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武帝劉徹被譽為千古一帝,他的地位要比漢高祖劉邦還高?

為什麼漢武帝劉徹的地位要比漢高祖劉邦高?

漢武帝劉徹的歷史地位是不是比漢高祖劉邦要高呢?答案是肯定的!

漢武帝的歷史地位確實要比漢高祖的高太多太多,能讓一代偉人進行著重點評的帝王有“漢高祖”、“漢武帝”、“漢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等。但最重的是,偉人也對一些帝王進行了平反,其中就有“商紂王”、“秦始皇”、“隋煬帝”、“明武宗正德皇帝”等等。

大家再看一下,偉人為之平反的帝王中,都明顯與被著重點評的有一個區別,“商紂王”、“秦始皇”、“隋煬帝”這些人的身上有一個驚人的相似之處,那就是這些帝王的身上同時存在著兩個標籤——他們不僅是一個“權力者”,同時他們也是一個“革命者”。

為什麼漢武帝劉徹被譽為千古一帝,他的地位要比漢高祖劉邦還高?

(偉人讀史鑑今)

這些帝王都是因為大力推動社會體制變革,但因為社會矛盾太過於劇烈、無法調合而身死國滅。為什麼偉人會給他們平反?因為偉人同樣也是一個“革命者”啊!他的一生,都在致力推動著社會體制的變革,將四萬萬同胞從舊社會里解放出來。

所以他透過事情的表象去看到了裡面的本質——劉邦雖然能力卓著,但是他僅僅是一個權力者,他的“事功”就是結束了後戰國時代的戰亂,將國家與人民暫時性地拉入了和平的環境中,完成了“一家之天下”的個人野望;而漢武帝卻完成了中央集權,塑造了“大一統”理念(疆土統一與文化統一),創造出了大漢民族,也奠定了中國之後兩千多年的政治根基。

由此看出,劉邦是一個“事功型”皇帝,而劉徹卻是一個“革命型”皇帝,本質是不一樣的。從“推動社會體制變革”歷史高度去看漢高祖與漢武帝,你就可以知道,漢武帝的歷史地位為什麼要比劉邦要高了!

所以說,《沁園春·雪》有云:“秦皇漢武,略輸文采”。為什麼是秦皇漢武並列?為什麼不是秦始皇和漢高祖並列、也不是漢高祖與漢武帝並列?這裡面其實是有原因的。

為什麼漢武帝劉徹被譽為千古一帝,他的地位要比漢高祖劉邦還高?

(秦始皇六巡天下)

秦始皇滅六國,將貴族與大商賈遷於咸陽,但是關東六國的舊國遺族並沒有感謝秦始皇的不殺之恩,他們只會記住秦始皇破家亡國之恨。秦始皇一掃天下,他們手中的權力沒了,宗廟沒了,那些窮奢極欲的日子也沒有了,他們怎麼能不恨?

當然,這些人恨秦始皇尚情有可原,然而關東的庶民也恨秦始皇。他們一代一代地跟隨自已的大王廝殺在疆場上之上,他們並不知道“大一統”才是給他們帶來休養生息的一劑良藥,只有大一統,中土才不會分裂,沒有了分裂,他們才不會有一代又一代的戰爭,可是他們也恨秦始皇!

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來自於他們骨子裡的一個“自古以來”,他們眼中的“自古以來”跟咱們現代人的“自古以來”是不一樣。比如咱們一提起“長城”,就馬上會聯想到長城“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提起中國就馬上認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統一的,任何分裂者將要受到全民的唾棄。然而,在關東六國庶民的眼中,他們的“自古以來”就是中土自古以來就是分封的,就是分裂的,就是有無數個國家的。

為什麼漢武帝劉徹被譽為千古一帝,他的地位要比漢高祖劉邦還高?

(消極部分該如何解決?)

疆土雖然統一了,但全帝國民眾的思想卻未統一,他們不認同“大一統”這個理念,他們仍然懷念著自己的故國,仍然懷念著自已曾經的大王,就算那些“大王”再罪惡滔天,那也是他們的“大王”。由此可見,“分封文化”經過了八百年的周朝,已經深入到每一個關東人的骨子裡了。

怎麼辦?怎麼統一思想?為此秦始皇發起了“焚書坑儒”來“獨尊法術”,對古文化直接進行切割,古文化,即“分封”文化也!漢武帝發起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跟秦始皇其實就是一個套路,異曲而同工、殊途而同歸!

也不知道後人為何那麼貶低秦始皇卻抬高漢武帝了,看來還是那一句話,“成王敗寇”而已。由此看來,咱們現代人骨子裡的“自古以來”的成王敗寇思想觀念也是同樣不靠譜啊!

為什麼漢武帝劉徹被譽為千古一帝,他的地位要比漢高祖劉邦還高?

(項羽劉邦劇照)

秦朝的滅亡,根本原因就是文化統一沒搞好,“郡縣制”在向天下推行的時候,並不順利,因此秦始皇“六巡天下”壓制地方勢力,意圖透過展示個人威望、中樞朝庭的權威來順推行“郡縣制”。(乾隆南巡和始皇六巡的本質是不一樣的)

然而,始皇帝崩於沙丘,二世皇帝缺少始皇帝那種“縱橫捭闔”的能力,馮劫、李斯、趙高的相互廝殺使得朝庭內部的制度遭到了破壞。天下大亂,秦國制度首先自已從內部崩潰,這就是二世而亡的原因了。

項羽奪得了天下之後,他像是吸取的秦帝國“全面集權”的失敗,或者是本人的政治低能作怪,他並沒有意識到“重新分封諸候”就是逆天而行,結果他自已就做了歷史車輪下的碾壓物被碾得粉碎。

項氏的西楚王朝破滅,項羽本身也身死烏江,項羽為何窮途末路,為何自殺,為何一敗就再也起不來了,其原因就是項羽無法解決“集權”與“分封”的矛盾,這是政治問題,這不是軍事問題,就算是“八千弟子捲土重來”又能怎樣?

等到劉邦得天下之後,他吸取了“全面集權”與“重啟分封”的教訓,搞“折中”,只分封劉家子弟,不分封功臣,還拉來了一匹可憐的白馬,殺了起誓,誓言曰:異姓封王者,天下共擊之!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功臣是不分封了,但劉家子弟仍然沒有逃得過“分封與集權拉據戰”的噩夢,終於在漢景帝時代爆發了七國之亂,劉邦也同樣解決不了秦始皇死後的“遺留難題”!

第三點:漢武帝成功地中央集權,完成了“文化統一”,完成了秦始皇的夢想,他才是秦始皇真正的繼承人。

為什麼漢武帝劉徹被譽為千古一帝,他的地位要比漢高祖劉邦還高?

都說“漢承秦制”,此言不虛!“七國之亂”被平定之後,漢武帝繼皇帝位,他祭起“南北戰爭”這個大殺器——北擊匈奴。

他用桑宏羊調控國家物資,發展經濟;用張湯主持刑法,控制司法權,用衛青、霍去病兩位名將北擊匈奴,掌控軍權;又用董仲舒改革儒學,打造了漢朝以後“外儒內法”的政治特色,利用北擊匈奴的赫赫功勳一舉將“思想文化”推到了“大一統”的高度。至此,疆土統一、文化統一終於在漢武帝手裡得以完成。

繼衛、霍兩位名將之後,漢武帝又用傅介子、陳湯經略西域,這兩位可謂是一代兇人。在經略西域的過程中,為了貫徹漢朝治理西域的意志,傅介子就能帶領騎兵一百人衝入樓蘭國王宮,將國王從寶座上拉下來斬首。

陳湯的一篇奏摺,也體現出了漢朝勇烈的尚武精神,見於《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於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逼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為什麼漢武帝劉徹被譽為千古一帝,他的地位要比漢高祖劉邦還高?

(西漢地圖)

大漢威名遠揚,再加上強大的軍事力量與綜合國力,漢朝開始具備有海納百川的磅礴氣概。蘇武牧羊十九年方歸,也體現出了漢家的錚錚鐵骨,這種為君王盡忠、以國家為榮耀、以民族為驕傲的所作所為,這種“不弱於人”的態勢,就此凝聚出了大漢民族。

漢高祖是漢朝的開創者,這是肯定的。但秦始皇是“大一統”理念的開創者,漢武帝是“大一統”理念的集大成者,漢高祖有功於漢朝,但相對於推進社會體制變革的成就來說,秦皇漢武明顯高於一籌,偉人的《沁園春·雪》將“秦皇漢武”並列在一起,也並非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