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恐成為一種流行病,這可能是商家的一種詭計!

有沒有發現,刷抖音、小紅書發現患社恐症的人還是蠻多的,突然有一種找到了知音、找到了組織的感受。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可能也是商家的詭計呢?

相比爸媽可以隨意在街上和陌生人相談好幾個小時,自己更願意去解高數題或者幹活,也比讓我接待一個不熟悉的人要強,社恐人的現狀就是如此吧。

當社恐成為一種流行病,這可能是商家的一種詭計!

那真的有那麼多的社恐嗎?作為一種症狀來說,大部分人是達不到醫學上界定的社恐標準,更多的應該是對生活的逃避。

而商家出於推廣的目的,利用媒體打造鋪天蓋地的社恐人設,拉近與使用者的距離,利用共情的效果,塑造一個社恐人應該生活的模式,最終達到產品消費效果。

當社恐成為一種流行病,這可能是商家的一種詭計!

賦予孤獨感

雖然網路渠道的開啟讓社恐人可以不透過與人接觸也能獲取資訊,但商家可以定向輸出對應的內容資訊給社恐人群,透過情緒的分享,擴大孤獨的情緒,引起共鳴。

當社恐成為一種流行病,這可能是商家的一種詭計!

建造資訊繭房

當一個人的身邊圍繞著眾多由商家一手塑造的”社恐人物“,就會陷入到精心準備好的資訊繭房裡,什麼訊息該流入、什麼訊息不該流入,都由他們說了算。畢竟你能接觸到,以及你所相信的人,都是他們所創造出來的。

當社恐成為一種流行病,這可能是商家的一種詭計!

韭菜收割

而到了合適的時機,就是商家向”韭菜“們揮刀的時候。向社恐人群輸出社恐應該如何交際、如何生活,怎樣才能享受自己的人生,所涉及到的產品、課程,就是他們最終獲利的手段。

當社恐成為一種流行病,這可能是商家的一種詭計!

網路的開放使得眾多商家能夠輕易在網路渠道上做廣告,比起以前的單一推廣渠道要豐富太多,而且其推廣手段也層出不窮,稍微不注意看,就陷入了推廣的圈套裡了。

特別是一些看似感同身受的分享,更容易獲得讀者的共鳴與支援,其所帶的產品也就更容易讓讀者買賬。

當社恐成為一種流行病,這可能是商家的一種詭計!

資訊碎片化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提高資訊甄別能力與思維邏輯能力,相信自己的判斷,不要輕易被外界的情感與資訊所矇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