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名氣比孔子大,弟子比孔子多,孔子掌權後卻殺了他,還暴屍三日

孔子第一大弟子是誰

他名氣比孔子大,弟子比孔子多,孔子掌權後卻殺了他,還暴屍三日

商鞅在年輕時代也是屬於典型的“懷才不遇”,他投奔到魏國公叔痤的門下,公叔痤聽從他的意見但是卻並不給他足夠的權力,只是讓他做了個整理文書的小官。但是商鞅並沒有因此而沮喪,反而是在這個職位上不斷地學習魏國變法的成果——《法經》,並且熟悉官場上的事務和情況。

公元前359年,商鞅來到了秦國,得到了秦孝公的任用。但是經歷過官場險惡的商鞅並沒有急著去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是首先做通了秦孝公和大部分高官的思想工作,他對他們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

他名氣比孔子大,弟子比孔子多,孔子掌權後卻殺了他,還暴屍三日

這打消了秦孝公的顧慮,開始全心全意的支援商鞅的變法。同時商鞅還透過城門立木的辦法,取得了大部分秦朝老百姓的信任。在變法的過程中,他採取先從農業領域入手,加強對秦國經濟實力的提升,然後慢慢到軍事,最後才改革改到了政治領域。最終秦國在他的數年改革當中一舉強大,並且向東打敗了魏國,奠定了秦朝一統天下的霸業。

但是孔子曾經也有一個懷才而被任用的機會,但是卻因為他手段過於激烈而早早的失去了執政機會而最終失敗。這其中跟他殺死了一個弟子比他還多的人有一定的關係。話說公元前496年,50多歲的孔子回到了魯國。由於他的名聲傳播到了當時各個諸侯國耳朵裡,魯國國君魯定公也聽說了他。

他名氣比孔子大,弟子比孔子多,孔子掌權後卻殺了他,還暴屍三日

當時的魯國實權被季孫氏、孟孫氏與叔孫氏三個士大夫家族所操控,所以魯定公特別希望能夠找回君王的尊嚴,壓制這些不守禮法的權臣。而孔子提出“克己復禮”,主張大家恢復周禮,遵守周禮,這一點讓魯定公十分的贊成。於是魯定公就讓孔子作魯國的司寇,這是個專門主管法律刑罰的職位,可見魯定公是要把孔子當作自己最鋒利的刀子來用了。

孔子上臺後7天,就誅殺了一個人,並且將他暴屍三日。這個人叫做“少正卯”,少正是他的官職,卯是他的名。相傳他是法家的人物,也和孔子一樣在魯國開辦了私學教育,而且比孔子辦得還有聲有色,以至於孔子的弟子都跑過去看少正卯得課程去了。張衡在他得文章當中這樣寫到:

“少正卯在魯,與孔子並。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去,顏淵獨知孔子聖也。”

他名氣比孔子大,弟子比孔子多,孔子掌權後卻殺了他,還暴屍三日

也就是說少正卯厲害得時候把孔子得弟子全部都吸引過去了,除了孔子最心愛得弟子——顏淵。當然了,歷史記載孔子誅殺少正卯並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孔子的弟子對自己得老師誅殺少正卯也十分奇怪,就問他原因。他說:

“居,吾語女其故。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闢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人,則不得免於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處足以聚徒成群,言談足飾邪營眾,強足以反是獨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誅也。”

也就是說少正卯這個人是個高智商的壞人,他雖然聰明卻不能有利於人民和天下,所以孔子必須要誅殺他。但是關於孔子說出得這個回答,後面得爭議很大。由於歷史過去了很久了,所以我們現在也不敢急於下結論少正卯殺的到底是對還是錯,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孔子過早、過急的誅殺少正卯使得魯國的權臣都開始針對他了。

他名氣比孔子大,弟子比孔子多,孔子掌權後卻殺了他,還暴屍三日

果然不久之後,孔子就被迫自己辭職離開了這個職位,雖然遇到了伯樂,卻終究不能建立功勳而慘淡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