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2020年,年僅 23 歲的電競選手Uzi因查出患糖尿病而宣佈退役;2019年,楊天真在綜藝裡面不改色地給自己注射胰島素,當時才35歲的她身患糖尿病已經6年,因工作緣故無法改變生活習慣,不得不選擇切胃。

這其實只是中國年輕的糖尿病群體的冰山一角。

很多人眼裡,糖尿病是一種慢性“老年病”,不到頭髮花白的年紀,不會被它光顧。實際上,中國這個糖尿病大國,糖尿病年輕化的趨勢正在不斷加強。

然而,糖尿病前期的症狀很不明顯。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一項研究提到,根據中國近10年的糖尿病診療資料,只有36。7%的糖尿病患者知道自己患病[1]。

也就是說,近2/3的糖尿病患者,被這種慢性病纏了很多年毫無察覺,錯過了逆風翻盤的唯一機會。

———

隱匿的糖尿病預備役

中國,全世界糖尿病病人最多的國家。

據西安交通大學聯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項研究統計,2013年-2018年中國糖尿病患病率從10。9%增加到12。4%。過去的10年間,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由9000萬增加至1。4億,幾乎每10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1]。

一旦患上糖尿病,幾乎就是一輩子的事了,終身與降糖藥為伍,面臨各種可能的併發症。

但其實,任何病症都有發病的過程,不是突然發生的。糖尿病也不例外。

普通人距離患上“糖尿病”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過渡地帶——那就是“糖尿病前期”。所謂糖前期,簡單粗暴地說,就是你的血糖異常了,血糖調節功能輕度受損。不過還沒那麼嚴重,沒有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血糖水平如果異常,可能有患糖尿病的風險 / 視覺中國

確診“糖尿病前期”,幾乎意味著半隻腳踏入了“糖尿病”的大門。為什麼這麼說?

糖尿病最主要分2大類——I型和2型。極少數一部分糖尿病人(大概只有5%)是 I 型糖尿病,主要是遺傳,這裡就不提了[2]。

跟年輕人更相關主要是 2 型糖尿病(也就是楊天真患的那種),也稱“早髮型糖尿病”。世衛組織的資料顯示,9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屬於2 型糖尿病[2]。

它的一大特徵是胰島素抵抗。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糖尿病早期一定要提前醫治 / 視覺中國

通俗來講,胰腺可以正常分泌胰島素。但胰島素把“葡萄糖”這份大餐送到細胞家門口時,細胞家的門鈴壞了(即胰島素受體不敏感),於是無法被正常簽收的葡萄糖只能在血管裡遊蕩,四處搞破壞[3]。

這就造成惡性迴圈。為了把血糖降下去,胰腺瘋狂運轉,分泌更多胰島素來配送葡萄糖。超負荷運轉的胰島天天加班,最後積勞成疾,血糖調節功能受到損害。

早期輕度損害,就是“糖前期”;後期嚴重受損,就是“糖尿病”了。

但確診“糖尿病前期”意味著:胰島素抵抗已經發生或是胰島細胞功能存在缺陷。不及早發現加以控制,惡化成為“糖尿病”只是時間問題[4]。

有資料顯示,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6年內有60%多的人都會變成糖尿病,20年內93%的糖前期病人會變成糖尿病,這轉化率確實高得嚇人[5]。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糖尿病前期可能會表現出如便秘、腹瀉等症狀 / pixabay

而在中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早已超過50%,其中糖尿病前期貢獻了超30%。

糖前期的患病率還在逐年遞增。在2013年-2018年間,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由35。7%增加到38。1%。這意味著,每3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是糖尿病前期患者[1]。

如果細看年齡層,被糖尿病和糖前期盯上的20-39歲的青壯年們越來越多了。

對比2008年和2013年的資料,20~39 歲年輕人的糖尿病患病率從3。2%上升到5。9%,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從9%飆升到近30%[6]。

更糟的是,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症狀很輕,進展緩慢,難以察覺。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作為社畜,身體出現口渴難耐等各種症狀已經不足為奇了 / 視覺中國

比如2型糖尿病的症狀,煩渴、飢餓加劇、尿頻、疲勞、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視力模糊——這是每個被工作毒打的社畜都有可能出現的症狀好嘛![7]

在網上,不少人表示自己確診2型糖尿病純屬“誤打誤撞”,要麼是因為體檢,要麼是因其他疾病就診時,“順帶”查出了糖尿病。

————

什麼樣的年輕人,最容易中招

一位23歲的B站UP主“精分小賴”在確診2型糖尿病後稱,自己從未想到糖尿病會纏上這麼年輕的自己,她覺得,患病和自己的生活習慣離不開關係。

確實,跟I型糖尿病相比,糖前期和2型糖尿病跟後天生活習慣的關係更加密切。

對於打工人來說,不規律的作息和高糖高油的飲食似乎早已成常態。白天時間不夠,晚上繼續熬夜爆肝,沒時間鍛鍊,不時還點個燒烤奶茶犒勞自己;哪怕工作完成,也捨不得入睡,打遊戲、看影片、刷朋友圈,不知不覺就到凌晨兩三點。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經常喝奶茶這類高糖的飲食習慣需要改改 / pixabay

這樣的年輕人,最容易成為2型糖尿病的獵物。

無論2型糖尿病還是糖尿病前期的問題都出在胰島素這個環節。

要保證胰島素好好工作,充足且適當的睡眠時間不可或缺。睡眠不足,除了影響心情外,還會傷害你的胰島素正常運作。

越來越多的流行病學研究和實驗發現,不健康的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能夠導致葡萄糖耐受不良、降低急性胰島素反應和增加胰島素抵抗。

2016年的一項研究分析了600多名青少年的睡眠時間,發現睡眠時長不足8小時的群體,他們相對更胖、腰圍和頸圍更粗,而他們的胰島素工作效率則更糟糕,更易發展成2型糖尿病[8]。

睡得太久也不好。發表於《中華糖尿病雜誌》一項調查發現,與每晚睡6到8小時的人相比,每晚睡眠時長少於6小時或大於8小時均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病風險[9][10]。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睡眠也要適度,睡的太多或太少都不太好 / 視覺中國

當然,沒人想熬夜加班,有時也難以避免通宵工作。但至少,在熬夜時不進食,對胰島素功能和人體代謝的傷害會有所減少。

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曾做過模擬白班人和夜班人進食規律的研究。

在研究中,19個26歲左右的年輕人被分為夜間進食組和日間進食組。其中夜間進食組完全模擬夜班人作息,在夜間11點和凌晨3點仍需進食;而日間進食組則遵循白班人作息,晚上7點到第二天早上7點不再進食。

短短兩週的實驗後,“夜班人”的平均血糖水平增加6。4%,胰島素水平下降了52。9%,而“白班人”組的這兩項資料沒有出現顯著變化[11]。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對於加班的社畜來說,夜間進食會提升血糖水平 / pixabay

這意味著,如果進食週期與正常的生物鐘錯位,會破壞胰島β細胞,從而影響胰島素的分泌,最終導致血糖受損,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所以說,像急救人員、卡車司機、酒店服務生這類夜班工作者更容易成為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應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

既然晚上不適合加餐點夜宵,那白天點奶茶甜品總可以了吧?

我們的建議是:可以,但一定要控制。

雙層馬卡龍、抱抱卷、綿綿冰、日式甜品小火鍋,每一款都在暗示你:生活太苦,需要一點甜來安慰自己。殊不知,這些額外的熱量攝入是甜蜜陷阱。

儘管甜點不會直接導致糖尿病,但長期食用奶茶、甜點會導致多餘的熱量和脂肪攝入,增加胰島素的工作壓力。好不容易穩定了日常三餐攝入,你又吃蛋糕、甜品,胰島素又要出來工作……迴圈往復,胰島素就像過勞的打工人,開始擺爛,也加重你患上2型糖尿病的機率。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長期食用甜點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 pixabay

另一方面,國人高熱量、重口味的飲食習慣也增加了糖尿病患病風險。

2019年,一項全國性的研究調查了2億多中國人,發現發現熱愛油炸燒烤的地區有更多的肥胖、高血壓、糖尿病人群[12]。

除此之外,鹽吃太多,也會增加糖尿病風險。有研究發現,其他生活方式相似的前提下,吃鹽多的人,得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 2 倍,因為過多的鹽會使體內的“飢餓素”增多,這種物質會抑制胰島素分泌,並直接削弱胰島素的能力[13]。

一項項生活習慣對下來,你會發現,自己好像天天在2型糖尿病的雷區“蹦迪”。

————

遠離糖尿病,是時候控糖了

糖尿病的可怕,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最懂。

一旦患病,意味著胰島素受到的傷害已無法自愈,你的血管裡則24小時藏著一個好戰分子。血糖一旦長期升高,它就像三維彈珠般四處撞擊大小血管,從而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等身體部位。可以說,全身上下哪裡有血管,哪裡就會受到糖尿病的攻擊。糖尿病的後果,往往是一系列來勢洶洶的糖尿病併發症[14]。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這是糖尿病病人的視網膜,看到細碎分佈的出血點和黃色斑塊了嗎 / 默沙東診療手冊

舉個例子,糖尿病患者較非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發病率與死亡率高2-3倍,其中冠心病發病率為42%-52%。一個糖尿病人,最後可能死於心血管疾病。

早早確診糖尿病的年輕人,處境會更加艱難。有研究發現,確診糖尿病時患者越年輕,意味著之後的患病病程越長,胰島素功能下降幅度相對越大,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和患慢性併發症的風險就更高,從而導致其死亡率越高,預期壽命越短[15][16][17][18]。

這不僅僅意味著你要戒掉甜點、戒掉汽水、遠離冰淇淋、嚴控飲食,你的工作、家庭、婚姻都可能受其影響。

糖尿病本身難以根治,得了幾乎一輩子就要跟它共存。但慶幸的是,在被糖尿病攻陷前,糖尿病前期是你的最後一個堡壘,最後一次翻盤的機會。因為,“糖尿病前期”是可以“逆轉”的。

有大量的研究證明,可以透過生活方式或藥物干預來防止糖尿病前期向2型糖尿病轉變。

有科學家對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了持續3年左右的生活方式干預,從而使他們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程度降低到60%左右,如果使用藥物干預,那麼他們的患病風險則可以降低25%-30%。

當然,早干預的前提是,你能及時發現自己處於“糖前期”。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普通健康人日常也要多關注自己的血糖 / pixabay

如果你長期覺得疲憊乏力、嗜睡、容易感到飢餓,有喝水和排尿異常等等問題時,建議留個心眼去醫院檢測。對於糖尿病和糖前期,最好的預防方法便是早檢早測。

尿糖測定、糖化血紅蛋白和糖耐量實驗(OGTT)都是檢測是否患病的方式。

一般在醫院會查兩個標準,分別是餐後2h血糖和空腹血糖,如果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後血糖處於7。8mmol/L到11。1mmol/L之間;或者餐後血糖達標,但空腹血糖不正常,在6。1mmol/L到7。0mmol/L之間,兩種情況符合其一,就說明你處於糖尿病前期。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關於糖尿病及糖前期的診斷標準 / 默沙東診療手冊

無論你是身體健康的普通人還是已經步入“糖尿病前期”,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至關重要。幾種簡單的方法,就能把你從“糖尿病前期”的危險線上拖回來。

首先,最重要的當然是控制飲食。

在飲食上,無論是“糖前期”還是普通人,都需注意“控糖”,減少新增糖、人工果糖、葡萄糖等的攝入,少喝糖水軟飲、少吃甜點。因為它們不僅對血糖波動影響較大,還可能引起胰島素的大量釋放,加快脂肪的囤積。在主食的選擇上,可以豐富主食的種類,少吃精細米麵,提高粗糧的比重。

如果已經得了“糖前期”,飲食上應該遵醫囑,更加嚴格地控制熱量和食物型別攝入,必須秉持清淡、少油少鹽的原則。每人每天食用鹽的總量不超過5g,還需要減少像肉類製品、全脂乳製品、黃油、蛋糕等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總體上,熱量攝入得至少減少400到500大卡[23]。

其次,運動也很重要。適度的運動和力量訓練不僅能提高人體的基礎代謝,還可以提升胰島素的敏感性。所以指南建議,肥胖群體每週都要花費超過150分鐘去運動。

如果你屬於超重群體,那麼減肥必不可少。尤其是中心型肥胖,也就是有啤酒肚的人,減掉內臟脂肪真的非常重要。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的建議,BMI指數應當達到或接近24 kg/m2才算合適,

除此之外,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小習慣也可能影響“血糖”,比如午睡。

有研究表明,午飯碳水化合物攝入較多,會導致飯後血糖負荷較大,飯後立即睡覺,消化系統也進入半休眠狀態,葡萄糖在體內得不到利用,就會引起血糖升高,所以儘量等飯後半小時,腸胃過了消化高峰期再睡覺,並且午睡時間不宜過長[20][21][22]。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可以用全麥麵包代替小麥粉面包 / pxhere。com

除生活方式的干預外,最好要定期檢測血糖、關注自己的血脂血壓,避免引發其他心血管疾病,如果強化生活方式干預6個月仍效果不佳,那麼可以考慮藥物干預[4]。

糖尿病兇猛如斯,沒人想一生和它糾纏不清。年輕的確是資本,但仗著年輕折騰身體,也能很快讓工資變成“棺材本”。

多運動、少熬夜、少點夜宵、注意飲食搭配,都是能降低患病風險的靈丹妙藥。從日常生活習慣著手,少點一杯奶茶、多爬一次山,都能讓你遠離糖尿病一點點。

三分之一的年輕人, 成為糖尿病的預備役

[1] Wang L, Peng W, Zhao Z, et al。 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in China, 2013-2018。 JAMA。 2021;326(24):2498–2506。 doi:10。1001/jama。2021。22208

[2] “糖尿病”。 Who。Int, 2021,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iabetes#:~:text=%E4%BA%8C%E5%9E%8B%E7%B3%96%E5%B0%BF%E7%97%85%EF%BC%88%E4%BB%A5%E5%89%8D%E7%A7%B0,%E5%B9%B6%E5%8F%91%E7%97%87%E5%90%8E%E6%96%B9%E5%BE%97%E5%88%B0%E8%AF%8A%E6%96%AD%E3%80%82。 Accessed 4 Feb 2022。

[3] Chatterjee, S。, Khunti, K。, & Davies, M。 J。 (2017)。 Type 2 diabetes。 Lancet (London, England), 389(10085), 2239–2251。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7)30058-2

[4] 楊祖六,李廷建。糖尿病與糖尿病前期[M]。北京:華齡出版社。2005。

[5] 李光偉, 張平, 王金平, 等。 中國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中生活方式干預對預防糖尿病的長期影響——20年隨訪研究 [J] 。 中華內科雜誌,2008,47( 10 ): 854-855。

[6] Cheng Hu, Weiping Jia; Diabetes in China: Epidemiology and Genetic Risk Factors and Their Clinical Utility in Personalized Medication。 Diabetes 1 January 2018; 67 (1): 3–11。

[7] 2 型糖尿病 - 症狀與病因 - 妙佑醫療國際。 (2022)。

[8] De Bernardi Rodrigues, A。 M。, da Silva, C。, Vasques, A。 C。, Camilo, D。 F。, Barreiro, F。, Cassani, R。 S。, Zambon, M。 P。, Antonio, M。 Â。, Geloneze, B。, & Brazilian Metabolic Syndrome Study (BRAMS) Investigators (2016)。 Association of Sleep Deprivation With Reduction in Insulin Sensitivity as Assessed by the Hyperglycemic Clamp Technique in Adolescents。 JAMA pediatrics, 170(5), 487–494。

[9] 吳洪敏, 婁培安, 黃水平。 睡眠與2型糖尿病關係的研究進展 [J] 。 中華糖尿病雜誌,2012,4 (7): 438-440。 DOI: 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2。07。013

[10] 武海濱, 楊麗, 俞敏, 鍾節鳴, 胡如英。 睡眠時間與2型糖尿病關係的研究進展[J]。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2017, 38(3): 411-416

[11] Chellappa, S。 L。, Qian, J。, Vujovic, N。, Morris, C。 J。, Nedeltcheva, A。, Nguyen, H。, Rahman, N。, Heng, S。 W。, Kelly, L。, Kerlin-Monteiro, K。, Srivastav, S。, Wang, W。, Aeschbach, D。, Czeisler, C。 A。, Shea, S。 A。, Adler, G。 K。, Garaulet, M。, & Scheer, F。Daytime eating prevents internal circadian misalignment and glucose intolerance in night work。 Science advances, 7(49)

[12] Cheng Hu, Weiping Jia; Diabetes in China: Epidemiology and Genetic Risk Factors and Their Clinical Utility in Personalized Medication。 Diabetes 1 January 2018; 67 (1): 3–11。

[13] Zhang Y, Li F, Liu FQ, et al。 Elevation of Fasting Ghrelin in Healthy Human Subjects Consuming a High-Salt Diet: A Novel Mechanism of Obesity?。 Nutrients。 2016;8(6):323。 Published 2016 May 26。 doi:10。3390/nu8060323

[14] “Effects Of Diabetes On The Body: Cardiovascular System, Kidneys, And”。 Medicalnewstoday。Com, 2022。

[15] 寧帆, 熊烈, 石彥波, 等。 早發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α和β細胞功能的臨床研究 [J] 。 中華糖尿病雜誌,2019,11 (9): 597-602。

[16] Hu, C。, & Jia, W。 (2018)。 Diabetes in China: Epidemiology and Genetic Risk Factors and Their Clinical Utility in Personalized Medication。 Diabetes, 67(1), 3–11。

[17] Zou X, Zhou X, Ji L, et 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ly diagnosed adult early-onset diabetes: 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Scientific reports。 2017;7:46534。

[18] Huo X, Gao L, Guo L, et al。 Risk of non-fa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early-onset versus late-onset type 2 diabete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6;4(2):115-124

[19] 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確午睡?。2018

[20] Yamada T, Shojima N, Yamauchi T, Kadowaki T。 J-curve relation between daytime nap duration and type 2 diabetes or metabolic syndrome: A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Sci Rep。 2016;6:38075。 Published 2016 Dec 2。

[21] WebMD。Study Links Long Naps to Type 2 Diabetes Risk,2016。

[22] Heiston EM, Eichner NZ, Gilbertson NM, Malin SK。 Exercise improves adiposopathy,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 severity independent of intensity。 Exp Physiol。 2020;105(4):632-640。

[23]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J] 。 中華糖尿病雜誌,2018,10 (1):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