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次第詶佛此名為結

劫波羅天是什麼

(第一百零四段)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聞佛如來,無上慈誨,祇夜伽陀,雜糅精瑩,妙理清澈,心目開明,嘆未曾有!阿難合掌,頂禮白佛:我今聞佛,無遮大悲,性淨妙常,真實法句。心猶未達,六解一亡,舒結倫次。唯垂大慈,再愍斯會,及與將來,施以法音,洗滌沈垢。即時如來,於獅子座,整涅盤僧,斂僧伽梨,攬七寶幾,取劫波羅天,所奉華巾。於大眾前,綰成一結,示阿難言:此名何等?阿難大眾,俱白佛言:此名為結。於是如來,綰疊華巾,又成一結,重問阿難:此名何等?阿難大眾,又白佛言:此亦名結。如是倫次,綰疊華巾,總成六結。一一結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結,持問阿難:此名何等?

阿難大眾,亦復如是,次第詶佛,此名為結。

佛告阿難:我初綰巾,汝名為結。此疊華巾,先實一條,第二、第三,云何汝曹,複名為結?】

《楞嚴經》次第詶佛此名為結

這篇是阿難向佛請教“六解一亡”的道理,佛以華巾打結予以說明。

這個時候,阿難和法會大眾們,聽了佛無上的慈悲教誨,特別是佛再次將深奧的中心法義,用精闢平實的“祇夜伽陀”(“祇夜伽陀”譯為偈頌),“雜糅精瑩”(意為法義中糅合進了精妙透明的偈頌),進一步闡明瞭空有不二之妙理,使人頓感清澈,心開目明,感嘆以前從沒有聽到過如此妙明的真常義理,非常高興。

於是阿難恭敬合掌,頂禮世尊,而對佛說:我而今聽佛說“無遮大悲”,

“無遮大悲”意為無遮掩的慈悲心。含義有二、即:一、對任何人都慈悲:名“人無遮”。二、對任何法門都向眾生開示而不私藏:名“法無遮”。

阿難說:佛說無遮大悲之體性,是清淨妙明之真常,這些話都是非常真實的法語。但我的心還是達不到佛開示的妙理中去,比如為什麼佛說六根解脫後一根也消亡了?解開生死結縛為什麼還要依個次第?唯願世尊再垂大慈大悲,哀愍我們這些法會眾生,也為將來的眾生施以法音,清洗盪滌我們自性中所沾滿的無明塵垢。

這時佛從“獅子座”而起,“獅子座”意為佛為人中師子,能教導一切眾生返迷歸覺,所以佛的座位,稱名獅子座。猶如帝王的座位稱為龍座一樣。

《大智度論》卷七說:“是號名師子,非實師子也,佛為人中師子。佛所坐處或床或地皆名獅子座。”師子如獅子,含威嚴之義,故世人將國王坐處也稱名獅子座。世尊從獅子座而起,整“涅盤衣”、斂“僧伽梨”。“整”和“斂”意為整理:“涅盤衣”為內衣、“僧伽梨”是大衣。整“涅盤衣”斂“僧伽梨”意為世尊整理好了自己的內外衣著,給人一種非常良好的映像。

大衣又作僧伽胝、僧伽致、伽胝,為三衣之一,即九條以上的僧衣。又因必須剪裁後才開始製成,故又稱重衣、復衣、重複衣。因其條數多,又稱雜碎衣。為外出及其他莊嚴儀式時穿著用,如入王宮、聚落、乞食或升座說法、降伏外道等諸時所穿著用,故又稱為入王宮聚落衣。又以其為諸衣中最大者,故又稱大衣。大衣共有下、中、上三位九品之不同,而有“九品大衣”之稱,一般就其下下品而通稱為九條衣。然四分律僅舉下中六品而已。佛整理好衣著後,將由“七寶”鑲嵌的桌几攬入身前。

《楞嚴經》次第詶佛此名為結

“七寶”指的是七種珍寶、又稱七珍。七寶在不同的經書中所譯都各不盡同,如《般若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渠、瑪瑙;《法華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硨渠、瑪瑙、珍珠、玫瑰;《阿彌陀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玻璃、硨渠、赤珠、瑪瑙。

但不論是那一種說法的七寶,都蓄納了佛家淨土的光明與智慧,蘊育了深刻的內涵,使之成為珠寶中的靈物。七寶還有另一個含義,就是表法七菩提分、七覺支等意。“覺”有“覺了”“覺察”之義:為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覺。

覺法分為七種,即:一、擇法覺支:以智慧簡擇諸法真偽。二、精進覺支、以勇猛心離邪行、行真法。三、喜覺支:心得善法即生歡喜。四、輕安覺支:修止觀斷除身心粗重、使身心輕利安適。五、念覺支:定慧雙修、使之均等。六、定覺支:使心住於一境而不散亂。七、行舍覺支:舍諸妄語謬論,舍一切法,平心坦懷、更不追憶。修此七法,得證無學果。七覺支就是七寶的真實含義。眾所周知:

佛界有三寶,即:佛、法、僧。佛教有七寶,即:金、銀、琥珀、珊瑚、硨磲、琉璃、瑪瑙玉髓。通常認為:得三寶而國泰、得七寶而民安。

這時佛用手在七寶桌几上拿了一條由“劫波羅天”所奉獻的“華巾”。“劫波羅天”又名夜摩天、炎摩天、焰摩天等:意為善時分、善時、妙善,是欲界六慾天裡的第三層天。在佛教所說的諸天中,四天王天和忉利天處於最下層,雖然它們也是“天”,但它們的處所並未脫離須彌山,因此被稱為“地居天”。而夜摩天已處於距須彌山八萬由旬的空中,因此自夜摩天以上的諸天被稱為“空居天”,夜摩天居於“空居天”的最初層。相傳夜摩天界光明照耀,生於此天界的天人,身體輕盈潔淨,相親相愛,享受種種快樂。“華巾”:指用七寶製成多種花色的毛巾。這時夜摩天天人為佛送來了非常漂亮,由七寶製造的華巾。

《楞嚴經》次第詶佛此名為結

佛在大眾前將此華巾綰了一個結,問阿難說:這是什麼?阿難和大眾都對佛說:這個名為結。於是如來又在華巾上綰了個結,重問阿難說:這又名什麼?阿難和大眾都說:這還是名為結。於是佛在華巾上依次共綰了六個結,一一結綰成後,如來拿在手中問阿難:此名什麼?

阿難和大眾都說:和前面一樣的,都叫結,並“次第詶佛”。“詶”chóu是形聲字:“言”與“州”聯合起來表示“暢談”、轉義為算流水賬。說明“言”可以理解為“嘴巴報數”、“州”意為“流水”。“次第詶佛”指阿難和大眾按先後次序,依次暢談,回答佛綰的圪墶名結。

佛告訴阿難說:我初綰結時,你稱名為結,這疊華巾,最先只是一條,在出現第二個、第三個結後,你怎麼對巾上所繫,反覆都稱它為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