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了三、四年的老白茶,有機酸會增多?所以會出來酸味?

儲存了三、四年的老白茶,有機酸會增多?所以會出來酸味?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夸人是一門藝術。

韋小寶他在宮中做事,接近了康熙,開始發跡。

那時,康親王就很有學問的誇了他。

“你是皇上身邊的人,只怕皇上一天也少不得你。”

這句話看起來舉重若輕,看似不是夸人,但卻巧妙的把韋小寶最牛逼的地方給誇了 ,這就叫做夸人誇到位了。

人情練達皆文章,很多人覺得夸人很容易嘛,不就是把人往實力表揚,不斷貼金就行了嗎?

注意,這可不是那麼簡單的,夸人誇到位,也是需要本事的。

儲存了三、四年的老白茶,有機酸會增多?所以會出來酸味?

要不然,夸人誇不到位,那是很尬的事。

行走江湖要是對人家的行業、志趣不瞭解,亂誇一通那就尷尬了。

比如,像是誇黃藥師。

“這是桃花島黃島主,曾經和全真七子都戰過平手。”

這樣的過往,正主覺得壓根微不足道,甚至都不想提,那可不是很尷尬?

像是誇茶葉裡的老白茶,基本功都還沒學好。看到“有機酸”這三個字,就強行穿鑿出存放了三、四年的白茶會慢慢積累酸味。

並且還跟毫不相干的“武夷酸”拉攏出來,認為茶葉存出酸味是正常。

這可是,太能斷章取義了,是茶圈裡的新騙術。

儲存了三、四年的老白茶,有機酸會增多?所以會出來酸味?

《2》

武夷巖茶,是烏龍茶,是半發酵茶。

而白茶是輕微發酵,兩者間如何能相比?

縱觀六大茶類的加工,白茶和巖茶是兩種極端。

一者的加工,最最推崇天然簡樸原生態。

另一者的工藝,卻以繁瑣複雜獨步茶圈,要做青,要揉捻,要焙火。

用武夷酸去類比白茶中的酸味,這怎麼也行不通哇。

巖茶和白茶之間,不論是樹種還是工藝,都差遠了。

武夷巖茶的茶樹品種,涵蓋了很多,水仙、肉桂、黃觀音105、金牡丹220、北斗、梅佔、鐵羅漢等等。

論茶樹品種的性狀特徵,有灌木型的,也有小喬木型的。

葉片形態有大的寬的,也有細的窄的。

儲存了三、四年的老白茶,有機酸會增多?所以會出來酸味?

有早生的品種,也有芽葉發育狀態較為遲緩一些的。

但白茶的茶樹品種就顯得簡單多了,市面上絕大部分的白茶成品,樹種都可溯源到大白茶、大毫茶上。

據有關不同茶樹品種的有機酸含量測定,資料顯示,採用福鼎茶樹品種加工的烘青綠茶有機酸含量最低,為0。538mg/ml,這點數量,幾乎可忽略不計。

另外,再從不同茶類的對比看,有機酸的含量差異也很大。

從紅茶和烏龍茶中的有機酸總量可以看出,茶葉有機酸和加工工藝,特別是發酵程度有關。發酵越重,有機酸含量越高。

而傳統白茶的加工,基礎工藝是萎凋,乾燥,整體的發酵程度不高。

是以,白茶內部的有機酸含量極低。

用“武夷酸”去類比白茶的有機酸,那可就太穿鑿附會了。

儲存了三、四年的老白茶,有機酸會增多?所以會出來酸味?

儲存了三、四年的老白茶,有機酸會增多?所以會出來酸味?

5年老白茶,2015年秋壽眉後壓餅《半生緣》

檢視

《3》

有人說,“存放了三、四年的白茶,有機酸會逐漸積累,酸味物質會慢慢體現”。

乍眼一看,聽起來好像對。但仔細一想,卻怎麼也不合理。

正常的老白茶不一定有酸味啊,發出酸味那不就是存壞了嗎?

這句話背後的邏輯錯誤,在於弄錯了有機酸的形成原理。

茶葉裡的有機酸是怎麼形成的?圈內好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機酸,可與醇反應生成酯。羧基是羧酸的官能團,羧酸在自然界中常以遊離狀態或以鹽、酯的形式廣泛存在。

茶葉裡面含有多種數量較少的遊離有機酸。

有機酸的形成,有些是茶樹生長時自帶的,參與茶樹的新陳代謝。

比如種子萌發時和新梢萌發時形成較多的有機酸,這是茶樹代謝旺盛的標誌。

儲存了三、四年的老白茶,有機酸會增多?所以會出來酸味?

另外,有的有機酸是在製茶過程中產生或增加的。

趙和濤的研究表明,紅茶經過萎凋、揉捻、發酵等加工工序後,有機酸總量呈增長趨勢,如草酸、琥珀酸等有機酸,鮮葉中含量為1。44% ,萎凋葉中含量為1.51% ,揉捻葉中含量為1.72% ,直至乾燥時才有所降低。

至於說“白茶中的酸味是陳化產生的,是有機酸的積累。”

從源頭上看,這可完全就錯了。

茶樹的生長特性裡,有機酸的是植物本身具有的物質。

而再退一萬步說,哪怕是將茶青鮮葉採下來後,有機酸的含量增加了。這也不是在儲存陳化過程中增加的,而是在加工過程中變多的。

並且,這還與茶葉的發酵程度,以及特定的工藝有關。

傳統白茶的加工,沒有揉捻,沒有殺青,只有萎凋和乾燥。

又怎麼會在製茶時,無緣無故的讓白茶的有機酸的含量變高呢?

儲存了三、四年的老白茶,有機酸會增多?所以會出來酸味?

《4》

話說,有機酸一定是酸味嗎?

看到一個“酸”字,不少人容易創造一個謬論——有機酸=酸味物質。

額,這是錯的。在這樣的謬論裡,包含了化學的基礎知識。

有機酸它是一個大分類,還不一定是酸味!

廣義上含有羧基的有機化合物均被稱為有機酸,但從茶葉化學成分的測定角度來看,有機酸又有不同的劃分歸類。

如,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分之一。氨基酸裡的茶氨酸,滋味是清爽、清甜的。

綠原酸和沒食子酸,歸入為多酚類物質。

儲存了三、四年的老白茶,有機酸會增多?所以會出來酸味?

抗壞血酸是維生素的一種。

至於乙酸、丁酸、己烯酸則被歸類於易揮發的化合物。

研究表明,茶葉中含有近30 種的有機酸,而在茶葉香氣成分裡發現的有機酸,就有25種。

有機酸裡,其中的脂肪酸會影響茶葉的香氣組分形成,像是乙酸、正丁酸等,可以構成香氣。

另外,由於茶葉中的亞麻酸、亞油酸等氧化降解可生成己烯醇和己烯醛等芳香物質。

可見有機酸是茶葉香氣形成的主要成分之一。

對茶葉而言,有機酸更多的是呈香物質,而非是酸味!

看到“有機酸”三個字,想當然的理解成“酸味”。那可就太不嚴謹,太望文生義了。

儲存了三、四年的老白茶,有機酸會增多?所以會出來酸味?

儲存了三、四年的老白茶,有機酸會增多?所以會出來酸味?

2016白露後壓餅(蝶戀花),彩蝶翩遷,蜂繚翠梅

檢視

《5》

老白茶裡的酸味,是怎麼產生的?

這和茶葉的含水量,脫不了關係。

要不然,請所有標榜白茶有“梅子味”等酸味情況的茶掌櫃,先測一測自家老白茶的含水量。

看看那些發酸的茶葉,含水量是否超過了8。5%?

(含水量低於8。5%是白茶國標的硬性規定)

如果含水量超標,幹度不合格。

那麼不好意思,所謂發酸的老白茶,實際上是茶葉受潮存壞的表現。

前文提到,脂肪酸是茶葉的重要香氣組分。

儲存了三、四年的老白茶,有機酸會增多?所以會出來酸味?

但隨著茶葉貯藏時間的延長,在較高的溫度、強光照和有氧的貯藏條件下,茶葉中的脂類化合物將進一步水解氧化分解,產生具有揮發性的小分子醛、酮、醇等成分,這是茶

葉陳化或劣變的主要原因之一,產生黴味或腐敗味。

注意,高溫、強光,不密封的存茶條件,和白茶的儲存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所有茶葉的儲存,避光、密封、乾燥、陰涼、無異味儲存,是基礎要求。

長期儲存老白茶,外包裝建議用瓦楞紙箱、塑膠袋、鋁箔袋逐層密封,內袋的開口要分別綁緊。

而外層的紙箱要用膠帶密封。經過嚴實的三層包裝打包後,存茶的紙箱還要離牆、離地儲存,避免沾上太多的潮溼水汽。

儲存了三、四年的老白茶,有機酸會增多?所以會出來酸味?

至於儲存茶葉的室內環境,空氣不能太沉悶,不能有灰塵味,要定期打掃。

白茶的儲存陳化環境,以常溫25℃以下,室內溼度不要超過45%為宜。

嚴格標準倉儲出來的白茶,對外界的水汽做到了嚴防死守,茶葉內部根本不會發生“酸敗”反應。

除非是茶葉沒存好,將茶葉存壞發酸了。

才要穿鑿附會的將“有機酸”當成是老白茶裡的酸味,並廣而告之,誤導大眾。

但事實上,帶酸味的老白茶,就是不好。

酸味的產生,來源自茶葉的受潮變質,可別扯上有機酸來說事!

儲存了三、四年的老白茶,有機酸會增多?所以會出來酸味?

儲存了三、四年的老白茶,有機酸會增多?所以會出來酸味?

小陳茶事百度直播首秀,特惠100份(60克裝2019高山一級白牡丹)

檢視

《6》

有機酸,是茶葉專業領域裡研究較少的內容。

對普通大眾而言,更是一個陌生概念。

一開始看到這樣“高大上”的新名詞時,若是不加嚴謹查證,很容易出錯。

特別是圈子內有部分,既對基礎化學知識不瞭解,又別有用心的人,會強行拉出“有機酸”為梅子味的老白茶作背書。

實際上,黑就是黑,白就是白。

白茶的陳化過程中,不會增加有機酸的含量。

更何況,現在在茶葉裡發現了30種有機酸,絕大部分和香氣物質有關。

遇上一款發酸的白茶,那和有機酸沒太大關聯,存壞酸變的機率更高!

參考資料:

1。劉盼盼,鍾小玉,許勇泉,等. 茶葉中有機酸及其浸出特性研究[J]. 茶葉科學,2013(5):405 - 410.

2。譚和平,葉善蓉,陳麗,等. 茶葉中有機酸的測試方法概述[J]. 中國測試技術,2008,34(6):77 - 80

3。廖書娟. 不同茶樹品種脂肪酸和糖苷類香氣前體物質的研究[D]. 重慶:西南大學,2006.

4。趙和濤。 紅茶加工中有機酸代謝及對茶葉香氣形成的影響[J]。 茶葉通訊, 1993 (1): 25-27。

版權宣告: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