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功過,彭時確論:明代宗朱祁鈺真因易儲廢后之事失去人心?

作者:史遇春

關於易儲廢后一事,成了明代宗朱祁鈺的汙點,成了他被指指點點的話頭。

試問:

朱祁鈺究竟是怎樣的君主呢?

明人彭時在其《彭文憲公筆記》捲上中提到朱祁鈺時曾說:

“景泰數年中,敬禮大臣,寬恤民下,賞罰亦無甚失。獨易儲廢后,為害大義。所以失人心者,在此二事也。”

從彭時的言語文字,可以看出,他對朱祁鈺的政治作為,總體而言,還是十分肯定的:

作為朝臣,彭時首先肯定了朱祁鈺對待大臣的尊敬與禮待;

其次,彭時讚賞身為天子的朱祁鈺對待民眾的寬大與體恤;

另外,彭時還認為,在法律制度上,朱祁鈺基本能夠做到賞罰無失。

給予肯定之後,彭時同時也指出了朱祁鈺的過失,道是有兩件事情:

一是易儲;

一是廢后。

彭時認為,朱祁鈺所做的易儲與廢后二事,因為有害大義,故而,失掉了人心。

或許,這潛臺詞之中,就多少隱含著後來“奪門之變”發生的部分原因。

那麼,什麼是“奪門之變”呢?

所謂“奪門之變”,又稱南宮復辟,是指明代宗時期的將領石亨、政客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人,在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擁戴被朱祁鈺軟禁於南宮的朱祁鎮復位的政變。

彭時關於朱祁鈺的這些言辭,有沒有根據?

彭時關於朱祁鈺的這些論斷,有沒有可信度呢?

知其人,方可論其事。

這裡,可以簡單看一下彭時的個人概況和履歷。

關於彭時,《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彭時傳》可做參考。

彭時,生於明成祖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卒於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終年六十歲;字純道,又字宏道,號可齋;廬陵安福(今江西吉安安福)人。

明英宗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彭時進士第一,即所謂“狀元及第”,被授予修撰之職。

次年(公元1449年),朱祁鎮被瓦剌生俘,郕王朱祁鈺監國。其時,朱祁鈺命彭時與商輅入閣,參與機務。彭時釋褐才一年多,便參與大政,這是前所未有的。

朱祁鈺易儲之時,升遷彭時為左春坊大學士。

明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朱祁鎮復位後,命彭時入閣,兼翰林院學士。

與彭時同朝的名臣李賢曾說“彭公,真君子也。”

明憲宗成化改元(公元1465年),彭時被進升為兵部尚書,兼官如故。《明英宗實錄》修成,加封彭時為太子少保,兼文淵閣大學士;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改任彭時為吏部尚書。

彭時卒後,被贈予太師,諡曰文憲。

《明史》評價彭時曰:

“時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國,持正存大體,公退未嘗以政語子弟。有所論薦,不使其人知。燕居無惰容,服御儉約,無聲樂之奉,非其義不取,有古大臣風。”

又云:

“彭時、商輅侃侃守義,盡忠獻納,粹然一出於正。”

也就是說:

彭時在朝三十年,孜孜不倦,以身奉國,他操守正派,秉持公義;朝事之餘,退居在家,從來不會將政情告訴子弟。凡是推薦人才,均默默進行,從來不會讓人家知道自己對其進行了薦舉。平日閒居,從無慵惰之容;服飾車馬,以儉約為主,沒有聲樂之好。不是其理念道義所認可的,他從不接納獲取,很有古時大臣的風範。

又說:

彭時還能夠和商輅一道,剛直守義,盡忠盡職,進獻忠言供朝廷採納,之所以如此,純粹是出於他們的公正廉直。

根據其人行跡與歷史評論,則彭時之言,誠然可信。

(本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