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的這首詩,全詩無一“早”字,字裡行間卻處處透漏出了早

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是什麼意思

溫庭筠,字飛卿,時號

“溫八叉”

,因其思維敏捷,八叉手而八韻成,故得此名。他的詩體物細膩,筆墨精緻,情意蘊藉,充滿了詩情畫意。而本文講述的這首詩,其正文沒有寫一個“早”字,字裡行間卻無一不透露出“早”,景物描寫細膩而又精緻。

這首詩語言簡潔而又明朗,結構縝密而又精緻,把情感寄託於景物之中,含蓄委婉而又感情深切。這首詩是唐詩中的名篇,更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描寫

羈旅之情

的名篇,歷來就被詩詞學家所重視,特別是它的

頷聯

,膾炙人口,備受推崇。

溫庭筠的這首詩,全詩無一“早”字,字裡行間卻處處透漏出了早

這首詩就是

《商山早行》

,全文內容如下: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其首聯中

“晨起動徵鐸”

意思說清晨起床後,旅店就已經響起了車馬走動時產生的鈴聲。雖然並沒有具體的寫旅店裡旅客的行為動作,卻讓我們透過自己的想象在腦海裡浮現出了旅客們套馬、趕車的場景,這是“早行”的典型性場景,由此可見詩人的強大語言概括能力。

溫庭筠的這首詩,全詩無一“早”字,字裡行間卻處處透漏出了早

“客行悲故鄉”看起來是詩人在說自己,但是它也適用於旅店裡其他的一些旅客。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交通是極其不便利的,出門遠行一般是依靠走路、坐馬車、乘船等方式。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個地方往往需要十天半個月或者好幾個月,有時花費的時間甚至會更長,所以人們往往

安土重遷

,不願遠行。所以這一句詩就很能夠引起讀者在遠行時

情感上所產生的共鳴

溫庭筠的這首詩,全詩無一“早”字,字裡行間卻處處透漏出了早

頷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全部是用

名詞

構成,且對仗工整。這一句也被宋人當作“

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的典範。一共描繪了六個意象“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僅用了這

六個

意象名詞

就把旅客早行的場景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出來,讓讀者不禁覺得這場景簡直是歷歷在目。

溫庭筠的這首詩,全詩無一“早”字,字裡行間卻處處透漏出了早

古代旅客為了出行的安全,往往是

“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

。詩人寫的是“早行”,那麼必然會有雞聲和月,而茅店又是表現詩人遠行的特徵性事物。“雞聲茅店月”就把詩人住在旅店裡,聽見雞聲立馬起床,看到了天上的月亮,收拾行李出發的情景表現得有聲有色、淋漓精緻。

溫庭筠的這首詩,全詩無一“早”字,字裡行間卻處處透漏出了早

而對於早行的人來說,板橋、以及霜和霜上的人跡也是獨有的景物特徵。詩人在雄雞報曉、殘月未消時出發就已經很早了,可是依舊“人跡板橋霜”,正如《

增廣賢文·上集

》裡說的那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這也正和上文的“客行悲故鄉”相照應,正是因為思念家鄉才早行,渴望早日回到故鄉。

溫庭筠的這首詩,全詩無一“早”字,字裡行間卻處處透漏出了早

枳花

頸聯是“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牆”,這兩句則寫的是

上路

時所遇到的景色。正因為天還沒有完全亮起來,所以在驛牆邊的白色枳花就

“照”

在了驛牆上,這也正和“

早行

”這個題目想照應。

尾聯“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這兩句描寫的就不再是早行看到的景物了,而是寫詩人在早行途中不禁回想起了昨夜夢到的故鄉景色。故鄉此時是“鳧雁滿回塘”,而自己此時卻在離家很遠的地方,早起在山路上奔波。“杜陵夢”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詩人夜間在茅店裡

思鄉

的感情,與前面的“客行悲故鄉”相照應。

溫庭筠的這首詩,全詩無一“早”字,字裡行間卻處處透漏出了早

早行途中詩人眼中所見的是“槲葉落山路”,而心裡卻想的是“鳧雁滿回塘”。在寫景中寄託了詩人的情感,運用了

寓情於景

的寫作手法。旅途中的景物是寒冷悽清的,就更加襯托出了遊子在外的

孤寂

之情,以及濃濃的

思鄉

之意,人在旅途的失意和無奈就體現在了字裡行間,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這首詩中沒有寫一個“早”字,卻處處透露出了“早”,更是由此抒發了漂泊在外的遊子的

羈旅思鄉

之情,不愧是寫羈旅思鄉之情的詩歌名篇。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