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術後, 陰莖長出“角”?

27歲的小張自小包皮過長,長大後包皮龜頭經常發炎。6個月前,在縣裡一家小診所優惠廣告的吸引下,小張終於下定決心做陰莖包皮環切術。手術過程很順利,可是術後卻出現了惱人的傷口感染,反覆發炎,整整兩個星期,他幾乎每天都要到醫院清理傷口、換藥。

一個月後,炎症終於好轉,可在龜頭冠狀溝右側,原本發炎處,卻出現一個米粒大的硬結。醫生說,這可能是傷口癒合後形成的痂或是瘢痕,過一段時間就會軟化消失,若不消失再手術切除。一聽到這,心有餘悸的小張就緊張起來,怕再次手術會像上次那樣。

包皮術後, 陰莖長出“角”?

不幸的是,硬結並沒有朝樂觀的方向發展,不但沒有消失,還越來越大,不時會有癢癢的感覺,忍不住搔抓,一旦大力了,就疼得半死,還會弄出血來;有時內褲比較緊,摩擦到硬結,也會疼痛。去藥店買些止癢、消炎的藥膏塗抹,症狀時好時壞。

更可怕的是,硬結在不知不覺中竟然長到圖釘那麼大,高出冠狀溝,頂端越來越細,形如角尖,硬如指甲。用硬物刮它,能刮落一小部分,但不久又再長出來。

小張覺得不是辦法,就到鎮醫院去求治。醫生檢查後,在病歷寫著:陰莖冠狀溝處有一褐色錐形角狀物,表面光滑,酷似羊角,長約3釐米,基底直徑約1。5釐米,尿道外口正常,雙側腹股溝淋巴結無腫大。醫生還是頭一次見這樣的“陰莖角”,一時間也說不清到底是什麼病,暫擬“陰莖癌”收入住院,建議先切除,做病理檢查。聽說是癌症,小張非常害怕,馬上接受手術,切下“角”送病理檢查,卻提示為慢性炎症,乳頭狀增生。無需化療,便出院了。

惡夢還沒有結束,一個月後,“陰莖角”再次復發。抱著一絲希望,小張前往市醫院,找到老教授,希望能幫他徹底根治。

老教授經過仔細的檢查,最終作出肯定的診斷

——

陰莖皮角。再次入院行陰莖部分切除術,折磨已久的怪病才終於從小張身體裡消失。

陰莖為何會長“角”

陰莖皮角是一種比較罕見的陰莖良性腫瘤,系角質層異常增生堆積而成的角狀物。

患者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包莖或包皮過長史,甚至反覆包皮龜頭炎史。多數皮角位於陰莖龜頭處或冠狀溝內,開始僅有米粒大,為圓形或橢圓形隆起,以後逐漸增大,突出於包皮之外,質地堅硬如骨,尖端銳利,可長達數釐米,形如羊角,常為黃色或灰褐色,表面多粗糙。皮角形成之後,可引起陰莖彎曲、勃起疼痛以及性交障礙。若皮角長在尿道外口附近,還可壓迫尿道引起排尿障礙。它本身無血液迴圈,有些可自行脫落。

若將皮角切下,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上皮細胞的廣泛肥大和角化,角化過度。部分患者的病理報告可為乳頭狀瘤,部分鱗狀化生,是陰莖癌的前體病理形態。

由於該病常見於包皮過長或包莖病人,區域性慢性刺激是比較公認的致病原因;其次,與衛生條件差、尖銳溼疣、病毒感染等引起陰莖慢性炎症也有一定關係。不過,臨床上有些患者是包皮環切術後起病的,因此有人認為手術創傷、腸線異物反應等亦可能為發病原因。但有學者認為,即使不手術,成人的包莖或包皮過長也會誘發龜頭形成這種皮角;而術後感染髮炎者,也絕大多數不會繼發此病,因此包皮環切術與陰莖皮角發生的關係,仍有一定爭議。

陰莖皮角雖屬於良性病變,但基底部可發生癌變,據統計,癌變率約為33%。外用藥物對治療該病效果不好,而單純的陰莖皮角切除複發率很高。因此,治療需以電刀或刀片切除病灶及部分海綿體,如果病灶較大或懷疑有惡變表現,還要行陰莖部分切除和腹股溝淋巴結清掃。如術後病理檢查證實為惡性病變,則按照陰莖癌治療,並進行嚴密的隨訪。對於年老患者,一般認為行陰莖區域性切除術為宜,保留其排尿功能。

可幸的是,除發生惡變者外,陰莖皮角一般預後好,對泌尿和生殖系統功能無明顯影響。

包皮術後, 陰莖長出“角”?

“角”無處不在,並不鮮見

雖然陰莖皮角並不常見,但皮角病卻時有所聞。

據不久前的報道,河南省魯山縣一位101歲老人,從去年開始頭部左上方慢慢長出硬角,如今已長到約5釐米長。透過對老人頭部“犄角”的認真檢查,醫生確定這個角屬於典型的皮角。

雲南普洱市一名99歲的老太太頭上也長了一個“犄角”,已經伴隨老人十餘年時間,不痛不癢,用剪刀剪過幾次,不久又會長出來。由於“犄角”不影響生活,因此她也未到醫院檢查過。

包皮術後, 陰莖長出“角”?

皮角於人體全身都可發生,但好發在頭部、面部、耳朵、頸部、前臂和手背等處,少數發生在陰莖,中、老年男性多見,與長期日光曝曬、吸收過多紫外線等因素有關。由於皮角病均有癌變可能,如發現,最好做手術切除並作病理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