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軍爭篇第七(上)

無委積則亡怎麼讀

《孫子兵法》軍爭篇第七(上)

本篇論述的是如何透過機動應變掌握主動,先於敵人造成有利態勢和取得致勝條件。孫武認為,兩軍相爭時,最困難的莫過於懂得將迂曲視為徑直,以不利為有利,比敵人後出動而先到達必爭之地,先於敵人取得致勝的有利條件。孫子還指出,要先於敵人取得致勝的條件,必須避免輕率冒進,要緊跟各國動向,瞭解道路,地形,重視嚮導,善於欺騙敵人,根據情況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擅長指揮軍隊,根據軍隊計程車氣,軍心和軍力,因敵而變,從而奪取勝利。

【原文】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譯文】孫子說:但凡用兵的方法不外乎此:將帥從國君那裡接受命令,之後徵集民眾、組織軍隊,然後整裝出發,同敵人對陣,在這些環節中,最難的要算如何爭得致勝的先機。要想爭得致勝的先機,最困難的莫過於把迂迴曲折的彎路轉變為筆直的捷徑,把於我們不利的條件轉變為對我們極為有利的條件。所以,嫻熟運用迂迴繞路的方法,卻可以先到達從而搶先佔領陣地,這就是懂得了以迂為直的道理的人了。

【原文】故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軍將,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噘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譯文】戰爭自然存在有利的一面,但同時,戰爭也有危險的一面。比如,如果率領全部軍隊,帶著所有輜重去跟別人打仗,那麼很可能因為負重太多,不能及時到達預訂位置,從而失去先機;可是,如果丟棄輜重或拋棄一小部分行軍速度慢的部隊,輕裝去打仗,那麼,裝備輜重就會損失,從而導致失敗。所以,命令手下士兵們捲起鎧甲快速前行,日夜不休地加速行軍的將軍就可能被俘虜,如果太過著急,從而導致強壯計程車兵先到達,疲弱計程車兵掉了隊,遠遠落在了後面,那麼結果就是隻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趕到現場,同樣無異於作戰;極速奔走五十里去爭利的部隊,其將領很可能會受挫折,其結果則多半是隻有半數的兵力及時趕到戰場;若是極速奔走三十里去爭利,其結果只有三分之二的兵力及時趕到。由以上可見,部隊沒有輜重就會失敗,沒有糧食供應就不能生存,沒有足夠的物資儲備就無法堅持作戰。

【原文】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譯文】所以,要想取勝,第一步是熟悉。就比如,不瞭解諸侯列國的戰略企圖,就無法取得他們的認同,與之結交;不熟悉少林,險阻,沮澤等地形,就無法很好的行軍;不使用嚮導,就無法有效的利用有利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