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九章:物極必反

《道德經》第九章:物極必反

【一】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二】意譯

積累到滿溢,不如停下來。打磨鋒銳,不能長久。家財萬貫,難以守住。富貴又驕橫,會自取其禍。功成身退,符合於天道。

【三】解讀

《道德經》第九章,揭示了一個特性,事物的發展是存在界限的,正所謂物極必反。老子在第一章就說,故常有,欲以觀其徼。事物的發展,存在著動態的邊界。根據這個界限,可以來觀察事物的運動過程。

於是,老子從幾個例子來說明物極必反的情況。比如,容器的容積是固定的,想要往裡面持續地蓄積,但達到極限就不能再增加了,只會溢位來,這時候就應該停下來。比如,想要持續打磨保持鋒利,但鋒利也有極限,總會變鈍。比如想要積累財富,但滿屋的財富也難以守住,總會有損耗,乃至於破敗。比如,即使富貴,驕橫也照樣會有災禍的產生。

天道,對萬物能做到功成身退,使得事物成功之後,再任其自生自滅。生滅本就是事物的規律,天道不會有執著,而是對萬物一視同仁。

對此,第九章給我們的教授,是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不要違背其發展的界限。但是,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事物的界限到底在哪裡呢?怎麼判斷是否要繼續前進,還是及時停止呢?無有的變化是玄妙的,並不存在一個固定的界限,界限也是隨著變化而變化。對此,還是要能夠時常地迴歸於“無”,從“無”來看待“有”,這樣有助於重新地覺察,加深我們的認知。

以“功成身退”來指導,這是要用不執著的方式來作為。一方面我們在參與現實的運動,但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抽身出來,從“無”來看待“有”的轉變。“有”的事物必然存在其界限,我們應該順應界限的變化而有所調整,而不是執著於特定的情況。

但界限是因“有”而存在,順應“道”,不爭就沒有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