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守真是什麼意思?《老子·十九章》中的抱朴守真有什麼典故嗎?

抱朴守真是什麼意思?

抱朴:保持本有的純真,不為外物所誘惑。《老子•十九章》“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意指懷抱純樸,不縈於物欲,不受自然和社會因素干擾。

當代社會中,人們的價值取向在內在條件和外在條件的雙重擠壓下發生著急劇的變化,越來越多了一些現實化、功利化的不和諧現象,折射在物質生活上表現為享樂型的傾向,對物質的過分崇拜就會表現為迷戀佔有,失去理性貪得無厭。如今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些不和諧事情,正是這部分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缺失表現。屬於你的理應所得,不屬於你的終將失去,貪慾之心不除,如飛蛾撲火,焚身方休。

抱朴守真,就是人能夠有不為物役的物質觀。面對淺薄浮華的社會,老子倡導人們“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守持淡泊樸質的心境。他強調“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對物質的過度貪慾會導致更大的損失,對自己的慾望應該知足知止。保持樸素本性,不物於物,不為物所累,應像庖丁解牛一樣“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遵循事物的自然本性。作為一名業務員,面對諸多誘惑,應守持本我,知足知止,對於外物的貪慾只會讓自己墮入深淵,悔之莫及!莊子曰:“少私而寡慾,其生可樂”少私寡慾能讓人快樂的生活,勝物而不為外物所傷,在世俗物慾前保持精神獨立的品格。君不見,因一時私慾而身陷囹圄的人給自己以及家人所帶來的痛苦。何來天倫之樂,何來人生之樂?

抱朴守真,守持人性的純淨質樸,迴歸本性的自我觀照。老子曰:“守靜篤,致虛極”人要有自我認識,自我超越的能力,不能主觀、自滿和驕傲。莊子強調“處其所而反其性”。人應該處在自己原本處的位置,迴歸自己的本性,迴歸到樸素純真的原始狀態,不因外界事物的干擾而改變自我本真的追求,形成對自我的正確認識。認知自我,迴歸本性,在誘惑面前,守持純真本性,莫讓浮雲遮望眼。

老子曰“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面對紛亂複雜的社會和各種誘惑時,應保持自我純真的個性,對待外在環境事物應有正確的態度和方式,要對一些社會現象以及盛行的社會價值觀念有正確的判斷,不能盲從,不能出於自我利益維護而違背自己內心原則,違心媚俗,喪失自我本性,處其所,行其事,處在自己的崗位做自己應該做的。知足知止,靠自己的能力做本分的事,抱朴守真,少私寡慾,其生可樂!