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駱賓王:在封建王朝制度下消失的一代偉人

初唐四傑——駱賓王:在封建王朝制度下消失的一代偉人

相信大部分人最熟的都是駱賓王寫下的《詠鵝》。

從上世紀80年代起,駱賓王所寫的《詠鵝》就一直是我國一年級語文課本的第一首古詩,直到2019年的新編教材,《詠鵝》才被換成了《漢樂府·江南》。

可惜的是,駱賓王在歷史的長河中,只閃耀了那麼一下,就再也不見了。

早年生平

駱賓王(約619年—約687年),唐代著名詩人

《詠鵝》是駱賓王於七歲時寫的,他小時就名揚四海,被認為神童,才華橫溢。

初唐四傑——駱賓王:在封建王朝制度下消失的一代偉人

他的父親是青州博昌縣令,駱賓王小時可以說是過得順風順水,可惜他父親很早便去世了,故而駱賓王的青少年時期是在十分貧困的環境下度過的。

641年,22歲的駱賓王參加了科舉。初唐時期的科舉制度還不夠完善,科舉試卷並不遮蓋考生姓名,佔分值最高的作文題又沒有標準答案,所以,營私舞弊打人情分的現象十分普遍。

他們更加註重門第關係,有錢有地位的考生家裡早早就開始上下活動走關係送禮,沒有背景的孩子想依靠科舉出人頭地並不容易,即使是駱賓王這樣從小出名的神童也沒用。

駱賓王最終名落孫山,他寫下《疇昔篇》:

少年重英俠,弱歲賤衣冠。既託寰中賞,方承膝下歡。遨遊灞陵曲,風月洛城端。且知無玉饌,誰肯逐金丸!

科舉無門之後,駱賓王放浪形骸,如同那年的唐伯虎一樣,日日縱於吟詩作樂。

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唐高祖李淵的第十六子、道王李元慶非常欣賞他的才華,收他做了門客,他抓住了這次機會,也顯示出了自己足夠多的才華。

他寫下了一篇辭藻華麗的改制檄文,受到了皇帝的賞識和重用。

就這樣,他初入仕途便一路平坦的擔任奉禮郎。

初唐四傑——駱賓王:在封建王朝制度下消失的一代偉人

可他不懂朝政,以為皇帝賞識自己的觀念,一再上書聲討各方勢力,又因性格耿直得罪了同僚而被排擠丟官。

後進入四川,擔任了姚州道大總管李義機的幕僚,為其平定蠻族叛亂書寫檄文,結果看不慣同事的貪汙行徑有擅自離職。

後來唐高宗大赦天下,駱賓王出獄後又去擔任臨海縣丞,他又因無法適應官場而任性地棄官到揚州去遊歷。

最後實在混不下去,又跑到西域從軍,寫下“

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

”表達壯志豪情。

那段時間剛好是武則天登基,把控朝政的時候。憤憤不平中,駱賓王寫下了這首傳誦至今的五言絕句。

《於易水送人》: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他義無反顧地加入了聲討武則天的大隊中,並且掌管機要文書,為叛軍寫下了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他在這篇文章中將武則天罵得狗血淋頭,然而武則天聽完之後卻一點也沒生氣,反而極其欣賞他的才華,

她讀到“

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

”便怪怪罪宰相沒有將駱賓王籠絡住,以致於跑到了叛軍那裡。

初唐四傑——駱賓王:在封建王朝制度下消失的一代偉人

後來由於徐敬業叛亂準備倉促,缺乏政治、經濟和軍事優勢,結果僅僅不到三個月就被武則天派兵徹底鎮壓,徐敬業在逃亡的路上被部下所殺,而駱賓王的去向則成了一個謎團至今不知去向。

《新唐書·駱賓王傳》中記載:“亡命不知所歸。”

後有文,記載遠方高山上,一位七十多歲高僧便是早已遁空遠去的駱賓王。

初唐四傑——駱賓王:在封建王朝制度下消失的一代偉人

駱賓王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極高,他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三人一起被並稱為“初唐四傑”。

他的《帝京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在獄詠蟬》等詩文都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傑作,

他用自己的叛逆和耿直構造了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在歷史中詩體的改變產生了不可磨滅的變革。

他將唐代的詩從描寫宮廷生活,恩恩愛愛變得更加廣闊,更加貼近百姓和現實。

他一路走來,經歷多方磨難。詩體從市井生活延伸到了邊塞的苦寒之地。

正是因為初唐四傑的努力,才有了以後唐代詩歌繁榮廣闊的景象。

後來的大多人都是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才攀登到更高的山峰上去的。

然而,以駱賓王為代表的“初唐四傑”都經歷了坎坷悲慘的人生和結局,這令人唏噓不已,卻又在情理之中。

古之改天換日者,無不有流血犧牲。

初唐四傑——駱賓王:在封建王朝制度下消失的一代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