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對《石壕吏》的解讀引爭議,知名教授怒批:在侮辱誰的智商?

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有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文學作品的解讀,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儘管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但若想法偏離了社會現實太遠,就會引發爭議。近日,康震教授就因對杜甫《石壕吏》的解讀而引發網友的爭議,他也因此陷入了輿論漩渦當中。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石壕吏》內容

大家都知道,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作了很多反映民間疾苦的詩歌,其中三史三別更是影響深遠。也正因為他這種憂國憂民的思想,所以才被後人尊為“詩聖”,他的詩歌也被人稱為“詩史”。而《石壕吏》一詩,則是他於乾元二年春,離開洛陽,趕赴華州任上所作。

石壕吏插圖

杜甫在前往華州赴任時,曾夜宿石壕村。在晚上,他目睹了石壕吏強勢徵兵的過程。一家三子,全部被抓去參加鄴城之戰,有兩人已經戰死。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負責徵兵的石壕吏還要將這個家庭唯一的男人抓走,儘管這個男人是已經上了年紀的老翁。

插圖

沒辦法,老婦只好讓丈夫翻牆逃走,自己出門應付。由於家中還有個嗷嗷待哺的嬰兒,離不開母親,所以老婦只好代替兒媳婦,主動向徵兵的石壕吏申請去軍隊做飯。此情此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給普通老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康震的解讀然而,康震對此卻另有一番解讀。在一段5分鐘的內部講座影片中,康震談到:“石壕吏是誰?石壕吏是國家公務員。他是郭子儀的軍隊委派到地方部門的武裝幹部,到村裡來完成這次緊急的徵兵任務。這個人有錯麼?這個人沒錯。這裡面表達了一個非常明顯的價值觀,三個兒子戰死兩個,老太太仍然願意做出犧牲,就是當國家和民族遭遇重大災難的時候,我們的老百姓還是毅然挺身而出的。”

康震

當康震演講的影片流傳到網上後,瞬間引起廣大網友的討論,其中知名教授丁啟陣更是對康震進行痛批。丁啟陣提到,郭沫若在《李白與杜甫》一文中,批判杜甫只是站在“士大夫”的角度去同情普通百姓,所以石壕吏抓壯丁時,他並沒有站在老婦人的立場上。甚至有為石壕吏掩飾惡行的可能。因為石壕吏如果不對老婦的兒媳婦做些什麼,老婦是不可能主動提出去軍隊做飯的。

杜甫

郭沫若只是在質疑杜甫身為唐朝官員,對老婦的同情到底有多少?而康震的解讀,則徹底否認了杜甫是在同情老婦人一家的遭遇。他認為在國家民族遇到危難時,老婦人挺身而出的做法,是愛國主義的一種表現。

石壕吏插圖

丁啟陣認為,康震之所以會錯誤地解讀這首詩,是因為他“嚴重缺乏常識。”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所以寫這首詩的目的,一定是為了反映當時戰爭帶給百姓的深重災難,表達對勞苦大眾的深切同情。老婦人明明是被逼從軍,卻將它解讀為愛國精神的體現,不知是在侮辱誰的智商?

插圖

網友觀點而不少網友也表達了對康震觀點的不滿,在國家民族面臨危難時,我們作為國家的一員挺身而出並沒有錯。但將封建王朝的殘酷剝削,說成是愛國精神的體現,豈非是顛倒黑白?康震教授混淆了“人民史觀”和“封建帝王史觀”的概念。石壕吏並不是國家公務員,他們只是封建王朝剝削底層百姓的爪牙,而國家公務員應該是為人民服務的。

安史之亂

如果按照他的觀點,那《賣炭翁》和《捕蛇者說》中的酷吏又“何錯之有”?畢竟他們也是為增加國家賦稅收入。此外,引發這場災禍的根源是什麼?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奢侈享受,以及楊國忠等人在朝野的胡作非為。讓勞苦大眾為這些封建統治階級的錯誤買單,合適麼?康震教授對於《石壕吏》的解讀,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