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漢代的古詩,質樸而直白,讓人臉紅

中國詩歌的體裁,根據詩句的字數分,可以分為四言詩,五言詩,六言詩,七言詩,雜言詩。

四言詩歌流行於先秦時期兩漢時期,詩經之中大部分為四言詩,兩漢時期四言詩雖然漸漸消失,但還是處於主流,翻開文選,昭明太子收錄的兩漢詩歌基本是四言詩。

四言詩的代表,除了詩經,就要數曹操了。太祖武帝曹操不僅用兵無敵,詩文也冠絕千古,龜雖壽,觀滄海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一首漢代的古詩,質樸而直白,讓人臉紅

同為帝王,不知為何劉邦的口碑不怎麼好,被人當成是無賴。如果僅僅是沒有文化的無賴,他的詩歌不可能寫得那麼豪邁悲愴,四言詩鴻鵠歌也寫得不錯: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

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後來四言詩基本沒有了,不過駢文之中以四六句為主,也可以看作是四言詩的變體。

六言詩歌很少,不代表沒有,其中以王維寫的最好,除了王維,張繼的六言詩也被王安石喜歡,不過總體上而言,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六言詩都趕不上五言詩,或者七言詩,洪邁在收集唐人萬首絕句的時候,只收錄了六言詩幾十首。

七言詩發軔於楚辭,並且成為唐詩最常見的體裁。

五言詩相傳為李陵和蘇武所傳,不過這個說法並不被人信服。多數人認為五言詩是詩歌自然發展而成,兩漢五言詩的最高成就是古詩十九首,很多人考證十九首的作者,不過沒有定論,也不可能有定論。

今天就來看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齊心同所願,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

無為守窮賤,轗軻長苦辛。

這是一首在宴會上抒發內心胸懷的一首詩。

一首漢代的古詩,質樸而直白,讓人臉紅

全詩意思是說:

今天的宴會讓人感到十分美好,酒席宴上的歡樂用語言無法形容。

古箏彈奏出的曲子是那麼高遠曠逸,雖然是新曲,卻妙不可言,讓人沉浸其中。

道德高尚的人,透過演奏樂曲來抒發情感,也只有在座的知音能聽出曲子的含義。

傾聽曲子,理解它的含義是大家的共同心願,只不過其中的含義並沒有被所有人理解。

人的一生就好像那漂浮於天地之間的塵土,很容易被一陣風吹走。

一首漢代的古詩,質樸而直白,讓人臉紅

最後四句,歷來解釋不同,有的人認為應該解釋為尋求高位,獲得一世繁華,不過如果這樣解釋,和其他十九首中的詩歌不搭,其他的詩歌都是在表現男女之間的情感,比如“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類似的還有很多。

所以王國維的解釋才是對的。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

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無為守窮賤,轗軻長苦辛。可為淫鄙之尤。然無視為淫詞、鄙詞者,以其真也。

實際上,後四句所要表達的就是人生苦短,不如抓緊時間尋歡作樂,這樣才不枉活一生。

所以“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描寫的是什麼,不用解釋也能被人理解了。

一首漢代的古詩,質樸而直白,讓人臉紅

有人會批判古詩十九首主題頹廢,不過結合當時的背景,也不難理解詩歌這樣寫。漢末戰亂頻發,生命朝不慮夕,如草芥一般,何不獲得更加自我一點呢?

為什麼沉寂了兩百多年的佛教,突然在魏晉南北朝突然被接受,和當時的戰亂也有極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