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第一名將,逼得朱元璋要主動投降,年僅42歲意外被刺

金庸名著《倚天屠龍記》裡,明教眾人有個絕大的對手——郡主趙敏之父,汝陽王察罕帖木兒。

小說裡他是蒙古天下兵馬大元帥,兵多將廣,手下兼有武林人物助陣,義子王保保也是一時人傑,是抗元力量的最大敵人。

察罕帖木兒並不是金庸先生杜撰出來的,史上確有其人,並且金庸在書裡寫得已經算比較客氣,如果要按照歷史來說,察罕帖木兒對當時各路義軍來說,是泰山壓頂一般的存在,如果他要不是意外身亡,包括朱元璋在內的各路人馬生存都是大問題,要想稱帝統一全國,恐怕只能做夢想想。

好多人以為元末政府腐朽不堪,元軍不堪一擊,個個混吃等死,就等著朱元璋發起北伐,直取大都,收復脫離漢人500年的燕雲十六州。

元末第一名將,逼得朱元璋要主動投降,年僅42歲意外被刺

哪有這麼容易。

元朝政府腐敗不假,不少元軍戰鬥力不高也是真,但真正有戰鬥力的,不是元朝政府直屬的正規軍,而是眾多名將指揮的自己嫡系部隊。

名將啊,不是《英烈傳》裡那些名將,我說的是元朝的名將。

嗯,元朝不但有名將,為數還不少。

掰著指頭數一數:脫脫、察罕帖木兒、孛羅帖木兒、王保保、李思齊、張良弼等等。

其中,察罕帖木兒可稱名將中的名將,在這些人裡可稱為第一。

如果按照《權力的遊戲》中龍母頭銜來形容,他大致可以被這樣稱呼:

木華黎的後裔、梁王阿魯溫之子、汝寧府達魯花赤、河南行省平章政事、陝西行臺御史中丞、大都守護者、紅巾軍的夢魘、劉福通的剋星、朱元璋的受降人。

這麼多頭銜,可不是吹的,都有其來歷,那是察罕帖木兒靠實力實打實掙來的。

元末第一名將,逼得朱元璋要主動投降,年僅42歲意外被刺

從出身來說,察罕帖木兒來自貴族家庭,他是成吉思汗四傑之一木華黎後裔,家族世代在元朝為官,祖父乃蠻臺、父親阿魯溫也都為元廷效力。

可要是以為察罕帖木兒是憑藉出身才得以出頭的,那也就錯了。

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時候,朱元璋還剛剛投奔郭子興,紅巾軍的領袖是劉福通。短短几年,他率部屢敗元軍,席捲江淮,到至正十五年已擁立韓林兒為帝,建立起了龍鳳政權。

元軍的表現確實很差勁,他們戰術呆板、指揮不力、軍無鬥志,似乎早已失去了祖先們無往不勝的榮光。

劉福通是個猛人,此時他兵力號稱百萬,“廣積糧、緩稱王”——那是實力弱小,需要猥瑣發育的朱元璋才幹的事,劉福通要的是一鼓作氣,直接推翻元朝。他接連派出四路大軍北伐,關中、陝西、山東、山西殺聲震天,至正十七年,中路大軍已攻克北宋舊都汴梁。

紅巾軍氣焰張天,照這個劇本發展下去,大都也撐不了多久,什麼陳友諒、朱元璋、張士誠之流,只能乖乖俯首稱臣。

可是啊,這樣就把元朝看得太簡單了,他們也有猛人啊。

猛人不是來自朝廷,而是來自民間,最牛的一位就是察罕帖木兒。

元末第一名將,逼得朱元璋要主動投降,年僅42歲意外被刺

前面說了,察罕帖木兒雖然出身貴族,這時卻並沒有功名,也沒有官職。但對猛人察罕帖木兒來說,這些都不需要。

他自己組織起當地幾百人的民兵,號稱“義兵”,也叫“鄉軍”,與紅巾軍交戰,保衛地方。

雖然只是民兵,在察罕帖木兒指揮下,這些非正規軍卻爆發出比正規元軍更強大的戰鬥力,屢次擊敗前來進攻的紅巾軍。

察罕帖木兒趁機反殺,收復了不少城池,自己實力也壯大起來。

元廷正愁無人可用,察罕帖木兒的橫空出世讓元順帝大喜,承認他們為正規軍,併為察罕帖木兒加官進爵,授他為中順大夫、汝寧府達魯花赤。

這也就是元末時局的真實體現,其實支援元朝的人並不少,官紳階級大部分是站在元朝立場上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紅巾軍是農民軍嘛,農民軍來了,官紳地主哪還討得了好。

鄉軍也並非只有察罕帖木兒一家,李思齊、王宣還有後來的王保保等人,都是憑鄉軍起家,搞得有聲有色,得到了元朝冊封,被收編為正規軍。

這些原本的鄉軍才是紅巾軍真正的對手,他們是為自己利益作戰,所以格外賣命,畢竟輸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只要有好的統帥,鄉軍的戰鬥力不輸農民軍。

察罕帖木兒不是好的統帥,他是特別好的統帥。

從至正十二年起兵起,經歷四年征戰,他的戰績是不敗。

不打仗也能保持不敗,察罕帖木兒是連戰連勝。

元末第一名將,逼得朱元璋要主動投降,年僅42歲意外被刺

數數他的戰績:

至正十二年,與李思齊一起擊破羅山紅巾軍;

隨後屯駐沈丘,屢戰屢捷;

至正十五年,進入河南作戰,擊破劉福通;

夜襲滎陽叛變苗軍,盡俘之,安置在中牟;

不久,紅巾軍大張旗鼓,發兵30萬前來中牟決戰,察罕帖木兒大破之,一直追殺出十多里;

至正十六年,劉福通的西路軍攻破潼關,進入河南。察罕帖木兒率軍圍剿,西路紅巾軍無法抵擋,從河南進入山西,察罕帖木兒緊追不捨,紅巾軍回師繼續交戰又被擊敗,只得退回陝西。

元順帝用察罕帖木兒用得順手,繼續命他出徵陝西,雖然派出了還有李思齊、劉哈剌不花等幾路兵馬,其中的煞星還是察罕帖木兒。

他用計引紅巾軍主力圍攻鳳翔,自己設下伏兵,元軍裡應外合,大破紅巾軍,被殺者數以萬計,伏屍百餘里。

接連被察罕帖木兒擊敗,西路紅巾軍再也沒有實力折騰了,只得退入寧夏,從此一蹶不振。

上面這些還是小意思,察罕帖木兒真正高光的時間要從至正十八年開始。

同一時期,朱元璋剛攻下應天不久,兵力不到十萬,地盤依舊還很少。

當年二月,從陝西被調回的察罕帖木兒在太行山南麓伏擊北伐的中路紅巾軍首領毛貴所部,將他們趕出山西。毛貴膽寒,不敢再與察罕帖木兒交戰,放棄了原來的計劃,繞個大圈子避開察罕,轉而攻擊上都去了。

五月,察罕又在洛陽擊退劉福通大將周全,守住了洛陽。

劉福通派出的各路北伐軍,不是被察罕帖木兒遏制就是被他擊敗,還有的不敢與他交戰,只好遠遠避開,各路人馬都沒能達到預定的戰略目標。

劉福通恨得牙癢癢的,要是沒有此人,自己早就北伐成功,攻下大都了!

察罕帖木兒穩定形勢後,下一個目標正是劉福通!

五月,他集結人馬進攻汴梁,劉福通此時兵力和地盤縮水嚴重,察罕帖木兒卻越打越順,清除了外圍後,把汴梁城圍得水洩不通,紅巾軍屢次出城作戰,無一勝績。

到八月,城內糧草已盡,劉福通不得不護著韓林兒突圍而出,連城內的皇后都沒能帶走,數萬官員、家屬都被俘虜,要多慘有多慘。

此戰後,盛極一時的劉福通實力盡失,從此依賴於其他人的保護,失去了逐鹿天下的資本。

元末第一名將,逼得朱元璋要主動投降,年僅42歲意外被刺

相對應的,察罕帖木兒此時名震天下,兵多將廣,要說此時天下第一名將,非察罕帖木兒莫屬,《英烈傳》裡那些大明開國名將,這時還都是剛小成氣候朱元璋手下的軍頭。

此時最強大的農民軍成了陳友諒,朱元璋剛採納劉基“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這多少也是看到劉福通被打得如此之慘,意識到誰要做出頭椽子就會遭到察罕帖木兒毒打。

但陳友諒並不會放過朱元璋,兩人不斷互相攻打,朱元璋的勇將花雲也在太平被陳友諒殺死,兩軍大戰一場是早晚的事。

朱元璋的麻煩不止陳友諒,張士誠也一直蠢蠢欲動,再加上汴梁失守後,察罕帖木兒又進兵山東,北方屏障已不復存在,他已經暴露在元軍兵鋒之下。

朱元璋能夠坐大,依賴的是劉福通、徐壽輝、張士誠在北、西、東三個方向替他擋住了元軍主力,所以他一直沒受到元軍主力的直接攻擊,才能完成發育。

現在形勢不妙,三面屏障成了三面受敵,如此惡劣的形勢,即使是老朱也吃不消。

尤其察罕帖木兒這個凶神惡煞,要是他拿下山東全境,直奔自己殺來,老朱恐怕就得提前領盒飯。

朱元璋也慌了,相比張士誠或陳友諒,察罕帖木兒更難對付。

左思右想,他決定屈膝,派出使者向察罕帖木兒示好,換取他不來背刺自己。

示好當然不是口頭表示一下,要拿出誠意,就得歸順元朝。

老朱也認了,再怎麼樣也比被滅了好。

元末第一名將,逼得朱元璋要主動投降,年僅42歲意外被刺

朱元璋連續派出兩撥使者表示誠意,察罕帖木兒奏明朝廷後,表示願意接受,並請朝廷回派使者,帶去了冊封的命令,授朱元璋為平章,也就是省長。

使者是元朝戶部尚書張昶,他走的是水路,航海來到方國珍那裡,準備從浙東再出發去應天。

但朱元璋很雞賊,他探聽到山東還有個益都沒個察罕帖木兒攻下,決定觀望一下。方國珍兩次派人通知朱元璋,使者都被他扣留。

這個小花招改變了他的命運。

彼時察罕帖木兒已攻下濟南,山東紅巾軍只剩下益都這一座孤城,被元軍團團圍困,被拿下只是時間問題。

拖只能拖一時,龍鳳八年(1362年)十二月,張昶終於來到應天,朱元璋已經拖不下去了,準備接受元朝冊封,俯首稱臣。

誰知,鉅變突然發生。

察罕帖木兒在益都城外被已投降的紅巾軍將領田豐、王士誠派人刺殺了!

元末第一名將,逼得朱元璋要主動投降,年僅42歲意外被刺

元軍的麻煩不止於此,察罕帖木兒主力在山東,另一個元朝將領孛羅帖木兒看到山西空虛,竟出兵佔了察罕帖木兒的地!

察罕死後,元廷命其養子擴廓帖木兒,也就是王保保接手他的兵權。

王保保也是個狠人,他發兵攻陷了益都,斬殺了叛變刺殺養父的田豐、王士誠等人。

但是,他短時間無力南下了,因為山西受到了威脅,王保保回軍與孛羅帖木兒交戰,兩人大打出手。

搖擺了一年多,幾乎就要降元的朱元璋終於改變主意,扣留了張昶為己所用。

這一切,都是因為察罕帖木兒的意外死亡,他和朱元璋是同齡人,都生於1328年,被刺時他僅有34歲。

元末第一名將,逼得朱元璋要主動投降,年僅42歲意外被刺

不難看出,察罕帖木兒如果活著,朱元璋只能舉手投降。他是當時元朝唯一一個有能力整合北方資源的人,如果沒有察罕的橫空出世,北伐這事估計在劉福通手上就成了,元朝可能直接就被紅巾軍推翻了,那就沒朱元璋什麼事了。

根據記載,察罕被刺,除了元順帝痛哭,他的對頭孛羅帖木兒也失聲痛哭:“察罕若在,我省用多少氣力!”

對朱元璋來說,壓在胸口的一塊大石落地了。

明末有句話——

“傳庭死而明亡矣”

,講的是孫傳庭在陝西敗於李自成之手。

元末也有句話,是在聽說察罕被刺訊息後,朱元璋說的:

“察罕死,天下無人矣”

這絕對是更高於孫傳庭的評價,畢竟孫傳庭還是被擊敗了,察罕卻是死於陰謀。

孫傳庭死,崇禎還有機會;察罕死,元順帝徹底傻眼了。

元末第一名將,逼得朱元璋要主動投降,年僅42歲意外被刺

察罕一死,元軍陷入內戰,再也無力南下進攻朱元璋,他才得以先後平定陳友諒、張士誠,吃下這兩個最大的對手,老朱才有力量發動北伐。

回看這一切,當時牽動天下形勢的,並不是朱元璋,也不是陳友諒,正是察罕帖木兒。

所以,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裡寫得還是太客氣啊,那些明教中人,哪個不是察罕手下敗將。

元末第一名將,逼得朱元璋要主動投降,年僅42歲意外被刺

察罕帖木兒之墓位於如今洛陽火車站正北約500米的地方,封土尚在,上圓下方,高約15米。1983年,還在墓南50米處出土石翁仲一座。

元末第一名將,逼得朱元璋要主動投降,年僅42歲意外被刺

民國時期縣誌記載:

“元贈穎川王察罕帖木兒墓,在縣西五里萬福寺西,今寺已廢,墓在城西北八里許石碑凹金谷園村北邙山下,方形墓,東西各二十八弓,南北各三十弓,高八丈,佔地九畝六分。帖木兒為有元一代名將,駐鎮河洛,威名遠鎮,今墓已作駐軍練習射擊靶場,墓前翁仲石獸猶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