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談“脈症不符”的取捨,值得收藏。

脈證從舍的問題

現象是本質的反映,但不等於就是本質。現象只從某一角度反應了本質的部分,但有時會出現假象。馬克思:“如果現象形態和事物的本質能合而為一的話,所有的科學實驗都成為多餘的了”。脈證不符則說明疾病的表現僅為一部分,而真正的本質並未暴露出來。我認為脈多反應病之本質,然某些情況下因其他病機因素(可透過詳細診察尋找)影響而表現出異常的脈,應從全面分析排除這些因素,如某些早期腫瘤等(此時應病證結合)。《傷寒論·平脈法》曰:“脈病人不病者,名曰行屍”,“人病脈不病者名曰內虛”。

國醫大師談“脈症不符”的取捨,值得收藏。

病脈不符可見於以下情況:

1。病人體質特殊

陰虛陽亢者外感,脈多浮而洪,而不是浮而緊。肥人肌肉豐腴,脈多沉,雖受風寒也難見浮。瘦人肌肉瘦削,稍受風寒即見浮。還有有外傷史者脈多不足。

2。發病新久有異

新病氣血尚未逆亂,可見“形病脈不病”。然暴病如大失血可脈沉如絲或不見或芤。

3。痰食

阻遏氣血,反可見脈不出。

七、脈證的順逆

某證見某脈為順,症實脈實為順,症實脈虛為逆,反之亦然,以把握疾病之本質。水不涵木,陰虛陽亢,脈浮大無根是陰陽離決,為逆。類中風,脈迫大而急為逆,細小緩為順。熱病汗後,脈靜身涼,邪退正安為順,反之為逆。陽症見陰脈,正不勝邪,預後不佳。陰陽平衡,相互維繫,至關重要。

八、掌握脈診的幾種方法

掌握正確方法,虛心鑽研是完全可以學會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徐洄溪曰:“脈雖變化不定,而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之應於指下者,又自有確乎不易之理,思之思之,鬼神將通之耳”,“況有象可求,學者精勤,則熟能生巧,三指多回春之德矣”,“夫脈理淵微,須心領神會,未可以言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診脈時最好要雙手同時切脈,更利於對比體會。脘後高骨定關(以中指),三指間正常身高者以一米粒大小為間隔,可舉、按、取,可三指按脈(總按法),也可單指取(單按法)。

(一)學習脈診應窮本溯源,由博返約而歸於《內經》,然臨床應用日久,又不只侷限《內經》。

國醫大師談“脈症不符”的取捨,值得收藏。

(二)學習脈診二步法:

1。從症辨脈:症疾可分為寒熱、虛實、陰陽兩大類,明確其基礎脈象,瞭解每病之主症,主脈,從總體上了解,從實踐上可辨別。

2。從脈辨證:在第一步基礎上,以脈為主,然不可偏,應用其他望、聞、切有機結合。如芤脈兼虛數,掌心熱舌質紅,多上部(肺)出血,芤而大,多見下部(腎、膀胱)出血。浮而澀是外邪兼血瘀,浮而滑多為兼食積,浮而洪屬虛熱,浮數而不發熱多為癰疽將發。

(三)柯韻伯所述,脈有十種,陰陽兩分可參考。浮、沉是脈體,大、弱是脈勢,滑、澀是脈氣,動、弦是脈形,遲、數是脈息。並以此:

1。對看,浮為表,沉為裡,滑為血多,澀是氣少。

2。正看,浮大滑動數,為有餘,陽盛而陰病;沉細弱澀遲,屬陰,陰盛而陽病。

3。反看,夫陰陽在天地之間,有餘時,又有其不足之對

立面。

4。互看,浮弦、浮澀,陽中有陰;沉滑,陰中有陽。

(四)區別陰陽的診脈法

沉、遲、細、澀、微屬陰脈,主陰病;浮、數、大、滑、

洪屬陽脈。

病情多變複雜時,體現之脈也不同,“陽消陰長”,由陽入陰為病勢轉甚,陽浮陰退為向愈。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

陽脈兼見陽脈為純陽之脈,如滑數。

陰脈兼見陰脈為重陰之脈,如沉遲(為陰盛而陽衰)。

陽脈兼見陰脈,如浮而遲(緩),為陽中有陰之象,陰氣伏於陽脈之中,需防有陽亡之變,治應固其陽氣。

陰中有陽之象,多為陰虛之勢而陽邪不得發越,邪陷於陰,陰守其本,治本存陰。

(五)四診合參

程式為望、切、問、聞,先望、切得出一個概念,透過問診來印證,望問是病標,經切探其本,脈症應密切結合。

(六)三個對比法

寸、關、尺三部對比,二手對比,三候對比(浮、中、沉),以知陰陽臟腑間的消長關係。

芤脈,見於右寸肺出血,見於右關胃出血,見於尺(下焦)多見下焦出血,如尿血、腸、子宮出血等;或出血前兆也可見此脈。左關弦,病多肝旺;左關弦而右關弱為肝強脾弱;重按無力,輕取見弦,多見木旺克土;浮、沉正常,中取乍大乍小,多見腹痛或與蟲積有關。

兩尺部脈緊,多為感受寒邪、腰痛。

高血壓患者,有的可見寸、關弦勁,尺弱,如左尺弱,多水虧火旺,應滋陰潛降;如右尺弱,多命火式微,虛陽上越,當引火歸元,溫陽攝納。

國醫大師談“脈症不符”的取捨,值得收藏。

(七)三部分屬臟腑的舉例

1。左寸脈數,心經有熱,症見心中煩熱,口渴欲飲,舌紅,口舌生瘡,兩目赤痛,煩躁不寐或譫語,移熱小腸,可見尿血赤痛。

2。左關脈弦數,說明肝膽有熱,可見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眩暈脅痛,易怒潮熱;肝膽相表裡,膽熱則胸脘煩悶,口苦,夜寐不安,寒熱往來,耳聾,胸脅苦滿。

3。左尺細數而弱,說明陰份不足,而左尺沉遲無力,多為陰損及陽,陽虛不能攝納。

4。右寸脈數,說明肺有熱,發熱煩渴,咽喉腫痛,咳嗽痰稠,鼻幹衄血,移熱大腸,便秘腹痛。

5。右關脈數,說明脾胃有熱,脾為溼土,溼熱蘊鬱中焦,腹滿而脹痛,納谷不馨,瀉利或腹乍痛乍止,移熱於胃,口渴欲飲,嘈雜不安,口穢糜爛。

6。右尺沉遲,命火式微,可見五更瀉,腰腿痛,浮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