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帶兵打仗戴面具的只此二人

北齊 蘭陵王 高長恭

高長恭(541年-573年),是北齊神武皇帝(死後追贈)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為北齊貴族,將領封爵蘭陵王。累次升任至幷州刺史。突厥攻入晉陽,高長恭奮力將其擊退。邙山之戰,高長恭為中軍,率領五百騎兵再入周軍包圍,此戰名聲大振,士兵為了謳歌他,創作了著名的《蘭陵王入陣曲》。

古代帶兵打仗戴面具的只此二人

真實的歷史終是太過無趣

傳說這位英俊的貴族因為太過俊美,因此每次衝鋒時,都會帶上一副猙獰的鐵面具。可是在正史中找不到足夠的證據。

古代帶兵打仗戴面具的只此二人

究其蘭陵王一生,談不上波瀾壯闊,也不算精彩創奇,史書上僅僅四百字傳記,略述其生平。千百年後,我們想了解他時才發現他的歷史面貌很是模糊。如今在河北磁縣城南5公里劉莊村還可以看到他的墓碑,“齊故假黃鉞太師太尉公蘭陵忠武王碑”篆書。在浩瀚歷史中他就是這麼一個乾巴巴的官方身份夾在厚厚的歷史史冊中,多的是他在民間的形象。不管是在史書上還是在民間,都代表了文化發展和歷史的前進。

北宋 狄青

代兄受過,開始軍旅生涯

狄青,生於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卒於嘉佑二年(1057)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陽)人。出身貧寒,少時其兄與人鬥毆,狄青代兄受過,宋代士兵和犯人都照例在臉上刺字,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古代帶兵打仗戴面具的只此二人

數立戰功,開始受到封賞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為延州指揮使,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卓越戰功。朝廷中韓琦,范仲淹都跟的關係很好。范仲淹還送他《左氏春秋》因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以功升樞密副使。

人生最著名的戰役---暗取崑崙關

公元1053年,狄青率軍去征討叛軍儂智高部。他打算穿過崑崙關(今廣西南寧東北),但是有重兵把守只能把部隊駐紮在關下。此時正是正月十四,軍營中張燈結綵一篇喜氣洋洋的節日景象。狄青宣佈暢飲三天三夜,這些情況被儂智高的密探知道了,認為他們不會進攻就放鬆了警惕。第一夜,與高階軍官開懷暢飲,鬧個通宵。第二夜喝到二更天忽然嘔吐起來,隨從人員連忙把他扶到內室,過了一會派人代他向各位致意並叫大家多喝幾杯。大家喝的盡興,一直到矇矇亮,一陣馬蹄聲敲破了清晨的沉寂。一個騎兵飛身下馬,向文官們報告:狄將軍已經拿下了崑崙關!在座的無不驚喜交加,說狄將軍剛才還在這飲酒,怎麼神不知鬼不覺地斬將奪關了。

古代帶兵打仗戴面具的只此二人

原來,狄青設宴幾次派人勸酒讓軍官們不要離開酒席,都是做給儂智高派來的奸細看的。於是,儂智高就誤認為狄青和將領們都在宴會上,不可能會在元宵節之夜去攻打崑崙關。就這樣暗中出擊一舉拿下崑崙關。

盛極必衰,深受猜忌,抑鬱而終

由於北宋重文輕武的國策,在狄青權力以及功勳越來越大的時候朝廷開始對他猜忌。有人說,狄青家的狗頭在長角,有人說狄青的住宅夜裡有光怪,這些現象被認為時要奪取王位的徵兆。於是做了僅僅四個月的樞密使就被罷官離開京師。到陳州之後,朝廷忍讓不放心,每半個月就遣中使,名曰撫問,實則監督。每次使者到來他都“驚疑終日”擔驚受怕,不到半年發病抑鬱而終。這位一代名將,沒有在大刀箭雨倒下,血染疆場,馬革裹屍,卻死在猜忌之下。通觀兩宋,北宋的狄青,南宋的岳飛,他們連個的命運都很悲慘,他們可以說時代和命運下屈死的。

古代帶兵打仗戴面具的只此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