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鮮卑族服飾的款式分類,及其身份象徵

方袍圓頂相什麼意思

在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身份,有時一個人甚至同時擁有多重身份,因此,

人物身份的劃分方法可謂是不可勝數

。然而要在古代服飾研究中劃分人物身份,卻有一定的限制。

因為我們所掌握當時的人物資訊和服飾資訊相當有限,所以筆者主要根據現已掌握的考古資料對北魏人物分成貴族、侍吏、樂工、儀仗成員以及僕從五類。其中貴族身份是根據對考古資料本身對該人物記載或是

其在考古資料影象中所處地位判斷出的

,如鞏縣石窟大型貴族禮佛圖中的主供養人也能判斷出其貴族身份。

北魏鮮卑族服飾的款式分類,及其身份象徵

而侍吏、樂工、儀仗等另四類人物身份則是在考古資料的基礎上劃分的。

墓葬出土陶俑作為北魏鮮卑族服飾主要研究材料之一

得到了學術界廣泛的關注,由於北魏鮮卑族服飾實物和北魏壁畫的稀缺,陶俑一直被研究者視為北魏鮮卑族服飾研究有的利證據。

除了流失海外和民間的北魏陶俑外,作

為研究材料的陶俑大多出自墓葬考古報告。

因此考古報告中對陶俑不同身份的劃分可以作為北魏鮮卑族服飾研究中人物身份的劃分依據。

北魏鮮卑族服飾的款式分類,及其身份象徵

一、貴族服飾

北魏考古資料中貴族形象存在於敦煌莫高窟廣陽王禮佛繡片

,龍門石窟太和十九年(495年)古陽洞長樂王夫人龕供養人,古陽洞正始四年(511年)安定王元燮造像,賓陽中洞前壁皇帝、皇后供養行列圖,古陽洞南壁景明四年比丘法生龕,古陽洞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北海元詳龕臺座部供養人,以及鞏縣石窟皇帝皇后禮佛圖等。

1.男性貴族服飾

從目前考古資料來看,北魏男性貴族服飾可分為3類。A類貴族男性服飾,頭戴大頭長裙風帽,

對襟窄袖及膝褶衣,內著圓領袍,

腰束帶,下著小口褲,圓頭履。這類男性貴族服飾主要見於長樂王夫人龕男性供養人、麥積山石窟龕貴族男性供養人、智家堡石槨壁畫以及大同沙嶺漆棺畫墓男主人。

北魏鮮卑族服飾的款式分類,及其身份象徵

另外,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廣陽王禮佛圖織物右側貴族男性雖然因織物嚴重損壞而殘缺不全,

僅剩戴垂裙風帽的頭部以及穿小口褲

、圓頭履的腿部,但從殘存部分的服飾與同時期其他考古資料所顯示的男性貴族服飾進行類比,不難推斷出其服飾形制應與當時其他北魏男性服飾相同。

B類男性貴族服飾頭戴冕冠,身穿寬袖對襟上衣,內著方領袍,腰束帶,系大帶,戴蔽膝,下著闢積裳,笏頭履。

這類服飾應屬冕服系統,

其形象見於著名的龍門石窟帝禮佛行列圖以及鞏縣石窟第1窟南壁東側上層禮佛圖中的皇帝形象,這是考古資料中稀少且非常珍貴的北魏皇帝形象。C類男性貴族服飾頭戴進賢冠,身穿對襟寬袖短上衣,內穿中衣,系大帶,下著及地裳,笏頭履。

北魏鮮卑族服飾的款式分類,及其身份象徵

2.女性貴族服飾

從目前考古資料來看,女貴族服飾可分為3類。A類女性貴族服飾頭戴十字長裙帽,

身穿對襟窄袖及膝下褶衣,不束腰,

下著及地長裙。這類服飾主要見於龍門石窟長樂王夫人龕女性供養人、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廣陽王禮佛織繡、慧成比丘龕女性供養人以及大同智家堡石槨壁畫之女墓主人畫像以及大同沙嶺漆棺畫女墓主人畫像。

與A類男性貴族服飾一樣,

他們的衣襟不是北魏早期鮮卑服常見的左右衽交領而多是對襟

,因此推測女性服飾的身份也可能是以衣襟來區分貴賤。

北魏鮮卑族服飾的款式分類,及其身份象徵

B類女性貴族服飾頭戴蓮花型冠,身穿寬袖短襦,內穿中衣,

袖子在肘部上方垂有多條葉子型的裝飾,

系大帶下穿闢積長裙,笏頭履。B類貴族服飾僅見於龍門石窟皇后禮佛圖兩位女性主供養人身上所穿,這兩位人物身份應為皇后或妃子,這也是目前為止北魏唯一關於皇后、妃子所穿服飾的影象。

C類女性貴族服飾都穿著上襦下裙式褒衣博帶的服飾,但有些穿中衣,有些穿圓領袍。

貴族服飾形象主要見於石窟造像,

一方面石窟主要是皇室組織開鑿的,皇室也會定期舉行大規模的禮佛儀式,因此在石窟造像中有較多大型皇室、貴族的禮佛行列並不奇怪。

北魏鮮卑族服飾的款式分類,及其身份象徵

另一方面,位於洛陽北鄺山的北魏皇陵墓葬群屢遭盜墓,墓室中重要的考古資料幾乎都被洗劫一空,因此,

石窟資料與墓葬資料所呈現的貴族服飾形象不能相互印證,

空留石窟中貴族禮佛行列圖形單影隻。貴族形象中出現了冕服,闢積,筋頭履以及女性法式較早期有了明顯的增加。

二、侍史服飾

1.男侍吏服飾

男性侍吏的形象在北魏考古資料中佔絕大多數,他們的服飾可以分成7大類。

A類侍吏服飾頭戴垂裙風帽

,身穿窄袖交領及膝下褶衣,內著圓領袍,腰束帶或不束,下著小口長褲,腳著黑履。這一類侍吏服飾的區別主要在於風帽造型和交領方向。

北魏鮮卑族服飾的款式分類,及其身份象徵

從考古資料所見北魏早期鮮卑族不論男女幾乎都全帶垂裙風帽,《梁書·諸夷·河南王傳》中稱之為大頭長裙帽,這種風帽的特點為“垂裙”。

這種風帽大略可分為四種不同造型,

第一種垂裙帽帽身為飽滿的圓型、第二種帽身為似橢圓的長筒形、第三種帽身可見十字形痕跡線、第四種帽身末端向後下方垂墜。

這類侍吏服飾的衣襟左右衽沒有定式,左衽居多,偶爾也能見到對襟。

B類侍吏服飾屬於北魏典型“褒衣博帶”式服飾

,B型侍吏服飾頭戴小冠或小冠外罩籠冠,身著交領或對襟寬袖及臀下褶衣,腰束帶,內穿圓領袍,或戴蔽膝、裲檔或無,穿大口袴或縛袴,圓頭履。

北魏鮮卑族服飾的款式分類,及其身份象徵

C類侍史服飾,頭扎小巾或帶風帽,身披圓領及臀下風衣,下著縛袴或大口褲。D侍吏服飾頭戴圓形垂裙風帽,身穿圓領窄袖及膝下褶衣。

D侍吏服飾僅見於宋紹祖墓男俑

。E類侍吏服飾都帶尖頂風帽,身著左衽交領窄袖及臀下褶衣、戴蔽膝、大口袴。E類侍吏服飾僅在高雅夫婦墓中尖頂風帽俑身上出現過一例。

F類侍吏服飾頭戴圓頂風帽,身穿寬袖及臀下褶衣,袒右肩,腰束帶,下著縛袴,圓頭履。

F類服飾僅見於偃師南蔡莊北魏墓男侍俑

。G類侍吏服飾頭戴籠冠,身穿對襟寬袖上衣,內穿中衣,腰束帶,帶敝膝或系大帶,及地下裳,足衣不清。G類男性侍吏服飾見於皇帝禮佛圖男侍從。

北魏鮮卑族服飾的款式分類,及其身份象徵

2.女侍吏服飾

從目前考古資料來看,女性侍吏服飾可分為3類。A類侍女服飾頭戴鮮卑垂裙風帽,

身穿交領及膝下上衣

,束腰或不束,下著及地長裙或露出圓頭履。A類女侍吏服飾與A類侍吏服飾都屬北魏早期鮮卑族服飾。

B類婦女服飾主要特徵是上褶下袴,

是北魏後期才出現的女性服飾。

這類穿著這類服飾的女性頭扎單高髻或丫髻,身穿寬袖對襟及臀下褶衣,腰束帶,下著縛袴,圓頭履。這類服飾主要見於偃師前杜樓型女侍俑;染華墓女侍俑;沼真墓女俑;南蔡莊北魏墓女侍俑;候葬墓女俑;河北曲陽高氏墓女俑;鞏縣石窟第1、4窟禮佛行列女侍從。

北魏鮮卑族服飾的款式分類,及其身份象徵

C類女侍吏服頭扎戴冠或扎髻,身穿交領或對襟短襦,

或寬袖或半袖,

內著圓領袍,腰束帶,系大帶或不繫,下著及地長裙,穿圓頭履或不清。

三、樂工

從目前考古資料來看,女樂工服飾可分為2類。A類女樂工服飾頭戴十字垂裙帽,

身穿交領窄袖長袍

,由於她們都呈跪坐狀其下身不祥,不過根據早期女性鮮卑服特徵,其下身為及地長裙、圓頭履。這類服飾僅見於雁北師院M2號墓女樂俑。B類女樂工服飾頭戴小冠,身穿對襟寬袖短襦,腰束大帶,下著及地長裙。這類女樂工服飾僅見於楊機墓出土女樂俑。

北魏鮮卑族服飾的款式分類,及其身份象徵

四、儀仗服飾

從目前已發現的考古資料來看,北魏儀仗人員均是男性。可以分為2類。

A類儀仗俑頭戴尖頂紅風帽

,身著圓領半袖及臀下褶衣,內著圓領袍,下著縛袴,圓頭履。領、袖、下襬皆有衣緣。這類儀仗服飾僅見於偃師前杜樓Ⅱ式儀仗俑。B類儀仗俑儀仗俑與B類男侍吏俑服飾相同,

都屬於北魏後期“褒衣博帶”式的服飾。

頭戴小冠,身穿交領寬袖及臀下褶衣,腰束帶,有些還戴裲檔,下著寬口褲或是縛袴。

北魏鮮卑族服飾的款式分類,及其身份象徵

五、僕傭服飾

從目前出土的考古資料來看,北魏女僕服飾可以分為2類。A類僕俑服飾的風格為頭扎小髻,身披帛,上襦下裙,腰束帶,下著及地長裙。B類服飾頭戴小冠左衽交領寬袖及臀下褶衣、腰束帶、下身不祥殘缺。僅見於偃師前杜樓抱瓶俑。

六、總結

在漢服的影響下,鮮卑族服飾的階級性日趨明顯。北魏早期鮮卑貴族和其他階層服飾十分相像,但根據本文的研究,不排除用衣襟來區分貴賤的可能,但這樣的區別仍不十分明顯。

但到了北魏後期鮮卑族貴族和其他階層服飾則有了巨大的差異

。尤其是貴族男性所穿的衣裳在其他階層服飾中幾乎沒有出現過,說明衣裳成為當時貴族專屬的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