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埋沒的上古奇書,《黃帝四經》中承載的“逆天”理念

黃老道德的黃老指的是誰

在全世界範圍內來說,第一個探索宇宙和修行觀念的人是誰呢?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探索宇宙的第一人,絕對是創立道家學派的老子,但,實際上,在老子之前的上古時期就已經有人開始探索宇宙了,我一直納悶一件事,老子是怎麼悟道的?在正史中的他,只是周王朝的一個圖書館管理員,雖然是飽讀天下書,但說實話,圖書管理員真不是什麼特殊的職位,詭異的就是,到了春秋末年,老子好像突然悟道一樣,留下了傳世經典《道德經》之後就一路西行,再之後,就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到了這裡,就出現了這個讓人納悶的問題,老子到底是怎麼悟道的?難道在他西行之前就有人指點過他嗎?還是他在做圖書管理員時,發現並學習了一本來自於上古時期的奇書?

被埋沒的上古奇書,《黃帝四經》中承載的“逆天”理念

這個問題我們可能調查不清楚,但是春秋時期的人絕對清楚,因為在春秋時期真正盛行的不是道家思想,而是黃老道家,黃老道家屬於道家思想的分支,最重要的是,其中的“黃老”代表的就是黃帝與老子,而黃帝生於上古時期,老子屬於春秋末期,顯然,黃帝要比老子來源更早,也就是說,真正的道家思想其實是源自於黃帝的思想,或者是說,老子繼承的是黃帝的思想,這麼來看的話,幫助老子悟道的這個人就是黃帝,但有一點,始終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既然道家思想源自於黃帝與老子的觀念,既然真正的道家思想應該是黃老道學,那麼除了老子的《道德經》之外,黃帝所書寫的經典是什麼呢?從古至今,無數學者一直在研究這本消失的黃帝經典,沒想到,機緣巧合之下,它竟然出現在了我們這個時期。

被埋沒的上古奇書,《黃帝四經》中承載的“逆天”理念

黃帝的經典

這部經典還是出自於我們熟悉的馬王堆漢墓,1973年12月,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針對馬王堆漢墓的考古發掘活動已經進入了收尾階段,就在人們以為不會再有什麼重大發現的時候,馬王堆漢墓的三號墓湧出了大量的帛書和醫簡,帛就是一種絲織物,在書簡和紙張沒有盛行的時候,人們習慣將文書與經典記載於帛書之上,在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帛書版本的《老子》和兩幅古地圖,這兩幅古地圖後續有機會我們還會說到,今天我們要說的黃帝經典就隱藏在帛書版本的《老子》之中,帛書《老子》出土後人們發現,它與傳世版的《道德經》有些相似,帛書《老子》共分為甲乙兩本,真正讓人震驚的就是其中的《老子乙本》,因為在這其中記錄了一類消失的古書——《黃帝四經》,真正的“道”就在這本《黃帝四經》之中。

《黃帝四經》並不是一本書籍,而是一類書籍,在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黃帝四經》就包括《經法》、《十大經》、《稱經》與《道原經》,大概共有11000多字,臺灣史學家王寒生先生特別喜歡研究黃帝,為此還建立了一個叫做“軒轅教”的組織,他聽說馬王堆漢墓出土《黃帝四經》之後,恨不得立馬飛回大陸,但奈何當時海峽兩岸還未通郵,無法看到真跡,幾經周折,王寒生終於拿到了經書的影印件並連夜解析,並且為此還寫下了一本書籍,在這本書籍的序言中是這麼描述的:“讀罷四經,我們認識了修道之門徑,更提高了人生境界。如果我們仍然是懵懵懂懂,那就不可挽救了。縱然再讀書萬卷,也無濟於事。在四千年前,我祖已經打開了宇宙奧妙之門,指出了一條上進大道,今日能讀到寶貴經典,是如何幸福!”

被埋沒的上古奇書,《黃帝四經》中承載的“逆天”理念

道的形成

在《黃帝四經》出土之前,大多數人都認為“道”這個觀念最早出自於《道德經》之中,其中記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名之曰‘道’,老子認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先天地而生,無時無刻的執行在宇宙之中,它創造了天下和萬物,這個道類似於一種能量,相當於西方的原子說,同樣的描述在《黃帝四經》中也有,黃帝認為道虛空無形,無邊無際,萬物都依靠它生長,宇宙中萬事萬物的生死成敗都由道決定,而且,黃帝也認為,想要把握住“道”,就要把握規律,或者說,道就是一種規律,之後還有記載,在《黃帝四經》的表述中,也認為道是先天一氣,它看去混混沌沌,窈窈冥冥,渾聚昏暗,如一穀倉,之後,道又劃分了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又離析成為了春、夏、秋、冬四季,四季相互更迭推衍便有了萬物的生成。

根據對道的理解,黃帝還寫下了一套控民的方法,他認為治國的方針應該是這樣的:第一年遵從百姓的風俗,讓人們認識到自己的賢能,敬仰自己,之後第二年選拔有德能的人授予官職,第三年要使民富足,如此一來,到了第四年就可以發號施令了,這樣也就已經開始掌控天下了,第五年再用法律來治理百姓,在嚴峻的律法下,第六年百姓就有了敬畏的心理,到了第七年就可以指揮百姓出征了,首先是順應民心,然後激勵百姓,再避免徵稅,讓百姓敬佩,之後發號施令讓百姓試著順從,之後開始設定法律,有罪必罰,不可姑息,再之後百姓有了畏懼心理,就會產生敬畏,最後就可以讓百姓出死效力了,這樣的心智可不像是我們所認為的上古時期,那怎麼才能把握“道”呢?這個黃帝也說到了。

被埋沒的上古奇書,《黃帝四經》中承載的“逆天”理念

掌握大道

早在上古時期,黃帝就已經預見了未來的發展,他認為掌握道的發展無非兩種,第一種叫做遁世,第二種叫做入世,遁世就是修行,瞭解天地變化,找到天地規則的弱點,然後透過一些特殊的方法去超脫,這一點就是後世的神仙學,也就是道教所繼承的部分,與之相反的入世就是帝王學,在這一處說的就是要能夠透過掌握規律去掌控天下,知曉天地的變化規則,它們之間的分別就是,一種是遁世做仙人,遠離世俗,一種是入世做帝王,深入世俗,那怎麼才能夠把握規律呢?怎麼才能夠掌控大道呢?這一點,黃帝也記載下來了。

在上古時期,黃帝與蚩尤大戰時,因蚩尤武力高強,其部下又極為善戰,黃帝的軒轅氏找不到破解的方法,這時有人說,天道中正而確當,日月也是沿著恆定的軌道不停地執行。天道、日月的運動是從不懈怠的,它們顯示於人類的便是這種恆定的法則。如同天道、日月的執行一樣,人類對物慾的追求是有一個極限的,也是遵循著盛極而衰的規律,所以,可以透過慫恿其慾望而盡其淫溢,當他淫溢到了極點時就會走向失敗。今其盛盈至極而使之走向衰落,增益之而使之轉向衰竭。多多給予他而使之貪婪遇害,儘量施贈他而使之揮霍得殃,弛緩之而使其懈怠。使之優裕榮耀而尊顯,然後收捕之而治其罪;不斷地使其尊顯高貴,然後一旦動手傾覆他就無可救藥了。

被埋沒的上古奇書,《黃帝四經》中承載的“逆天”理念

在與蚩尤交戰了六十次還未成功時,有人說,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上下一心作好準備。我將藉著蚩尤所行的逆事,滿足他的慾望,勉勵他去盡力做壞事,促使其惡貫滿盈。你什麼也不要說。居上位的人只需端正己心,在下位的人只需靜定其意;端正己心以待天時,靜定其意以伺人事,天地為之建立名分,萬物隨之而生,並受自然規律的支配。天道是永恆不敗的,逆與順都各有分際。不要驚慌,無需恐懼,蚩尤倒行逆施的惡行就會得到懲治了,其實從這些描述中就可以看出,黃帝與蚩尤戰爭的成敗其實不是在戰鬥本身,而是在於天道的變化,就像是古人常講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樣,同樣的話在各國的思想家的口中都一樣,古希臘的希羅多德說過:“欲讓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這一篇出自於《黃帝四經·大經》中的“正亂”篇,它還為我們揭露了一個真實的黃帝。

黃帝擒住蚩尤之後,剝下蚩尤的皮製成箭靶,令人射之,射中多的給予獎賞。剪下他的頭髮來裝飾旗杆並將這種旗幟高高地懸掛,標之為“蚩尤旗”。在他的胃中用毛塞滿製成皮球,令人踢之,踢入坑多的給予獎勵,把他的骨頭剁碎,摻在加苦菜的肉醬中,再往下我們就不說了,有點噁心,之後黃帝又說:“不要廢壞我所立的禁規,不許傾倒我所賜給你們的肉醬,不要擾亂民心,不要背棄我所秉執的天道。廢壞禁規、擾亂民心、棄絕天道、違背信義悖逆天時,明知不對卻一意孤行,違犯法度和天道,專斷無常,肆意行事,未受天命而擅自興兵,這些都將受到像蚩尤一樣的懲罰。於是製成蚩尤的模型,使起彎曲背脊,披枷穿鎖,容色居喪呆滯,伏帖地充當地下支柱。”

被埋沒的上古奇書,《黃帝四經》中承載的“逆天”理念

除此之外,在《黃帝四經》中蘊含的知識還有很多,天地之間有永恆不變的法則,這種法則對一個人、對一個國家都是一樣的,驕橫凌人、逞強鬥勇、好弄陰謀的國家必有禍災,悖逆天道的惡行正在勢頭上的時候,有誰肯去正面的抵敵它呢?無人抵抗它,它就會變本加厲,到時,天道自然會傾覆它,我們旁邊的大漂亮國好像就不明白這個道理,在其中還說明了用人的道理,語言是人內心的標誌,表情是人心理的外化,氣質是人心靈的表露,所以,接觸一個人時,最重要的是觀察,如果言行一致,那麼就可以重用,關於遁世的大道,我們簡單來說一下。

書中的原譯文是這樣的,道的中心精神,一般人是無法領會的,它的終極目標,一般人也難以實現。只有聖人才能在無形之道中看出有形之道,在無聲之道里聽出有聲之道,在虛靜之道內覺出道之實在,然後,他能進入太虛,與天地之精氣相通。他與道合二為一、它們相互融合,周流不止。這種人可以說明白了萬物之本體,明哲之人能觀察到宇宙的深遠之處。他能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情,得到別人不能得到的東西,這樣的人,可以說對微妙的東西有很深的洞察力,這個與我們之前所講的《道德經》一致,洞察規律,是得道的關鍵,怪不得古人都喜歡打坐、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