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為什麼會滅亡?

大遼被誰滅了

契丹這個民族,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民族。自耶律阿保機開基立業,始稱大遼,歷經三代君王,憑藉強悍武力不斷開疆拓土,做大家業。到蕭太后攝政時期,更是奮發有為,巾幗不讓鬚眉。值得一說的是契丹這個民族是非常善於學習的民族,積極向先進的漢文化靠擾。蕭太后重用漢臣韓德讓,參與帷幄,決斷大政,改革積弊,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減少賦稅,整頓吏治,訓練軍隊,經過一番勵精圖治,很快出現了百姓富裕,國勢強盛的景象。此後的遼聖宗親政時,仍然延續蕭太后執政時的大政方針,在文教方面,首開科舉,編修佛經,佛教意識瀰漫國中。至此,大遼進入鼎盛,

遼國為什麼會滅亡?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大遼是漢化程度相當高的非漢朝代。但是,我們看,大遼是成也漢化,敗也漢化。不過,作為少數民數的政權能夠順應潮流融入華夏民族的大家庭,這個歷史貢獻必須予以肯定。

大遼的真正衰落還是從與北宋簽訂的《澶淵之盟》說起?

北宋立國之初即有意要收復燕雲十六州,先後於979年、986年兩度北伐,皆為遼軍所擊敗。到了宋真宗時期這種慾望就淡化了。當時面對遼朝大兵壓境,宋真宗畏敵,欲遷都南逃,在宰相寇準等主戰派的力勸下,宋真宗親至澶州(今濮陽)督戰。宋軍士氣大振,擊敗遼軍前鋒,遼將蕭撻凜戰死。遼軍恐腹背受敵,提出和約。而宋真宗也有意在和,於是次年初與遼訂立和約,協定宋每年貢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各守疆界,互不騷擾,成為兄弟之邦。此即“澶淵之盟”,從此,宋遼相安無事達110年之久。

遼國為什麼會滅亡?

“澶淵之盟”,確實是個屈辱的條約。北宋為此付出了尊嚴,失去了進取的血性,但是相比宋,遼就更慘了。

雖然“澶淵之盟”有向遼納貢一項內容,但是北宋商業貿易非常發達,產品輸出具有多樣性,那些商品恰好就是遼國生產不了還需要的,而遼國幾乎沒有任何產品可以賣給大宋。剛開始時,遼國還會象徵性的賣點馬,當宋朝騎兵多了起來後,就立即做出行動。禁止馬匹出口,誰敢賣馬給大宋,就殺誰全家。

從此以後,邊境貿易成了宋朝單方面輸出貿易,遼國形成了對宋貿易的鉅額逆差。遼國雖然收了宋朝10萬兩白銀,但到頭來還是被宋朝給賺回去了,而且還要貼錢。

而且在北宋的經濟滲透下,遼國百姓也不認他們貨幣了,因為他們都是買宋朝進口過來商品,需要用北宋貨幣,那麼遼朝的就沒有鑄幣權,久而久之,遼國也不再發行貨幣。

雖然100多年來雙方都沒有過戰爭,可大遼的財富卻透過貿易一直輸送給北宋。

就這樣,遼朝的經濟逐漸地被掏空了。

遼國為什麼會滅亡?

當然,這只是遼亡的一個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承平日久,上層的腐化,貪圖享樂,統治集團內部相互傾軋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結果是散沙一般,導致武備松馳。而民間禮佛風氣極盛,無不消磨著一個民族原有的野性,從而造成戰鬥力的直線下降。雖然來自北宋的威脅不大,但是崛起於內部的女真人卻在向遼步步逼近,最終萬萬沒想到的是滅亡自己的卻是一向對自己低眉順目的女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