮地問陳宮:

"公臺(陳宮,字公臺)啊!你平常可算得上足智多謀啊!今天怎麼被我抓住了啊?"

三國最悲情謀士,他稱曹操為

太祖(曹操)笑曰:“公臺,卿平常自謂智計有餘,今竟何如?”

陳宮呢?很淡然地回過頭指向呂布:

"到今天這一步,只是因為這個人不聽我的話。不然,今天還未必會落得如此下場。"

一聽這話,曹操自是很得意,彷彿和朋友聊天一般大笑著說:

"哈哈,那今天這事,你看怎麼辦啊?"

從曹操的表現來看,此時的他其實並不想殺陳宮,而是想讓他自己臣服。

看得出,曹操很想重用足智多謀的陳宮。

但陳宮又一次讓他失望了。

陳宮仍舊保持著之前的淡然模樣,冷靜地說:

"為人臣,我沒有盡忠;為人子,我沒有盡孝(此時陳宮的老母親尚在人世)。我,但求一死。"

三國最悲情謀士,他稱曹操為

這下,把曹操嚇了一跳。

曹老闆可完全沒想到,眼前的陳宮竟然寧願死也不願投降曹操。

於是曹操打算打感情牌。

曹操道:

"你可以死,那你老母親怎麼辦?"

陳宮答:

"我聽說,以孝治理天下的人,不會殺害他人親人,我的老母親能不能活下去,全看明公你了!"

這一次,陳宮將曹操的稱呼換為了

"明公"

彷彿和之前大罵曹操的他判若兩人。

是陳宮變了嗎?

不是,恰恰是因為陳宮一直都是陳宮。

他從來沒有變過。

陳宮從一開始就深知,曹操對於天下亂局來說,是個再優秀不過的雄主。

但陳宮也明白,成大事者,就要行非常之手段:

斬首邊讓,是為了穩定兗州統治,堵住悠悠眾口。

屠殺百姓,是為了收集匱乏的軍糧,穩定戰局。

殘忍的背後,都有曹操的無奈。

這些無奈,我一個平常人都明白,陳宮不會不明白。

但這些無奈,並不能被為人剛毅的陳宮所忍受。

所以陳宮選擇了背叛。而當年引呂布入兗州,又何嘗不包含著陳宮的無奈。

一生光明磊落的陳宮,卻在自己的事蹟上,親手寫下了“背叛”二字。

亂世,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無奈"。

於是不肯死心的曹操在此問道:

"那你的妻子兒子怎麼辦?"

陳宮繼續淡然道:

"我聽說,施展仁政的君主,不會斷人血脈,我的妻子兒女能不能活下去,也全看明公你了!"

陳宮依舊稱呼曹操為明公。

呂布稱曹操為明公,是想活命。

陳宮稱曹操為明公,卻是發自內心。

慫了的,想活命卻被誅殺;站著的,一心求死卻留下千古英名。

可見同樣都是死,"站著死"還是"跪著死",是很有區別的。

而還想留住陳宮的曹操剛要在此開口,卻被陳宮搶先說道:

"請殺掉我,以正軍法。"

然後,陳宮站起身,走出門,走到了劊子手面前,安靜的跪下,閉眼。

引頸受戮,砍了半輩子人的劊子手都沒見過陳宮這架勢。

曹操也趕忙站起身,打算勸住陳宮,但陳宮並沒有回頭看向曹操。

曹操無奈中,流著眼淚下令將陳宮斬首。

一千多年後,羅貫中先生在《三國演義》中寫到這段故事時寫下了這首詩:

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

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樑材。

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

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

歷史未必枯燥,晦澀還需趣眼。歡迎您的關注、點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