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引言:

在“半張蘋果”的老照片前佇立良久,那照片拍得真好:

半隻蘋果扣放在桌案上,與旁邊的餅乾匣一同籠罩在早晨的日光裡,靜謐暖融間縈著一股落寞的蕭索氣。

此般光景,反襯得之前所見的那幅前朝盛世時的《京師生春詩意圖》格外恢弘、沉厚、富有力量。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六百年能承納多少氣象呢?

脆弱如恐怕再也沒有機會展出的絕美漆紗,牢固如今日秋色中歷盡風霜的老城牆;凋瑟如被清室善後委員貼上封條的緊閉宮門,熱鬧如展廳裡川流不息的人潮……

應有盡有。

——不承載天荒地老,又怎能一見如故;不經歷滄桑鉅變,要如何再見如初。

本次探展資訊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本期探展: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展覽時間:

2020。9。10——11。15

展覽地點:

午門展廳

特別提示:

看展須提前一日預約購票,入館當天需要攜帶身份證。有出入京經歷的小夥伴一定事先完成登記哦~

這是一場以時間為線索、不厭其繁的滔滔講述。

展覽按歲時變遷鋪陳展開:按照“一路向前”的觀覽路線,走過

三個時代、18個關鍵時間點

由西馬道進入西雁翅樓,進入

“宮城一體”

展廳,此處主要展現了紫禁城在明代時的樣貌;正樓展廳主題

“有容乃大”

,清代紫禁城可以看到滿漢、中西文化的相容幷包;再行至西雁翅樓展廳,見紫禁城從消亡到重生的

“生生不息”

——全線長256米、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共450餘件。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西雁翅樓宮城一體”展廳

之所以說“不厭其繁”,是從宏觀、到微觀,本次展覽史無前例地展現出了故宮的“全方位”景象。

宏觀上,

可以看到不同時期描述宮廷全貌的繪畫資料,如《朱瞻基行樂圖卷》、《入蹕圖》區域性、《徐顯卿官跡圖冊·皇極侍班》,分別展現出了明早期、明晚期的部分宮殿格局。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上:明宣德《朱瞻基行樂圖卷》區域性

中:明《入蹕圖》區域性:明晚期的午門

下:明《徐顯卿官跡圖冊·皇極侍班》區域性:明晚期太和殿

至微觀,

則不僅涉及到各宮傢俱、器物,更及至一磚一瓦,甚至是從地丁到碎磚層的地基結構,一一掰開揉碎講給來人聽。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明 黃綠琉璃蓮花瓦件 南京博物院藏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明代黃綠琉璃仙人與清代琉璃仙人

東坡展要“往小看”

,即莫要將東坡看作是名士,而是友人;

此故宮600年大展卻要“往大看”

,要看全面、看深刻,從點滴資訊看到歷史中去、看到風雲中去……

01 是遺蹟,也是“情”跡

寶玉懷念晴雯時,寫下了“茜紗窗下,我本無緣”之句,不知

樂壽堂槅扇藍紗

下,又藏著什麼故事?(再對上槅眼上貼落的其中一首宋人詩:“翻經人已去,誰為立幽亭。一望野雲白,半藏山骨青”,韻味便更足了……)

殿亭宇廈雖已人去樓空,但舊物上的舊事卻消不得,只不過那許多事,都只有斯人與明月清風知曉了……

所謂遺蹟,也是“情”跡

——只不過此“情”不限於狹義的兒女情,也廣泛適用於世情。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樂壽堂嵌琺琅書畫屜心槅扇

寧壽宮之所以令人浮想聯翩,是因為那裡是著名的乾隆爺退居之所。

耳順之年後,乾隆爺為了踐行其不超過康熙爺在位61年的承諾,開始在宮中修建“太上皇宮”,即

寧壽宮

這所宮殿於1776年落成,

在展覽的時間線中也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這裡集合了乾隆爺對“美好生活”的全部想象,

可朝賀、寢居、敬神,亦可遊樂、聽戲、玩古、賞從江南“搬來”的美景美物……想了解一個真實的乾隆帝,寧壽宮不可錯過。

那裡有帝王的胸襟氣度,也有收藏家的審美熱愛;有生活家的閒適情趣,也有文人的秀逸神思。

風神不易捕,美物卻可賞。

作為退居後的頤養之所,寧壽宮的一器一物、一草一木皆隨乾隆爺心性,其所思所想、所感所愛全在其中,故而勿論用料、用材、用藝,都可說登峰造極。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上左:清乾隆 嵌琺琅宮廷人物圖掛屏區域性 畫面中觀戲地點是寧壽宮暢音閣院落

上右:清乾隆寧壽宮花園第三進院落北部萃賞樓紫檀拼竹夾玻璃畫槅扇

下左:清乾隆寧壽宮符望閣紫檀邊框鏨銅鎏金炕沿板區域性

下右:清乾隆寧壽宮符望閣紫檀邊框百寶嵌炕沿板區域性

所謂

知一宮而明一朝,這是“往大處看”,

物是線索,能檢索出來的,是一個個王朝往事。

這樣的“以小見大”處,在本次展覽中共有18處。將其串將起來,就是一部蔚為宏大的明清簡史。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其視角是多層次的:譬如清代故宮中的滿漢、中西文化的多方大融合。

滿漢文化的首次融化,呈現在在順治十二年時的

坤寧宮改建

中。改建後的坤寧宮成為帝后大婚之所、也是薩滿教祭祀之處。

——其氣象,不必長篇累牘,所陳所列即所見所得,一目瞭然。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上圖:清坤寧宮夕祭原狀 上圖包括黑漆架、《夕祭神畫像》軸、紫銅五供、紅油香桌、神鈴、繡龍紋緞幅

下左:腰鈴 坤寧宮薩滿祭祀用

下右:三絃 坤寧宮祭祀用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皇帝大婚坤寧宮洞房窗戶添安圖樣 區域性

另一重融合,是中西文化的融合,表現最具集中的,是靈沼軒。

始建於宣統元年(1909年)的靈沼軒又名“水晶宮”,位於延禧宮內,是故宮內僅存的以磚石和金屬為主體結構的西洋式建築。

其結構鋼樑來自英國、內壁瓷磚來自德國,除石材應是源自本國之外,其他金屬構件、玻璃等材質源自何方、設計師系誰都無從考證……凡此種種,都更令這座坐落於深宮之中的“西風宮殿”顯得愈加神秘。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靈沼軒中來自德國著名陶瓷品牌“唯寶”

除此之外,尚有諸多事蹟:

康熙爺平天下後大修太和殿;雍正帝以養心殿為寢宮,實現“政寢合一”;乾隆帝繼承大位後改乾西五所,建重華宮、淑芳齋、建福宮及花園,打破了乾清宮東西五所相對成的格局;

另有同治八年、光緒二十八年重建因失火而被損毀的武英殿;咸豐九年連同長春宮與啟祥宮,改變了東西六宮的傳統建築格局等等……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清宮陳設展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重華點諸物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長春宮轉角遊廊彩畫小樣

更應注意的,是其“前生後事”。

前生

,要溯至歷史深處。當年永樂帝謀京城之規劃,系按照《考工記》中周王城規劃進行的:以“宮”為中心,貫穿宮城的南北中軸線為主軸線,宮為帝所居、象徵政權;祖為帝王祭拜祖先之所,標誌宗法;社為帝王祭祀土地神、五穀神之地,代表國土——

可以說,此一理想規劃在北京城中實現: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穿過外城、內城、紫禁城……帝都莊嚴從此而立。

故而可說,紫禁城不僅僅是明清皇城(前朝還是金、元皇城),更是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清乾隆 《京師生春詩意圖》

後事

,則要從1914年紫禁城作為古物陳列所朝公眾開放之時算起一直至今,這其中經歷了建立博物館、戰時保護文物、重新整修……箇中原委故事,都在東雁翅樓“生生不息”展廳中講述無遺。

身處其中,你要做個觀看者與聆聽者。

一騎絕塵風華逝,千帆過盡捲土來:

前塵似絕,然而撥開煙雲迷障,最深刻的東西,依舊如新……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東雁翅樓“生生不息”展廳

02 看得見的巍峨殿宇 看不見的時間沙礫

當初康熙爺平定三藩、反擊沙俄、征戰噶爾丹後,天下一統,這才開始興大修太和殿之事。

這一次太和殿大修於1695年開始,兩年後告竣。

而前期的備料時間,足足13年

……看得見的,是巍峨殿宇;看不見的,是時間沙礫。

時間都去哪裡了呢?

漆紗窗下有何情事不得而知,如何得一漆紗已令後人瞠目結舌:

一片漆紗的厚度恰如今日的A4紙,但它是由紗芯層、紙樣層、貼金層、打底層、暈染層和勾線層六層所組成,每一層由不同匠人完成,他們不僅要手藝精巧,更必須相互配合得天衣無縫——此等技藝今已失傳,今人尚不可對其破損處做原樣複製。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符望閣南間描金銀漆槅心

紫禁城中,多的是這樣的物;而更耐人尋味的,是這物後的日日夜夜。

如這

金嵌珠寶金甌永固杯

,每年元旦子時,養心殿東暖閣要做“開筆儀式”。那一日,皇帝會用此金甌永固杯飲屠蘇酒,同時點燃“玉燭長調”蠟燭、用“萬年青筆”寫下祝福吉語、翻閱是年曆書,以祈願政權穩固、國泰民安。

此杯中,是天下平安順遂、社稷一統萬年的“帝心厚寄”。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清乾隆 金嵌珠玉金甌永固杯

帝后是否有深情?不好說。但的確在禮制上是做到了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

在清代,太后與皇后的朝冠和服飾與皇帝基本一致,其氣韻風度,從本展展出的貂皮金鳳嵌珠寶皇后朝冠中可見一斑: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貂皮金鳳嵌珠寶皇后朝冠

此朝冠為卷簷式,帽沿為棕色薰貂皮,冠中心為累絲金鳳,鳳頂、鳳羽上嵌東珠,奢華中氣韻沉厚。一頂后冠,令好事者浮想出多少宮闈舊事……

除開這近人體己之物,時間的沙礫,也穿過簷上獸、牆上磚。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清康熙 琉璃構件(部分)

簷角上的琉璃仙人、走獸

,自明時就在了,被壓在兩坡屋面瓦壟的交匯處,起到保護其下木構件免遭雨水滲入的作用,它們形態各異、雕飾精美,周身掛滿琉璃釉。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琉璃構件位置、排行示意圖

一磚一瓦築一城一宮,

磚又從何來?

這泥、水、火的交纏熾熱,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偌大宮城,耗時費力難以想象。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明 《天工開物》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明嘉靖 慈寧宮花園遺址出土

無情者,歲月荏苒亦麻木;多情人,一磚一瓦皆善感。

這是此展高明之所在,知微見諸,由淺入深。

高至帝王玉璽,低至磚石瓦片;雅有文房諸物,樂有酒食之器;廣至山河歲月,深及一繡一珠……禮、賞、用一應俱全——

可知有多苦口婆心、娓娓道來了。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清雍正 “勤政親賢”匾額、“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字對 皆為雍正帝親筆,雍正帝之勤勉辛勞,令人敬佩。

秋日京城正好,層雲悠閒、蔚藍無際,何不邀三五知己,入宮一遊?

先及此展,再遍行遍觀,想必會有所得……

後記:

從西雁翅樓出來出來,往正樓走時,無意中隔著種滿花兒的廊柱向外一望,正瞥見熙來攘往的濟濟人潮。

他們雖然遠,但姿態清晰:無不閒適、愜意、充滿好奇,在這秋日的宮苑中由心信步——這是故宮的魅力,亦是一般風流彙集之氣象。

一見如故,再見如初丨探展系列之“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這場“序幕之展”,是“由今及故”的必經。

索性想,倒不如就當它是一次“密室逃脫”,解一個個線索,尋一扇扇出門。

是輕輕鬆鬆“走進去”,還是一下子迷入煙海,全憑造化……

圖片來源於故宮博物院及探展拍攝

撰稿:觀復採芹人

監製:觀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