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高僧在臨刑前寫的偈詩,堪稱僧徒追求的最高境界

僧肇因何被殺

得道高僧在臨刑前寫的偈詩,堪稱僧徒追求的最高境界

心經

心經

新韻傳音;心靈禪悅(古箏。笛子。二胡)

當下在中國,佛教盛行。一聽到佛教,想必無數人就會想到那富麗堂皇的佛寺。但若提起佛經,知道的人就要少了。能稱得上佛經的書並不多。著名的如《心經》《金剛經》《楞嚴經》《華嚴經》等,這些著名的佛經大多來自印度。而中國僧人撰寫的能稱得上“經”的佛教典籍少之又少,最為著名的那就是《六祖壇經》。

撰寫此書的就是得道高僧六祖慧能大師。其所主張的“明心見性,頓悟成佛”便是《六祖壇經》的核心禪理。盛行於世的一首偈子“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便是慧能大師的名言。可謂是禪理至深。

得道高僧在臨刑前寫的偈詩,堪稱僧徒追求的最高境界

除了慧能大師,中國還有一位舉足輕重的佛教大師,他就是被稱為“解空第一人”的僧肇。

僧肇自幼家貧,小的時候以抄書為生。後在讀了《維摩經》後便剃髮為僧。自出家後他精研佛法,擅長大乘經典,兼通三藏(經藏、律藏、論藏)。再後來,僧肇拜鳩摩羅什為師。後來在其師傅鳩摩羅什譯《大品般若》後,寫成富有見地、獨具特色的《般若無知論》。

再後來,僧肇又陸續寫出《不真空論》《物不遷論》。在其師傅鳩摩羅什去世後,為悼念師父,他又寫了《涅·無名論》。後人將這4篇論文合編為《肇論》一書。

得道高僧在臨刑前寫的偈詩,堪稱僧徒追求的最高境界

《肇論》正是以“空”為核心內容的書籍。對佛教所謂的“空”深入解讀,認為從事物的本質上看,一切都是空的,即性空。但是事物卻又是真實的存在。只是這種“存在”是表面形式,是一種假有。正因僧肇深入解讀佛教的要義,故後人稱其為“解空第一人”。

在《景德傳燈錄》裡,記載僧肇是被十六國後秦君王姚興所殺。相傳姚興在看到《涅·無名論》後,大加讚賞,並規勸僧肇還俗,但僧肇不從,故被殺。至於事實真相如何?已很難考證了。

據說僧肇臨刑時極為平靜。在刑場上面對劊子手的刑刀無所畏懼。他在最後關頭,咬破手指,在地上用血書寫下一首偈子,也可以說是一首偈詩

,那就是:

四大元無主,五陰本來空。將頭臨白刃,猶似斬春風。

得道高僧在臨刑前寫的偈詩,堪稱僧徒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這裡,“四大”並不是世人戲謔的“酒、色、財、氣”,而是指“地、水、火、風”的四大物質元素。佛家認為,世間萬物由這四大元素組成。僧肇在這裡表達的意思是構成世間萬物的四大元素也是沒有主體的,也沒有“我”的存在,所以也有寫成“四大元無我”。而所謂的“五陰”即“色、受、想、行、識”,旨歸也是“空”。

四大元無主,五陰本來空。將頭臨白刃,猶似斬春風。

在得道高僧佛肇看來,法身本來就不生不滅,無所謂生也無所謂滅。所以五陰之身被砍死了也不影響他的修行和得道。“

”所以面臨被斬頭的境地,卻絲毫不以為意,視如春風拂面,神色不改。這臨刑前寫的偈語恰恰體現出僧肇修行之高、氣魄之大。這也是真正的智者才能達到的自在超脫的境界。試問,世間眾多僧人中,又有幾人能達到如此境界?有如此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