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王子城霸王門|湖州人文地理之三

項王子城霸王門|湖州人文地理之三

湖州北門奉勝門。傳說中項羽北上抗秦的出征地。

項王子城霸王門|湖州人文地理之三

湖城西北,弁山煙雲。項羽在湖主要活動地之一。項羽死後被尊為蒼弁山神。

項王子城霸王門|湖州人文地理之三

太湖漊港北塘河上的項王塘橋

秦漢之際的項羽是一位悲情英雄,他那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引得後世不少詩人為之詠歎。宋李清照讚歎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司馬遷的敘述涉及兩個江東的著名典故:江東子弟兵和無顏見江東父老。

公元前306年,楚滅越置江東郡,楚文化東漸。戰國晚期,春申君黃歇徙封江東,始置菰城縣屬江東東境,這是湖州地區行政建置的開始。公元前222年秦置會稽郡,而菰城縣改稱烏程縣。《史記。項羽本紀》說“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徭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吳中豪傑為校尉、候、司馬”,這就是江東八千子弟的來歷。那史記所記載的“吳中”,唐顏真卿在《項王廟碑陰述》裡明確指出“西楚霸王當秦之末,與叔梁避仇於吳中,蓋今之湖州也”。

因此,有人把項羽所率子弟兵稱之為“烏程兵”。吳興喬漊村南的北塘河上有一座三孔石樑橋,名喚項王塘橋,橋上有楹聯:“橋號項王,率卒經過有項羽”、“當將獨握虎符,從戰八千輩”,說項羽曾帶領八千烏程子弟兵由此殺向會稽郡府所在地蘇州。把跟著項羽的子弟兵說成是“烏程兵”有誇大之嫌,但子弟兵裡尚武彪悍的烏程人一定為數不少。江東子弟兵,是項家軍的主力精銳,不管是鉅鹿之戰破釜沉舟擊潰秦軍,還是彭城之戰以少勝速決漢軍,他們都是令人窒息的存在,被譽為中國古代最強悍的軍團之一。

在江東故地,只有吳興一帶關於項羽的志書記載和民間傳說歷代不絕,從一個側面說明項王與吳興的淵源。黃歇對菰城縣的經營管理是有效的,秦代的烏程成了楚國舊貴族逃亡之地,項羽與叔叔項梁就避仇於此。秦滅楚時項羽不滿十歲,避仇吳中正當青春年少,秦始皇東巡,項羽偷看秦皇輿並放言“彼可取而代之”。《嘉泰吳興志》記載:“掩浦在烏程縣東北一十六里,一名項浦,顧長生《三吳土地誌》雲:‘昔項羽觀秦皇輿大言梁掩其口處因名。’”“踏雲烏騅”是霸王項羽的坐騎,相傳弁山腳下的龍溪出了一個水怪,整天興風作浪,最後被項羽出手降服了,水怪變成了烏騅馬,心甘情願地供霸王驅使了一生。弁山有項羽大量遺蹟傳說,如項王走馬埒、飲馬池、繫馬木、磨劍石等等,說明弁山曾是項羽年輕時候厲兵秣馬之所。

項王子城霸王門|湖州人文地理之三

項羽築子城浮雕

項王子城霸王門|湖州人文地理之三

湖州子城唐代東城牆遺址

項王子城霸王門|湖州人文地理之三

項王與虞姬,項王子城東門舊址前的雕塑

秦末,項羽為便於操練兵馬,選中苕溪眾水交匯的江渚匯東北築城屯軍,城牆高築,四周開城壕。嘉泰吳興志載:“按舊志,子城為項羽故城。”漢初烏程縣治由菰城遷入項王故城,古時,湖州的州、路、府衙門一直都在這個位置。子城位於今愛山廣場一帶,據《成化湖州府志》雲,子城“週一裡三百六十七步,東西二百三十七步,南北一百三十六步”(古代一步合今1。6米)。子城到了唐代,則更為雄偉壯麗,城門上建有雄偉的城樓,如明月樓、銷暑樓、清風樓、會景樓、閶門樓等,有記載的就有11座。吳越國納土歸宋,子城奉勅拆毀,僅留存中門及譙樓,自宋代至清朝,譙樓曾多次修繕,成為湖城一景。民國初,其後半部分改建為公園。因愛山廣場步行街建設,2008年3月到7月對子城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2010年在原址建展覽館保護展示。遺址為子城東段城牆,晚唐、五代吳越國、南宋三大時期的牆體相互疊壓。遺址還出土了大量三國孫吳、兩晉、南宋、唐宋時期的遺物。尤其三國時期瓦當的出土,為孫吳設吳興郡於此提供了物證。

綜合歷代史籍方誌的記載,吳興是項羽避仇期間活動的核心區域,在此築子城,收賓客,練子弟,厲兵秣馬,積蓄力量,以待“取而代之”的機會,在烏程的賓客及弟子是他的基礎部隊。秦二世二年(前208)五月,陳勝手下大將召平假陳王命拜項羽之叔項梁為楚王上柱國,要他急速西進攻秦。六月,項梁、項羽叔侄率師北出。有人說北為凶門,不吉。項羽說,暴秦在北,毅然決然破凶門而出,率子弟兵沿太湖北上,開始叱吒風雲的反秦爭霸生涯,那一年項羽24歲。最後項羽垓下兵敗,烏江自刎,魂歸吳興蒼弁。

項王子城霸王門|湖州人文地理之三

奉勝門霸王出征

項王子城霸王門|湖州人文地理之三

跟著項王出征的烏程子弟兵

項王子城霸王門|湖州人文地理之三

項王塘橋上的楹聯:橋號項王,率卒經過有項羽

項王子城霸王門|湖州人文地理之三

太湖漊港義皋村的常勝塘橋

項王子城霸王門|湖州人文地理之三

常勝塘橋全景

項羽對這座城市的影響是深遠的。當年項羽擇眾水交匯的江渚匯築城就奠定我們這座城市格調和風格,水巷、小橋、流水、人家,組合成了湖州城市獨特的水鄉空間脈絡。湖州的城牆也依水而走,形成了一個別具韻味的六邊形,湖城六門中奉勝門為水陸共一門,其餘皆水陸分門,城門左扇屬陸,右扇屬水,為霅溪支流所出,奉勝門是本城北控太湖之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為紀念楚霸王,便將奉勝門叫作“霸王門”。《嘉泰吳興志》還記載,“楚帝橋舊名奉勝橋。楚帝橋在湖州府子城北,近楚帝廟因以得名,楚帝即項王也,陳朝嘗封。楚帝橋跨出奉勝門霅溪支港。”當時湖州城內有七座規模較大的橋,楚帝橋是其中之一。

對項羽的祭祀一直到東漢後期才被允許,弁山和城內兩處項王廟均始建於東漢。吳興民間對項王的敬仰和懷念的力量非常強大,吳興民間歷來尊項羽為蒼弁山神,稱項羽為項羽神、卞山王、憤王,當做神靈拜祭。六朝時期,關於項羽神的靈異傳說甚至載入了《宋書》、《南齊書》、《南史》等史書。孔季恭“為吳興太守,先是,吳興頻喪太守,雲項羽神為卞山王,居郡聽事,二千石至,常避之。季恭居聽事,竟無害也”。“吳興卞山有項羽廟,土人名為憤王宮,相承雲羽多居郡廳事,遂於廳事安床幕為神座,前後二千石皆於廳拜,祠以軛下牛,而避居他室”。蕭琛為吳興太守,“至郡著屐告廳事,聞室中有叱吒聲,琛厲色曰:‘生不能與漢祖爭中原,死據此廳,何也?’因遷之於廟,後竟無他。”湖州人陳霸先建立陳朝,特遣中書舍人韋鼎冊封項羽為帝並建廟。顧炎武在《日知錄》裡說,“六朝時吳興項羽神最為顯赫。合此數事觀之,憤王之盛行於六朝,益可信矣”。

武則天垂拱四年(688)六月,狄仁傑擔任江南道巡撫大使,在江南移風易俗,有《檄西楚霸王文》流傳於世。清同治《湖州府志》記載,狄仁傑來湖視察,要把西楚霸王廟拆除,湖州父老立即請願要求保留該廟。當天晚上狄仁傑得一夢,夢中西楚霸王和他評理。項羽說,我起義出兵為了國家有功,保境安民亦有功,何嘗不可享受民間祭祀。狄醒後,認為項羽說得有理,就保留了西楚霸王廟。中唐大曆年間顏真卿因陸羽之請,在弁山項王廟重新為項羽立碑,並親撰《項王廟碑陰述》,明確指出“雖滅秦而宰制天下,其魂魄猶思樂其邦,至今廟食不絕,其神靈事蹟俱見於競陵子陸羽所載圖經”。北宋左文質在《吳興統記》雲:“子城內地為項籍故城,有古項王廟。以宋永初二年中廢,後又興廟於楚帝寺。又云:當後漢,吳,晉時有二廟。一在卞山,一在子城內,宋永初二年並廢,尋以其靈驗置於州北二里,今項王寺也。”

項王子城霸王門|湖州人文地理之三

項王魂歸之地:弁山

項王子城霸王門|湖州人文地理之三

蒼弁清秋

項王子城霸王門|湖州人文地理之三

龍溪畔的項王公園

項王子城霸王門|湖州人文地理之三

雪中的項王出征雕像更顯威武

項王子城霸王門|湖州人文地理之三

奉勝門兩側的浮雕

如今的項王公園位於龍溪港南岸,是“霸王門”的遺址所在。新修的高大城門中央,刻著“奉勝”兩字,兩側都可以拾級而上。城門之上建造了一座傳統木結構的項王樓,內部展示項羽生平事蹟資料。城門為拱券造型,門洞地鋪一半方磚一半水池,上覆玻璃,方便行人通行,體現“水陸共一門”的景觀特色。城門西北側的項王長廊採用傳統廊亭做法,一側觀水,一側賞園。西側入口處結合地形,設計3片景牆,上用陶版浮雕篆刻項羽生平典故以及項羽在湖州的一些傳說故事。城門北側正中是項羽橫槍立馬的主雕塑,烏騅馬三蹄著地,一蹄揚起,似乎正在蓄勢待發,項羽雙眼目視前方,左手拉著韁繩,右手提槍,披風鎧甲,一副威風凜凜出征的架勢。相傳項羽帶著烏程的子弟兵出奉勝門,沿著南太湖一路向東,經過義皋的常勝塘橋,烏程的父老希望項羽常勝平定天下。湖州人對項羽不肯過江東,始終耿耿於懷,正如當過湖州刺史的杜牧所寫的:“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