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三宮六院分別是什麼?

“三宮六院”一詞是由故宮的建築而來。“三宮六院”都在故宮的內廷。“三宮”又稱“後三宮”,指皇帝居住的乾清宮、皇后居住的坤寧宮,以及位於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的交泰殿(殿名取自《易經》,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滿”之意。“內宮不許干預政事”的鐵牌就立於此殿。) “六院”其實是十二院。“三宮”東、西兩路各有六宮,“東路六宮”即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和延禧宮;“西路六宮 ”為:永壽宮、翊坤宮、 儲秀宮、鹹福宮、長春宮、太極殿(啟祥宮) 。因各宮均為庭院格局建築,故稱為“東六院”和“西六院”。

紫禁城是明朝和清朝兩個朝代的皇宮。從建築佈局來看,是按照古代所謂“前朝後寢”的規制,外朝為“大內正衙”,內遷即所謂的“三宮六院”。皇后居中(坤寧宮)。東、西各有六宮(皇宮內建築多以九為建制,這裡用六不用九,顯然是符合“後立六宮”之說)

皇帝的三宮六院分別是什麼?

民間說法:

民間所謂的三宮,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宮和東西兩宮,其實這是明清以後的體制,三宮最早乃是指皇帝、太后、皇后三宮,或者是指太皇太后、太后、皇后為三宮。而天子后妃所居乃曰六宮。《禮記》言:“王后六宮,諸侯夫人三宮也。”《周禮?天宮內宰》言:“王后帥六宮之人。”鄭玄注六宮曰:“正寢一, 燕寢五,合為六宮。”六宮為皇后居住之所,所以往往用六宮代指皇后,如同後世用中宮代指皇后一樣。隨著封建社會的建立,諸侯的消亡,三宮的含義有了變化。漢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稱為三宮,又稱

太皇太后

、太后、皇后為三宮。唐代穆宗時又將兩太后與皇后合稱三宮。

六院作六苑,皆以後妃所居宮院(苑)代指后妃。六宮的概念至唐代已非專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賀《貝宮夫人》中的“六宮不語一生閒,高懸銀牓照青山”,所言“六宮”皆指后妃,而不是專指皇后。明以下遂泛稱后妃為三宮六院。

三宮六院一詞是由故宮的建築而來。故宮內以乾清門為界,南為外朝,北為內廷,即是皇帝和他的后妃們起居生活的地方。三宮即中路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又稱“後三宮”。六院分別指東路六宮:齋宮、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和永和宮;西路六宮:儲秀宮、翊坤宮、永壽宮、長春宮、鹹福宮和重華宮。因各宮均為庭院格局建築,故稱為“六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三宮六院”。

皇帝的三宮六院分別是什麼?

三宮六院體系

古代皇帝妃子眾多,於是便有了對古代皇帝

后妃

的俗稱,三宮

六院

之體系。對於皇帝的

后妃

,俗言有三宮六院七十二

嬪妃

的提法,三宮即指中路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又稱“後三宮”六院即指

東六宮

分別為景仁宮、

承乾宮

、鍾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西六宮分別為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啟祥宮、長春宮、鹹福宮。其實這只是一種泛泛之談,

皇帝

后妃的編制歷朝歷代雖大略近似,然而在名目上和數量上並不相同。

人們常說,做皇帝好,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偏妃,坐擁全天下的美女,真是羨煞了全天下的男人。看來,皇宮中的美女真是多得數不完,難道真有閱不盡的人間美色?皇上真的有那麼多的妃子嗎?

內宮裡的人,無論高低貴賤,都隸屬於皇帝,對皇帝負責。后妃有森嚴的等級,後宮的秩序才得以維護。

自唐開始,宮廷就設立了六局二十四司,每四局為一司。明朝建立以後,明太祖朱元璋認為後宮女官人數太多,遂改為六局一司。六局為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宮,尚宮總管六局事務;一司為宮正,掌管戒令責罰。品級皆為正六品。至此,宮中共有女官75人、女史18人。

皇后位居正宮,實為國母,低於此等級的設有貴妃,再往下諸妃位號,取賢、淑、莊、敬、惠、順、康、寧為稱,閨房雍肅,旨寓深遠。后妃以下,雜置宮嬪,有婕妤、昭儀、貴人、美人等名號。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禮冊立九嬪:德嬪、賢嬪、莊嬪、麗嬪、惠嬪、安嬪、和嬪、僖嬪、康嬪,等級在妃之下。明憲宗時期,還首次出現了皇貴妃的稱號,憲宗追封寵妃萬貴妃為皇貴妃。此後,到了明神宗時期,神宗封寵妃鄭貴妃為皇貴妃,以後逐漸形成定製。

到了清代,清世祖順治十五年(1658年),順治採納禮官的建議:乾清宮設夫人1名,淑儀1名,婉侍6名,柔婉、芳婉各30名;慈寧宮設貞容一名、慎容2名,勤侍人數不定;女官設定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但此建議雖透過而未能執行。清聖祖康熙以後,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嬪等級,冊立皇后,位居中宮;皇貴妃,1名;貴妃,2名;妃,4名;嬪,6名;貴人、常在、答應,人數不定,只要是皇帝看中或寵幸的宮女均可納入其中。諸嬪妃各分居東、西十二宮。東六宮分別為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西六宮分別為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啟祥宮、長春宮、鹹福宮。

可見,如果單算有稱號的後宮,其實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多,但是,如果將後宮的女性都算上,那就不止“三千佳麗”了。明代,宮女一旦被選進宮,便永遠不能離宮,因此,有進無出,數量也就變得龐大。以嘉靖為例,據《明實錄》記載,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月,嘉靖帝諭內閣,嫌中宮妃御所用不足,又嫌多老疾,於是禮部尚書費寀隨即選女子年11歲以上、14歲以下者300人入宮。嘉靖三十一年12月選民間女子300人,嘉靖三十四年9月選民間女子10歲以下者160人,同年11月選湖廣、承天府民間女子20餘人。嘉靖四十三年正月選進宮女300人。共1080餘人,連同原有即達2000人左右,數量可觀。清代與明代不同,入宮的宮女到25歲時,便可離宮,這樣,有進有出,宮女的數量保證均衡,但數量也能達到3000人左右。

皇帝的三宮六院分別是什麼?

作用:

天子何以要有三宮六院

中國古代的嫡長繼承製,確實減少了國家的動亂與百姓的苦難。而這個制度的安全,就在於皇帝宗室要有足夠的「皇帝候選人」,因此,為確保皇帝有足夠的兒子,天子在禮制上必須有足夠的妻妾。

天子的妻妾是為了滿足慾望嗎?其實未必如此,因為皇帝過去臨幸后妃,是受管理的。當然古史我們不是很清楚,但至少明清的皇帝,在這方面是有限制的。相傳清康熙更為此置「敬事亭」,讓太監記載皇帝臨幸后妃的紀錄,一方面確保后妃懷的是皇帝的孩子,一方面也約束皇帝。

並且,整個後宮更有著明確嚴格的賞罰制度,比如隋唐,即為女官設6局24司,(共有尚宮局、尚儀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寢局、尚工局等),授享俸祿,秩比外朝官員。當然,中國某些混亂的朝代,皇帝可能淫亂,但大部分的時間,後宮的制度還是很嚴謹的。因此,要拿過去皇帝作為藉口,說明男人是三妻四妾的人,或許應該好好深思了!

皇帝的三宮六院分別是什麼?

好了,本期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各位看官點贊評論加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