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南陽市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創建於1959年10月1日,2021年元旦前館址位於諸葛亮躬耕之地南陽臥龍崗內。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還是南陽市博物館所在地,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博物館布展有兩處,一處在武侯祠南院即道房院,這裡有石刻展和明代瓷塑十八羅漢;另一處在武侯祠北,東漢南陽曆史博物館。該博物館為四合院,院內當院和南北圍廊中為石刻。在歷史博物館四合院西廂有漢代樂舞展演廳,上午十點為遊人免費表演樂舞。此外,以南陽曆史博物館為中軸線,其東為龍門壁。龍門壁和博物館之間為漢碑亭。中軸線南有宋墓,不開放。可觀性不遜於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龍門壁,原南陽府文廟前照壁,始建於清順治十年(1653年),1979年移到現址。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照壁由青色空心磚正反雙面雕飾而成,以主體雕塑“鯉魚跳龍門”而得名。 (摘自說明介紹)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漢碑亭,裡面共有四通碑刻。分別是《漢畫館創修記》碑、《李孟初碑》、《趙菿殘碑》與《漢張景造土牛碑》。漢碑亭碑刻裡層用玻璃罩罩著,外面用鋼筋圈圍,最外層與碑距離半米左右的碑亭木柵欄,唉……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漢碑亭,裡面共有四通碑刻。分別是《漢畫館創修記》碑、《李孟初碑》、《趙菿殘碑》與《漢張景造土牛碑》。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1959年9月立石的《漢畫館創修記》碑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張景碑》,又名《漢張景造土牛碑》。東漢延熹二年(159年)立,隸書。碑身四周皆殘。

《張景碑》 現存碑高125釐米,廣54釐米。其頂部兩方形碑穿尚隱約可見,穿內有暈弦痕跡。無額。碑文八分書,凡11行,行23字。全文清晰可識者225字。此碑為1958年春出土於河南省南陽市南城門內馬路東側,系當地群眾整修街道時掘出,即移至市文化館儲存,1959年遷至南陽市臥龍崗漢碑亭內。此碑字型寬扁,點畫波尾顯明,筆畫從容秀雅,端正而不板滯。為成熟之八分書。碑文記述地方政府同意張景包修土牛等一切設施,以免其家世代勞役之事,從而反映出東漢徭役之苛重。(摘自360文件)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張景碑》拓片,來自東漢南陽曆史蠟像展廳。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趙菿碑》,即“漢故郎中趙君之碑”,僅留碑首及上部碑身。立碑年月已缺,趙菿史籍不載,確切立碑年代無考

1937年春,《趙菿碑》由南陽城東李相公莊農民犁地時發現,僅留碑首及上部碑身。碑首呈半圓形,刻有3條弧線紋飾,碑身偏上部有穿,小篆題額“漢故郎中趙君之碑”,立碑年月已缺,趙菿史籍不載,故立碑的確切年代不可考。碑首從上到下第三條弧線上有隸體陰刻,殘餘碑文內容是歌頌趙菿功德的。書法行筆遒勁飽滿,結體沉穩靜穆而勻整寬博。章法疏朗,字型緊密,筆勢方勁深厚,是漢末八分隸書的典型風格,為東漢末期漢隸達於鼎盛時之制。(摘自360文件)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漢故郎中趙君之碑”拓片來自東漢南陽曆史蠟像展廳。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李孟初碑

↓《李孟初碑》全稱《漢宛令益州刺史李孟初神祠碑》,又名《李孟初神祠碑》。漢桓帝二年(154年)立,隸書。 清乾隆間白河水漲衝出,後又入土,道鹹間又衝出。咸豐十年(1860)金梁移置南陽府置,並在碑下殘泐處刻題記。(摘自360百科,魚有刪減。)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李孟初碑》拓片來自東漢南陽曆史蠟像展廳。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東漢南陽曆史展館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南陽市博物館簡稱“宛博”,新館未啟用之前,基本陳列為“東漢南陽曆史展覽”

東漢南陽曆史博物館基本陳列為“東漢南陽曆史人物蠟像展”,圖片居多,展出文物稀少。 “透過文物和蠟像輔助展品,展示了東漢時期南陽發達的商業、手工業、冶鐵業,以及科學家張衡、醫聖張仲景對我國曆史文化做出的巨大貢獻,反映出東漢時期南陽‘既麗且康’的景象及其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陰麗華和湖陽公主(組圖下左)

南陽博物館收藏文物16000餘件,古錢幣50000多枚,其中一級文物近百件,二級文物近500件。分金、銀、銅、鐵、陶瓷、玉石、木、骨等12類。漢代文物收藏豐富,漢銅鏡就有200多面。鎏金熊足銅樽、小口直頸刻劃紋銅壺、辟邪形水注、豆形銅燻爐、鴨形銅燻爐、人形足銅洗、鋪首銜環、銅量器、張景碑、李孟初碑、趙菿碑、天祿與辟邪等均是漢代的藝術精品。(摘自南陽市博物館官網)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展廳內為數不多的實物展。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東漢陶器和青銅器

南陽博物館鎮館之寶“天祿與辟邪”在漢畫館出展,張景碑、李孟初碑、趙菿碑在漢碑亭內,其他館藏珍品未見實物布展,以圖片形式替代。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圖片展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漢畫拓片,展現南陽冶鐵和農耕發達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舞樂表演廳,眾人看演出,獨魚與先生在看石刻。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石刻展,在庭院和南北廊廡內。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明代石雕神獸英招,《山海經》載,英招人面、馬身、背生鳥翼,替天帝看管花園。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萬曆四十二年正月立《X宮三觀建譙碑記》,碑文內容為偃師縣各里百姓去武當山進香建譙,返回途中路過南陽玄妙觀建譙祈福過程。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明嵩陽傅作舟於崇禎癸酉年(1633年)以明代畫家別山繪梅花圖為藍本刻制的《梅花碑》。傅作舟於碑刻右上方還題有二首詠梅詩。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道光年間重修文廟碑刻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順治十二年(1655年)立《驛站碑》。南陽府所轄葉縣、方城等縣,為南北驛站要衝,百姓苦於驛站的繁重勞役,為順應民意,南陽府推官任克溥判決免除民間馬站牛站設定。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順治十二年(1655年)立《驛站碑》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同治元年立“淯流錦帶”,南陽南寨牆大寨門門額。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清光緒年間立《安仁郭老夫子戒殺生詩碑》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清“冰壺濯骨”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清宣統三年(1911年)立《建立葛仙祠碑記》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同治十二年立《南陽察院平面圖》,南陽察院始建於元代,同治十二年,南陽知府任愷重建。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清人摩本《胡母帖》,《胡母帖》為東晉王羲之《十七帖》叢帖之一。

↓民國時期《清優增生胡老夫子德教碑》,胡老夫子南陽人,所育學生有數百人進入軍政各界,桃李滿天下。碑文記述胡老夫子的人品和教學成就。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民國時期《清優增生胡老夫子德教碑》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花卉動物石刻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清《奉旨》碑碑首,火焰狀的很少見。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再看一眼這組精美的明代瑞獸石刻!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漢墓和宋墓,不開放。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宋代石像生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宋代石像生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道房院房間內的石刻展。石刻展廳位於道房院一進院和二進院的南北廂房內。明清石刻主導,佛道神像俱全。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實用裝飾石構件佔據兩個展室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道房院二進院正房內的十八陶釉羅漢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十八羅漢全家福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陶釉羅漢金剛座上的題款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陶釉羅漢金剛座上的題款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70)進豫·南陽:南陽古代石刻藝術展——曾經的宛博所在地武侯祠

最後欣賞一下諸葛亮銅像。不知哪位高人塑的,這銅像比例不是平視效果採用的!

歡迎來訪,順致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