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和“師傅”有什麼不同?

師父和師傅這兩個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因為發音相同,所以大家平常很少去分別判斷,但有時候需要寫出來的話,就真不知道該用哪個了,所以今天末學就和大家一起學習總結一下,看看這兩個詞到底有什麼不同?

“師父”和“師傅”有什麼不同?

一,師父。

師父,在古代是對老師的通稱,也是對出家人的尊稱。尊師重道向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俗話說:“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父”,在古代,師生之間情同父子,老師是真教,學生是真幹,老師把學生當自己孩子,學生則把老師當做自己的第二任父母。老師的子孫、家事,學生會幫忙照顧,學生家有什麼困難,老師和同學們也會幫忙照顧,就像一家人一樣親密無間。

甚至有些行業,一旦拜了師父,就得全面由師父管教,做父母的都不能干預,甚至幾年都不能和子女見面。到了漢唐時代,為了體現出人們對這種師生關係的重視,逐漸形成了正式的拜師禮儀,叫做拜師禮,弟子拜師時要給師父行三拜九叩大禮,並且要跪獻紅包和拜師貼,以及其他具體禮儀,這裡就不多說了。

“師父”和“師傅”有什麼不同?

我們讀《論語》,看孔子和他弟子之間,真的是亦師亦父,很讓人感動。孔子的弟子中出身貧寒的很多,比如顏回,一簞食,一瓢飲,日常生活基本上都是靠同學們接濟,死後的葬禮,還是同學們湊錢幫忙置辦的。孔子去世後,子貢和同學為孔子守喪三年,然後子貢在孔子墳前蓋了小屋,又獨自守墓三年,一共六年,這是多深的師生感情呀!

到了現在,師父這個詞基本上就只用於對出家人、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稱了。

“師父”和“師傅”有什麼不同?

二,師傅。

師傅,在古代是徒弟對傳授自己技藝的人的尊稱,有一定的感情在內;也是對一些有專業手藝的工匠的尊稱;到了現在,我們對普通的男性勞動者,也習慣的尊稱為師傅。

例如古代太子的老師,就叫做太師、太傅、少師、少傅,都是對老師的尊稱。對某些有專門技藝的也稱師傅,表示尊重,比如:司機師父、木匠師傅、修鞋師傅、修電動車師傅等等。

“師父”和“師傅”有什麼不同?

總結:

一,因為師父後邊有個父字,表示要像敬重父親一樣的對待老師,相較於師傅,關係更親近,更真摯,感情色彩更濃烈一些。

二,徒弟對於傳授技藝給自己的人,可以稱師傅,也可以稱師父,看關係親密程度而定;沒有師徒關係的時候,只適合稱師傅,不適合稱師父。

三,對於出家人,只適合稱師父,不適合稱師傅,否則就顯得不尊重。

四,有技藝的人稱呼自己的時候,用師傅比較合適,比如:我這個徒弟很厲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現在已經超過我這個做師傅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