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五歲小孩在河邊玩耍,撿到一塊“黃石頭”,專家感嘆造化弄人

造化弄人是什麼意思

河南五歲小孩在河邊玩耍,撿到一塊“黃石頭”,專家感嘆造化弄人

導讀:在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黃金有價,玉無價”。玉因為稀少美麗而名貴,《史記》中記載的和氏璧可以換15座城池,這就不是用金可以衡量的價值了。在今天的北京首都博物館中,有一件東漢時期的玉佩,它的材質是最好的和田白玉籽料,根據玉料本來的形狀,被能工巧匠雕刻了三隻螭龍在上面,所以也叫三螭龍紋韘形佩。

根據記載,這件來自河南的東漢時期的玉佩,長10。3釐米、寬5。5釐米、厚約2釐米,取料為和田白玉河所產一級白籽料,不規則,略呈琵琶形,區域性有赭紅色石皮。上面採用圓雕、透雕、俏色工藝,雕刻出三隻在雲氣中翻滾嬉戲的螭龍,塑造出“三螭拱璧”意象。

河南五歲小孩在河邊玩耍,撿到一塊“黃石頭”,專家感嘆造化弄人

螭龍古代也稱螭虎,是神話故事中的一種動物,相傳它們擁有虎頭螭身,是鎮守一方的山神,也被遠古先民稱為守護神。東漢學者高誘注《呂氏春秋》說:螭,龍之別也。”《漢書》註解稱:“螭,為龍子”。許慎《說文解字》:“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從蟲,離聲,或無角曰螭。”《漢書·楊雄傳》注引三國人韋昭:“螭,似虎而鱗”。

螭虎的形象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曆史。到了漢朝時期,螭虎的應用更加廣泛,開始大量用作玉器紋樣,盛極一時。早在清末民初的時候,河南的洛陽一座戰國古墓中,就出土過一枚玉三螭紋璧,不過後來因為保管不當,被賣出國,現存美國納爾遜藝術館。

不管事西漢還是東漢,作為歷史上持續上百年的大一統王朝,經濟空前繁榮,人民空前富裕,國家空前強盛,是屹立於東方甚至世界文明之巔的大國。正是這樣一個強大、向上的民族,才能夠誕生深沉雄大、大氣磅礴的螭虎紋玉雕藝術。而漢朝時期的南陽,作為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發跡之地,史書記載“富冠海內,既麗且康”,有“南都”、“帝鄉”之譽,是當時國內少有的大都市。因此,這件代表東漢玉雕最高水平的三螭紋韘形佩在南陽出現,實在是偶然中的必然。

然而你可知道,就是這件被無數專家看成國寶的文物,出土發現頗具戲劇性:它竟然是一個五歲孩子,放學之後在小溪邊玩耍撿到的!

河南五歲小孩在河邊玩耍,撿到一塊“黃石頭”,專家感嘆造化弄人

2007年,河南南陽五歲的小明(化名)放學之後,和同村的小夥伴前往村邊的小溪玩耍。正當所有人光著腳在小溪邊奔跑嬉戲時,小明突然感覺自己的腳被東西咯了一下,他彎腰一看,發現在河邊的淤泥中,有一個發黃的石頭,正是它咯了自己的腳。小明將“石頭”撿起來後,放在水中清洗一下,發現它不是石頭而是一個黃色閃閃發亮的東西,因為覺得好看,小明將其帶回家中。

家裡人看到之後,覺得這件東西應該是文物,所以就將它上交給了博物館。據說專家們第一次見到這件國寶的時候,連聲嘆到:真是造化弄人,有誰能想到這稀世國寶竟會如此離奇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